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看到这样一副情形:电动车前面空档处,一个孩子在安装的小凳上坐着,正低头看手里捧的手机。看着孩子对手机的痴迷,不禁让我想起以前同事的三岁儿子,一放学就围着妈妈要手机,不给看就满地打滚,哭声震天。
拿到手机以后则安静地蹲坐一边,用小手划拉着玩电子游戏,脸上是那种成瘾者得到满足后的愉悦表情,看了让人唏嘘。现在满大街都是拿着手机玩的孩子,有的孩子三四岁就戴上了眼镜。手机,电视,IPAD,这些电子产品盛产动画片和电子游戏,而它们画面生动、声音丰富,对孩子的诱惑实在太大,一旦成瘾就很难节制。
近视、专注力不够、对书本没兴趣......可以说,电子产品的不当使用正在慢慢侵蚀我们的下一代。但是,毁掉孩子的,真的是这些电子产品吗?我倒觉得,是父母常挂嘴边的三个字。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很多家长反驳,"没办法,不给手机孩子会哭,哭得那叫一个惨啊,不忍心啊。"这就引出了那三个字——"不忍心"。
因为不忍心孩子哭,所以就给了手机让他看,因为若收回手机孩子还会哭不忍心,所以就让他继续看。由于自己的不忍心,于是一再地对孩子妥协,孩子一天天地看下去,眼睛近视了,成绩下降了,做父母的骂"都怪你自己老是看手机!",有谁会想到做父母的也有责任?
也有家长会说"我没有惯他啊,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他就是不改!
我能有什么办法?"真的没有办法吗?还是在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
我一闺蜜,孩子一出生家人就不再在孩子面前开电视,要看等孩子睡着了看。后来孩子大了,跟孩子约定好动画片每天看两集,够了就关掉。孩子不愿意肯定会哭闹,但看到大人很坚定也就无话可说。多陪孩子玩游戏,摆积木,读绘本,孩子有人陪,想不起来看手机看电视的。
即使有时候需要用手机查一些东西让孩子看,看完就把屏幕关掉,孩子完全配合,不会有什么上瘾症状。家里大人做好榜样,不沉迷于手机,手机自然也引不起孩子的兴趣。早期引导做好了,孩子怎么会上瘾似的超黏手机,怎么打骂都没用?IPAD、电视机同理。
也不是说电子产品猛于虎,完全不能让孩子们接近。只要引导得当,又能制定规则并狠下心去执行,完全可以利用好这样的科技产品。最怕父母们把"不忍心"常挂嘴边,不给孩子以规矩的约束和管教,放任无自制力的孩子随意观看并上瘾,到最后还把责任推在电子产品身上、推在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