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来编纂中国医药史的话,2018年12月6日和7日无疑将是记入史册的一天。
12月6日,国家医保局组织的11城市带量采购谈判进行,中午拟中标结果传出,价格惊人跳水震惊了医药圈——最高90%的降幅!
12月7日,拟中标结果公布,25药品拟中标。据药脉通统计,共12药品价格低于1元/片,有7药品价格每片/粒的价格在1元-5元之间。大多数产品价格疯狂跳水。
一些大品种降价惊人: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降价94%,降价后每片价格仅为0.62元。成都倍特药业的替诺福韦降价以每片0.59元中的价格中标,京新药业的氨氯地平中标价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地板价每片0.15元……
价格联动已是必然。在国家带量采购之后,这些品种的其它厂家将迎来价格大跳水,仿制药大降价后,原研药价格也将迎来新的挑战。
一个医药新时代已经到来:仿制药正式进入薄利时代,以后仿制药就是普药,仿制药高价、高利润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仿制药高利润时代迎来终结
经过多年的概念传播,国内药品质量不一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药品采购上质量分层也成为惯例,外资过期原研药凭借由此可以继续维持高价。
部分国产仿制药也同样此类规则是受益者。出口欧美、优质优价、首仿等等,很多国产仿制药也因此以高于其它国产仿制药的价格中标。
这部分有多赚钱?看看跨国药企过去今年的年报就可以知道。尽管招标降价一支被抨击,但是,国内药企主要以仿制药为主,靠几个品种,毛利高、净利也不少,上市药企年报的数字其实都十分好看。
新一轮国家带量采购完全抛弃了此规则,同等竞争,以价格争抢市场。这将成为未来临床上大品种大部分市场的主要竞争规则——薄利多销。
对于药企来说,未来仿制药竞争路径已经相当明晰:
1,低价抢占已经明确量的市场,但是考虑目前正在抛弃旧规则,适应新规则过程中,市场准入成本已经大幅度降低,但仍应适当考虑保留部分针对医生的推广成本,但未来,大品种主要市场,这些品种备受市场认可,是企业必争之地,企业一致性评价积极性也是相当之高,现在政府对此还有补贴,所以有志于这部分市场的企业,还是抓紧做一致性评价,打算在这部分市场竞争的企业,价格肯定是最关键竞争因素,营销费用极少,代理商、药代的生存空间不大;企业赚取制造加工部分的固定利润;
2,考虑到市场供应问题,带量不会是所有市场都会带量采购,还将有部分市场会成为品牌竞争的市场,这将产生溢价部分,比如原研或者其它品牌推广较好的产品,将可以保留较高的价格占有带量后剩余的市场部分。但是,带量的价格会影响这部分市场产品的价格。
总结来说,笔者认为,目前规则确立刚刚开始,带量采购是一种过渡模式,在医保支付标准尚未统一的情况下,同一品种带量和非带量仍有不同价格,如果医保仍按照各自价格进行支付,那么,除非市场战略等方面原因,仍建议根据市场规模确定合理的价格。
当带量采购已经比较成熟,已经可以去定统一的医保支付标准后,即针对同一品种,经过市场竞争已经可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后,带量采购这种模式或也将退出历史舞台。同一品种,所有生产厂家都纳入医保,仿制药跟医院谈判,我愿意以低于医保支付标准的价格供应医院,谁让医院获利多,或者商业保险、医院联合体采购等等,价格竞争仍是最主要竞争原则;如果愿意以高价供应市场,也可以,那么高于支付标准部分患者自付,所以品牌推广是关键。
创新药迎来收获期
对于其它市场规模较小的品种,定点生产或将成为保证供应的主流模式。昨日,国家带量采购备受关注,一个新闻却被忽视。
12月5日,工信部官网公示了第一批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单位。根据《关于组织开展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会同卫生健康委药政司、发展改革委产业司、药监局药品监管司共同组织专家评审论证,推荐3家企业牵头组建的联合体建设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分别为: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联合体、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联合体和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联合体。
首批成员企业可保障供应57个小品种药(短缺药)品种,其中包括47个短缺药“139目录”品种和10个省区域品种。所谓“139目录”指的是,2017年原卫计委公布的,通过国家重点监测系统、列入短缺药品清单的139个品种。
至于三个联合体,以上药牵头组建的联合体为例,今年7月,上药信谊就强强联动浙江海正、常州亚邦、湖州展望药业等共24家企业单位。
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联合体在四川成立。该供应保障联合体(西部)由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长青制药有限公司、四川制药制剂有限公司、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成都市海通药业有限公司、成都通德药业有限公司、四川汇利实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
短缺药和市场规模较小的药品,企业可争取定点生产资格,也可有稳定市场和稳定利润。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仿制药迎来薄利多销时代之后,医保费用腾挪空间将更大。创新药经过医保部门谈判后,可以被纳入医保进行费用报销,创新药将真正迎来收获期。
⊙注:本文内容仅为提供一个资讯,或者一种现象、或者一种观点,仅供阅读者开拓视野,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
了解医药行业资讯,分享医药行业动态,
交流医药实战经验!交流-学习-分享!
敬请关注“医药圈”! 精彩内容随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