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体检机构被曝诱导消费做假体检 治理需下哪些猛药


  治理体检机构顽疾需下哪些猛药

  这两天,体检行业正处在风口浪尖。

  近日,国内某体检机构CEO张黎刚在公开场合曝光了体检行业乱象,称一些体检中心提供的是“假体检”,甚至出现“假医生”,“有的同行‘用护士假冒医生做超声检查’,抽了血做都不做,然后把血倒掉就出结果”。

  此话一出,一片哗然。

  近日,有媒体调查体检市场时发现,各种体检套餐项目令人眼花缭乱,价格从100元到上万元不等,有的甚至高达6万余元。而在体检过程中,不少市民都遭遇了“临时加项”诱导消费的情况。

  随着健康理念不断深入,人们对体检越来越重视,商业体检机构数量也不断增加。然而,目前商业体检机构良莠不齐,存在许多问题。对此,《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体检行业处于不规范状态

  今年8月,媒体对200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4%的受访者去商业体检机构做过体检。工作人员不专业和体检项目过多过杂被认为是商业体检机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67.7%的受访者建议加强对体检行业的监管力度。

  两年多前,就曾有媒体发过一篇题为《媒体曝光北京体检行业乱象:最贵套餐近4万元》的报道。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体检行业乱象“涛声依旧”,而且在消费者看来,“宰你没商量”反而变着法儿升级了。

  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琴希(化名)近几年一直在单位安排的商业体检机构做体检,今年她想让父母也做一次体检。

  “我查了几家体检机构的介绍,体检项目很多,有针对老年人的夕阳红套餐,也有针对职场人士的,还有根据性别区分的套餐。”琴希说。

  在浙江省杭州市某企业工作的肖炳(化名)告诉记者,他每次去商业机构体检选择的都是一般的体检套餐,“身高体重、心电图、抽血,每年都是这些基本项目。我看到有其他的套餐,但不知道自己需要查什么,如果能有体检前的评估,再有针对性检查就更好了”。

  在某国企天津分公司工作的朱亚去年错过了单位组织的体检,今年年初,他在一家体检机构做了一个常规体检,结果检测血常规时发现有异常数据。“拿到体检结果后,我询问体检中心的工作人员,问这个数据异常是什么意思,他们只是让我再去三甲医院做肝脏检查,并没有告诉我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感觉不够专业,而且一些咨询建议不是很到位”。

  在查资料的过程中,琴希发现一些体检机构打出了“基因检测”等广告语,让人感觉非常高级专业,“但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营销搞出来的噱头”。

  几年前,有人曾以调侃的语气总结:“体检必有病,而且病得很重。”

  在北京市民王晓飞看来,这话虽说得过于笼统、刻薄了一点,不过也掐住了某些商业体检机构的“七寸”,戳穿了它们的“生财之道”。

  “就拿女性妇科检查来说,近年来各种科普都在强调宫颈糜烂不是病,只要常规检测没有发现炎症,就不需要特别治疗。可是,这两年只要是去所谓的体检机构检查,都被体检医生反复强调宫颈糜烂是病,要治疗。”王晓飞说,治疗则是好几大盒的药物,“我问了卖药的,一共要四五百元”。

  “我们通过媒体报道可以发现,体检行业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某些体检机构组成的合理性、使用试剂的程序方法以及实际效果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都表明体检行业现在处于一种非常不规范的状态,以后确实应当继续规范。”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卫生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解志勇对记者说,目前体检机构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比如体检机构的人员是否全部具有专业资质、他们的工作流程是否都能按照统一的医疗标准来执行等,这些方面都受到普遍质疑。

  法规滞后监管不力处罚过轻

  “底线其实已经很低了”。

  在采访中,不少受访者向记者表达了上述观点——诸如额外收费、套餐名目繁多、价格高等问题,都可以忍受,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业内人士曝出的所谓“抽了血倒掉”的假体检。

  “这是会出人命的。骗点钱我都能忍,但明明有问题但没有检查出来,这就太可怕了。”王晓飞的观点很有代表性——这已经触碰了人性的底线。

  “假体检”让人瞎耽误功夫、浪费感情倒在其次,关键是体检行业乱象在多大程度上耽误了病情的诊断。

  尽管张黎刚在爆料中将自家公司排除在“批评名单”之外,自称“过去十几年当中坚守做真体检”,但是,“假体检”波及的是整个行业。在这场危机之中,没有哪家机构能独善其身。行业信誉的修复需要所有体检机构共同努力。

  公众之所以愿意“采信”张黎刚的说法,除了他本身就是“局中人”,与一般的批评者相比更加可信之外,也与亲身体验有关。

  在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郑雪倩看来,如果有明确的证据证明确实有体检机构存在此类行为,那这种体检机构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也违反了诊疗规范和相关法律规定,是一种违法行为。

  如果真的存在诸如“假体检”等问题,该如何处罚?郑雪倩告诉记者,国家实际上已经出台过相关规定,最严重的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但有的违法行为还未达到吊销执照的程度,只进行罚款,给人感觉就比较轻”。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体检市场一再被拖到聚光灯下,但卓见成效的“整顿”报道似乎不多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不少民众认为,法律规章没有保持惩戒的刚性,是造成眼下这一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

  解志勇对记者说,目前如果仅从健康体检管理的暂行规定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来看,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罚确实比较轻。目前体检行业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法律相关规定滞后于现实发展;二是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三是监管处罚措施过轻,流于形式。

  “核心原因是管理部门重视不够、监管不力。目前,我国健康体检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如果加以严格规范能够得到很好发展的话,可以减少很多重病的产生,相应可以减少在医疗方面不必要的投入和花费。”解志勇说,目前对体检机构业务监管的法律规范是有的,但是其有效性、规范性还不够,所以才导致了目前乱象丛生的局面。

  社会治理模式需尽快转变

  体检机构怎么管、到底由谁来管?在采访中,这是受访民众提出最多的问题。

  对此,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岳的回答是,主要是体检机构太多,执法成本太高。只通过行政机关监督执法,已经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应当尽快转变社会治理模式。

  解志勇直言,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力,已经成为一个实际问题。体检行业诸多问题暴露已久,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也已过时,种种迹象表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则制定、规则执行以及具体监管措施的施行上,做的还不到位。

  的确,在体检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问题被曝光后一再被束之高阁,“治理乱象”仅仅流于运动式“整顿”。

  有业内人士认为,由此造成的“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恶性循环,未来只会给社会与民众带来更大的麻烦。对于体检行业来说,该下猛药了。

  解志勇认为,想改变现状,就要尽快进行立法,把目前的相关规定升格为国务院的行政法规或者写进法律中。“目前健康体检应用的市场越来越广泛,人们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健康体检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行业并且是确保人民健康的一个有效举措,所以应该把相应规定转型升级,让相关法律规定更加符合实际,确保健康体检工作能够做得更扎实”。

  在郑雪倩看来,对于体检机构的监管,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企业机构自律。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具有法律意识,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在监管上,应当采用计算机联网的模式,建立起一套监管制度,定期对相关机构日常业务进行抽查检查,一旦发现违法行为要对相关机构严肃处理、严厉处罚,对企业负责人也要作出几年内不能从事相关行业的处罚”。

  “其实早就存在相关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到实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当加强建立诚信体系进行自我约束而不是光靠外力监督。企业机构自身要有法律意识,不能造假和违法;相关管理部门要通过加大处罚力度、吊销营业执照等方法进行监管。”郑雪倩说,在体检机构的成立审批时,要设立一定的准入门槛,要做好质量监控,有能力、讲诚信、负责任的机构才可以批准成立。更重要的是提醒大众,在需要做体检时不能贪图便宜,要选择有规模有诚信正规的体检机构,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对此,王岳也认为,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仅仅靠相关部门的监督还不能达到一种社会共治的理念。“换句话说,体检行业应该通过行业内部互相监督,通过行业自治组织的监督、建立体检患者的保护体系等方式实现社会共治,这都是今后应该抓紧做的”。

  关于行业自治,王岳的意见是,由于我国医疗行业的理念比较落后,应该借鉴互联网的一些做法。规范行业发展,一方面主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放权,允许行业组织发挥自律的作用和能力,让优秀的体检机构对行业进行管理。

  “可以建立内部举报人制度。相关部门更习惯用处罚代替奖励来规范行业发展,实际可以通过给内部举报人重奖的方式,鼓励从业人员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从而规范经营者的行为。”王岳说。(赵丽)




天水市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执法局麦积分局

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麦积卫生计生监督公众号(微信号:mjwsjsjd)

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提出建议意见,请点击“写留言”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