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2016年1月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旨在帮助大众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载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的这个定义,提示人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还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微生活知识链接:日常锻炼小技巧
第一、快步走、散步、慢跑。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无任何技巧可言,只要你愿意每天早起一会或者晚饭后抽出二、三十分钟即可。
第二、骑自行车。骑行既能减掉身上多余的脂肪,还能健身,沿途观看美丽的风景,环保又自由。
第三、跳舞。无论是交谊舞,还是广场舞都可以起到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协调能力以及培养气质、塑造形体美等好处。
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微生活知识链接:心理调节
第一、心明豁达,知足常乐。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长寿老人往往都能做到胸怀开朗,处事热情,善解人意,他们与世无争,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实、满足。
第二、面对现实,走出误区。应端正心态,接受现实,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书法、音乐、戏剧、绘画、养花、集邮等)。
第三、结交知音(包括青少年朋友、异性朋友),经常谈心。
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健康的权利,也有不损害和(或)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的责任。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采取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为主越早越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人生投资。
微生活知识链接:树立治未病观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改变生活方式、调节心理、平衡膳食、运动调理等方法,增强体质,改善健康,防治疾病,真正的实现未病先防。
提高每个公民健康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微生活知识链接
微生活小贴士
刘晓婷
严骞
审核:范利锋
主编:李小才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赣州市召开迎接省级卫生城市复审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调度会
▶ 【要闻】市创卫办在章贡区实地调研解决创卫工作难点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