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里的幸福家庭是什么样的呢?
夫妻恩爱,孩子乖巧,可能是我们对幸福家庭的理想定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幸福的家庭离不开一个“眼里有活”的爸爸~
「去厨房把碗拿过来,盛上饭!」
「吃完饭把碗洗好,把地拖一下!」
「儿子辅导班的资料你去给他领一下!」
……
隔着一堵墙,就能听到邻居大嫂每天的嘱咐。
很多人都羡慕她有一个「听话的老公」,可她却不觉得幸福。在一次闲聊中,她跟我抱怨:
表面上看,我老公每天下班准时回家,帮着我干这干那,对我说的话也是言听计从,但只有自己清楚——
跟一个「眼里没活」的男人生活在一起,心有多累,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去考虑,让他干点什么事,也是拨一拨转一转,指到哪儿干哪儿。
其实,像邻居大哥这样的传统好男人很多,他们的优点是「听老婆话、老婆让干啥就干啥」。
殊不知,他们正是在用听话和帮忙,来掩盖自己的「眼里没活」,一股脑儿将生活的重担抛给了妻子。
所以常有人说,丈夫能够分担家务的家庭是幸福的。
但我想说:家里有一个「眼里有活」的爸爸,才是幸运的。
「眼里有活」的爸爸不仅能主动承担家务,懂得妈妈的辛苦,更能看到生活的琐碎和压力,担起家庭的责任。
有人把「眼里有活」奉为成功立足职场的铁律,可面对家庭生活的琐碎,它又何尝不是一剂良药。
一个家庭面对的绝不只有家务。还需要打理人情世故,规划家庭开支,需要关注孩子的成长。
稍不留神,生活就可能是「一地鸡毛」。
然而,在「一地鸡毛」和「温馨和谐」之间,往往只隔着一个「男人」。
在《我的前半生》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生不易,需要找个人来同舟共济。
何为同舟共济?
生活琐事一起应对,人生方向一起规划,生老病死共同承担。
多数婚姻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出轨变心,而是个中繁琐湮灭了曾经相处的愉悦,在琐碎中抱怨,在琐碎中失望,在琐碎中心死。
涂磊说,真正的责任是要在乎你所爱的人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感受。
为人母,最想听到的情话不是「我爱你」,而是当哄娃睡着、一身疲惫时,听到老公的一句:
「衣服都洗好了,地也拖了,明天我会搞定孩子上辅导班的事。你也抓紧睡吧。」
每一个家庭的成功组合,都离不开彼此之间的感受,要彼此顾及,便要互相分担。
做我所能,力所能及,这也是一个丈夫对妻子、对家庭、对孩子最好的负责。
「眼里有活」的爸爸,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儿子两岁时,看见爸爸拖地,他也会拿个抹布,有模有样地擦地板;看见爸爸收拾房间,他就会主动把书放到自己的小书架上……
现在早已养成习惯,每天晚饭后,儿子跟爸爸下楼玩之前,总会提前收拾好自己散落在客厅的玩具。
「我是家里的一份子,这些事都是我应该做的。」这种观念已经根植在孩子内心。
让孩子看到爸爸对妈妈的爱
去年我生日那天,刚好有一个很重要的项目总结会,回到家已是晚上八点。
推门而入,家里干净整洁,餐桌上早已摆好饭菜和生日蛋糕。不到4岁的儿子正在跟爸爸一起插生日蜡烛。
那一天的晚饭,儿子吃得很香,因为桌上的每一个菜都有他的「贡献」。
而我每吃一个菜,他都不忘问一句:「妈妈,好吃吗?」得到我的肯定回答后,便是满脸的自豪与满足。
饭后,儿子问我「生日过得开心吗?」我回答说很开心。
他竟趴到我的耳边轻声说:「妈妈,我和爸爸都爱你!」
爸爸的主动行为,已经在儿子的心中点亮了一盏爱的灯。这盏灯在让孩子学会爱人的同时,内心安稳。
让孩子体会到参与的乐趣
英国著名漫画家安东尼﹒布朗有一本脍炙人口的漫画《Piggy book》,漫画中展示了皮戈特一家的情况:
妈妈承担所有的家务,爸爸和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然而即便如此,每天晚饭后,爸爸和孩子们都是慵懒无聊地躺在沙发上,毫无幸福感可言。
爸爸在家庭事务上的退出,剥夺了孩子对幸福感的体验。
爸爸眼里有活,孩子便会自觉地参与其中,体会参与和付出的乐趣;而爸爸眼里无活,孩子也只会坐享其成,养成依赖的习惯,失去本有的乐趣。
如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
要理解和感受,就要参与其中,而参与并不是一句话,而是一个能让孩子学习的行为。
一种行为,一种观念,决定着孩子的幸福感,也左右着孩子的未来。
教育孩子有担当、有责任感
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
爸爸「眼里有活」就是用行动告诉孩子:爸爸主动扛起了家庭的责任,这就是爸爸应该做的。
当父亲顺手做起家务,当父亲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妥当,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形象便立在孩子面前。一颗「爸爸爱妈妈」的种子就种在了孩子心里,一个幸福有爱的家庭就形成了。
在爱和责任里长大的孩子,从来都不需要寻找幸福。因为幸福一直在他身边。
爸爸眼里有活,说明心中有爱。
有爱就会分担,分担即是体贴,体贴才能让爱长长久久。
来源:凯叔讲故事
微信又双叒叕改版了,
很多读者都说找不到文章了,
不过别慌,
现在只需三秒钟,
我们就再也不会错过了,
快动动小手设置一下吧。
精彩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