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12月26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12月26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发布时间:2018-12-27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 

  时 间:2018年12月26日
  地 点: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大厦
  主持人:刘哲峰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新闻网络处处长
  嘉 宾:姚建红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监察专员
      段宇飞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唐小平 广东省广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
      黄 敏 安徽省宣城市政府副市长
      张元明 福建省三明市政府副市长
      潘 青 山东省滨州市政府副市长
      何世刚 海南省三亚市政府副市长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嘉宾,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广州市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这一场发布会是2018年的最后一场发布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改革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敢啃硬骨头、勇于探索创新的地区。在《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文件印发后,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重点难点问题逐步突破,又涌现了一批新的典型,形成了一批符合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国务院办公厅近期通报对相关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给予了表扬,这是今天这一场发布会的背景情况。11月27日和12月22日,我们分别在重庆忠县和北京市召开了两场专题发布会上,介绍了我国中西部和北方有关地区深化医改工作典型经验。今天,我们来到祖国南方,继续介绍有关地方深化医改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台上的领导也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希望通过各位媒体记者的报道,能够把这些经验、做法向各地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地方借鉴,惠及更多群众。下面我们发布会正式开始,首先我介绍今天台上的嘉宾,他们是: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监察专员姚建红先生;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先生;
  广东省广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唐小平先生;
  安徽省宣城市政府副市长黄敏女士;
  福建省三明市政府副市长张元明先生;
  山东省滨州市政府副市长潘青女士;
  海南省三亚市政府副市长何世刚先生;
  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新闻网络处处长刘哲峰。今天的发布会由我来主持。我们先请七位嘉宾分别介绍有关情况,然后一起回答大家提问。
  按照会议议程,我们首先请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姚建红监察专员介绍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总体情况,大家欢迎。

  姚建红: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借今天发布会的机会,我首先代表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向长期关心、支持卫生健康和医改工作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根据工作安排,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2018年深化医改进展情况。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5次主持中央深化改革会议,审议多个医改重要文件,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为做好医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和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鼓励创新药进口等作出决策部署。国务院调整医改领导小组,孙春兰副总理任组长,秘书处设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年8月,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提出要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同时,国务院办公厅也明确了2018年下半年七个方面50项重点任务。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概括起来就是“5个更加”。一是思想认识更加统一。各地、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深化医改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强大动力,坚持改革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路径,改革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二是组织领导更加有力。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改革,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三是财政保障更加到位。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有力地支持卫生健康事业改革与发展。四是政策设计更加完善。围绕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监管五项制度建设,基本搭建完成政策框架体系。五是改革成效更加明显。各地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医改重点举措不断落细落小落实,群众更多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

  一、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序推进
  以医联体建设、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远程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医联体建设稳步实施。建立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制度,合理设定绩效考核指标,统一绩效考核标准和流程,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引导公立医院主动下沉资源。引入第三方评估,提升考核客观公正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转病人增速同比下降,公立医院下转病人增速同比上升。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正在建立。推广广东“一类保障、二类管理”和山西医疗卫生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等基层综合改革经验,统筹基层综合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优化整合服务体系,协同推进人事薪酬、医保、价格等激励机制改革,调动服务积极性,创新服务模式,形成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分工协作、三级联动、高效运转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远程医疗服务规范推进。明确远程医疗服务范围和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基本条件,规定远程医疗服务流程,明晰远程会诊、诊断界限和远程医疗服务医疗争议责任划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一步推动远程医疗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发挥远程医疗服务在健康扶贫中的积极作用,实现远程医疗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增效。进一步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对家庭医生签约的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经费来源、管理考核等提出具体要求,加强签约服务考核与评价,做实做细签约服务,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
  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持续加强。推动发挥公立医院党委的领导作用,加强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推进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与业务有机融合,推进建设患者放心、人民满意的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推进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以公益性和运行绩效为核心,研究制订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搭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系统,推进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合理用药、费用控制、运行效率和社会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科学考核。各地补偿机制更加科学合理。对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地方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政府补助,医院内部消化等途径予以补偿。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组织各地对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并整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不断显现。医院收入结构趋向合理。全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持续提升。

  三、中国特色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完善
  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稳固在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8年的49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基本整合。推动实现统一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等。推动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推进。大部分统筹地区开展了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支付方式改革,统筹地区对诊疗方案、出入院标准明确、诊疗技术成熟的疾病重点推行按病种付费。建立对地方支付方式改革督导机制和进度报告制度,加大改革推进力度。

  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更加健全。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已经出台,并印发了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数量由原来的520种增加到685种,基本覆盖临床主要疾病病种,更好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仿制药政策不断完善。发布有关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清单,建立《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为我国药品研发创新和仿制发展树立标杆。加强仿制药技术攻关,推动药品研发链和产业链衔接。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将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仿制药纳入与原研药可相互替代药品目录,促进仿制药替代使用。药品价格改革持续深化。实行进口药品零关税,推进医保目录内抗癌药集中采购。对17种抗癌药开展医保准入谈判。大多数进口药品价格低于周边国家和地区。持续跟踪督促抗癌药政策在全国所有省份落地见效,保障患者用药需求。推进“4+7”(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城市开展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短缺药品供应得到保障。搭建短缺药品信息直报系统,规范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短缺信息评估、数据上报、替代药品选择等。研究制定第三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优化审评审批流程。加强受理、检查、检验、审评和审批等环节衔接,加快审评审批速度;加快临床急需仿制药审评审批。进一步完善优先审评审批制度,明确对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和临床急需、市场短缺的药品优先审评审批。

  五、综合监管制度加快建立
  全行业综合监管逐步推开。建立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各地各部门正在推进落实。同时,持续实施国家监督抽查计划,逐步扩大公共场所卫生、医疗卫生、学校卫生等国家监督抽检比例,严格查处违法案件。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强化。部署开展打击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以查处欺诈骗保典型案件为重点,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加快推进医保智能监控,逐步实现对门诊、住院、购药等各类医疗服务行为的全面监控。持续开展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严肃行业纪律,促进依法执业。

  六、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基层卫生人才能力不断提升。建立完善医师区域注册制度,鼓励医师多点执业,带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落实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资金。针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师、骨干全科医生等六类人员,组织开展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和实用技能。基层服务能力和质量双提升。组织制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和评价指南,动员和引导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对照标准提升服务能力和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稳步提升。推动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消毒供应中心等办医新业态快速发展,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与改善并重,在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上下更大的力度,着力破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加强医院内部管理,让医改更好的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惠及人民群众。
  谢谢!
  主持人:
  谢谢姚司长。下面,请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段宇飞主任介绍广东省深化医改的典型经验做法。
  段宇飞:
  2016年以来,广东科学谋划、真抓实干,医改工作呈现出“组织领导明显强化,卫生投入明显增加,改革系统性明显增强,引领示范明显发挥”的特点。全省分级诊疗有序推进,“大病不出县”基本实现;勇于先行先试,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增强基层活力、全面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全面推广药品集团采购等,多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一、率先运用病案首页大数据,助推深化医改精准施策
  着力加强住院病案首页大数据库建设,运用病案首页大数据开展县域内住院率分析,创新性运用该指标作为医改指挥棒,深入开展县域内住院情况、病人流向、分级诊疗、绩效评价、按病种付费等方面的分析应用,为卫生投入、资源配置、医保支付等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县域内住院率”这一综合性指标有效引导各地提升县域服务能力,成为检验我省各地医改成效的重要标尺。
  二、实行“一类供给,二类管理”,激发基层机构活力
  2017年以来,统筹各级财政500亿元,其中省财政309亿元,重点投向欠发达地区县以下基层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出台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全科、产科、儿科医生培养力度,实施医学人才下基层计划。开展“组团式”对口帮扶。基层机构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实行“县招县管镇用”。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基层落实“两个允许”经验得到国家肯定并推广。实施基层机构院长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赋予院长“用人权”“做事权”“分配权”。全面推广深圳罗湖医院集团和广州花都区县镇一体化改革经验,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利益共享、财政保障、医保支付、薪酬分配等政策措施。推行医联体药学协作,统一用药目录、药品采购、储备调剂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实现县区级中医院全覆盖,基层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实现粤东西北地区全覆盖。

  三、推出“综改十条”,完善公立医院十大体制机制
  省政府出台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行动方案,推出“综改十条”,完善公立医院十大体制机制。启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示范地区和示范医院遴选工作。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年底前公立医院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实施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推动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和员额制,推行一体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6个地市,其余地市各选择1家以上医院开展试点。全面推广药品集团采购,允许医疗机构自行选择在省、广州、深圳药品采购平台上采购,鼓励三个平台有序良性竞争。我省药品总体价格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每年节约药品采购资金近百亿元。
  四、全面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完善医保激励约束机制
  全面推行住院医疗费用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各地病种数均达到1000种以上。提高创新技术的病种分值标准,将日间手术和符合条件的门诊术前检查纳入按病种分值付费范围,对同病同效的中医治疗病例给予相同支付标准。建立医保对紧密型医联体“总额预付、结余留用、超支合理补偿”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行医保医疗服务智能审核。

  五、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
  推进全省“一网两平台三数据库”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广东卫生健康大数据中心。建设完成全省基层管理信息系统,省远程医疗平台全面上线。逐步推进建设居民电子健康码,推动看病就医“一码通”。推动生育服务电子化,签发全国首张《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试点上线处方流转平台。大力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创建出全国首家“网络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全国首家“云上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全国首家“智慧药房”(广东省中医院)。
  主持人:
  谢谢段主任。下面,请广东省广州市卫生计生委唐小平主任介绍着力打造高品质家庭医生服务的典型经验做法。

  唐小平:
  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省、市的决策部署,举全市之力推进签约服务工作。我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开展了签约服务,签约服务覆盖率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分别为34.42%和70.96%。

  一、着力把签约服务提升到发展战略“高度”。我市将签约服务列入卫生强市、健康广州和深化医改发展战略。市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先后推出《广州市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工作方案》、《广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及其收付费标准的指导意见》、《关于家庭医生签约基本服务包医保费用结算工作的通知》等一揽子新政,合力推动工作发展。
  二、大力激发基层团队的工作“热度”。一是明确服务费构成与标准。我市的签约服务包分为免费包、基本包和个性化包3大类型。免费包年签约服务费30元/人.年,全部由基本公卫经费列支;基本包分2种:职工参保人年签约服务费130元/人.年,居民参保人70元/人.年,年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卫经费和签约居民三方分担,医保基金以增量方式支付;个性化包由基层机构自行制定。二是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根据年签约服务费的实际数额据实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年签约服务费80%由家庭医生团队自主分配,20%用于基层机构统筹。三是拓宽职业发展路径。增设基层卫生人才职称晋升系列和全科医学职称系列。取得全科医生培养合格证书的全科医生到基层工作,可提前 1 年参加相应职称考试。四是加强队伍建设。采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等渠道培养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数同比增长11.6%;通过“送出去”的方式,先后组织11期共203人,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全科医生首诊制度;借鉴英国的家庭医生服务理念,采取“请进来”的做法,在我市成立6个中英合作全科医生服务培训示范基地,在全市发挥人才培养和示范引领作用;每年通过基层人培训基层人的方式开展“滚雪球”培训。五是树立行业先进典型。建立“星级家庭医生”评选机制,打造先进楷模;培育了3个省级家庭医生培训基地、9个“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

  三、努力提高签约居民的“感受度”。一是在个性化服务方面下功夫。全市目前推出不同种类(内涵)个性化包288个,均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二是在就医便利性方面下功夫。试点开通家庭医生服务专线电话;试点开放一定比例专家号源给家庭医生团队;试点上线“空中药房”、“云药房”等业务,慢病用药可配送上门。三是在质量督导方面下功夫。将签约服务列为医改考核的重点任务指标,对各区实施考核,市领导带头到一线实地暗访,督促基层改进工作。四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下功夫。试点“健康e 站”自助检测;启动AI 智能眼科医生进社区;开发应用“海珠家医580”微信小程序。五是在宣传发动方面下功夫。制作“嘻哈版”签约服务动漫宣传片,将签约服务宣传内容归纳为“1314520”(谐音“一生一世我爱你”)。
  签约新政推行1年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人力不足、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服务内涵与能力距离居民的期望仍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攻坚克难,努力把签约服务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
  主持人:
  谢谢唐主任。今天下午我们的媒体团还将去广州市海珠区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广州市越秀区东湖新村健康e站进行调研,唐主任介绍的完事收入分配机制和三个签约服务包以及后面介绍的信息化新媒体的产品,很有意思,希望我们媒体朋友到现场看看。下面,请安徽省宣城市政府黄敏副市长介绍提高区域内就诊率的典型经验做法。
  黄敏:
  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对宣城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宣城市作为国家第三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严格按照国家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综合医改工作部署,推动医改各项政策落地见效。2017年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近日,我市“提高区域内就诊率”入选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130个典型经验(医改典型经验共15个)之一,再次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围绕“强县、活乡、稳村”,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强县”,就是推动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大投入强度,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六项经费投入,近三年财政共投入30余亿元,全面弥补市、县公立医院建设短板。加大医疗机构的硬件建设力度,先后建成脑卒中、胸痛、创伤、肿瘤诊疗、县域内孕产妇危急重症、儿科危急重症六大医疗救治中心,减少县域病人外转。
  “活乡”,就是用活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全市共组建11个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县市区覆盖。探索实施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将乡镇卫生院分为一类、二类、三类,激发乡镇卫生院运行活力。目前5所乡镇卫生院创建为二级医院,7所乡镇卫生院创建为一级甲等医院。实施“县管乡用”的灵活用人政策,简化招聘条件,对基层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直接面试招聘,县卫计部门统一管理调配,2016年以来,共为基层医疗机构招聘100余人。
  “稳村”,就是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基础。一是稳村医,村医养老保险等待遇比照当地村干部执行。严格落实村卫生室日常运行经费、到龄退出村医生活补助,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偏远山区村医生活补贴制度。二是稳基础,实施“互联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村医配备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和诊疗辅助系统,提升村医诊疗水平。

  第二,开展公立医院综合绩效“双百”考评,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一是坚持医院管理和费用控制“双设计”。两大类考评指标分值各100分,简称为“双百”。其中,医院管理考评内容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18项核心制度落实等15项指标;费用控制考评为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合理用药等16项指标。考评方案统筹谋划,综合评价。
  二是坚持数据分析和病历点评“双结合”。每季度采取数据分析和病历检查两种方式进行考评。数据分析主要从各医院信息科、财务科、病案室等调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病历检查主要从每所医院病案室随机抽取住院病历和门诊处方,进行集中封闭式第三方点评。考评时进行合理用药和医院核心制度闭卷考试,考试成绩计入考评结果。
  三是坚持行业管理和通报处罚“双挂钩”。每季度考评结果进行排名,年终考评结果与医院绩效工资、目标管理、院长管理、信息公开、行业监管等挂钩,作为对医院年度绩效考核和院长任免的重要参考依据。对违反核心制度和不合理用药的临床医师给予暂停三个月以上的处方权,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通过持之以恒地抓改革、抓发展、抓监管,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明显,7所县级综合医院中有3所被省卫生健康委批准设置为三级综合医院,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0.2%。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得到持续改进,18项核心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到5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到 35.5DDDS,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占比达62.3%。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26.2%,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18.9元,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35.1%。群众就医获得感增强。患者平均住院日从8.2天降到7.7天,住院次均费用下降4.6%,次均药品费用下降23.3%。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黄市长。下面,请福建省三明市政府张元明副市长介绍建设紧密型医共体的典型经验做法。
  张元明:
  感谢主持人,借今天发布会的机会,首先要向长期关心、支持我们三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及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7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按照习总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指示,在巩固“三医联动”实践的基础上,按照“八个统一”“七个机制”“三个不变”工作思路,在全市范围内组建12个紧密型医联体,着力解决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就医秩序不合理、医疗资源流动不顺畅等问题,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经过近两年的运行,初步建立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2017年8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我市视察时,充分肯定了我市医联体建设、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及病种下沉等做法。2018年10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视察我市后,充分肯定三明医改的示范作用,强调要深入总结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我们的主要措施有:

  一、建立高度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在县(市),打破县域内医疗机构横纵向壁垒,将县域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整合为一体,建成10个总医院。在市区,由市第一医院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分别整合区属医疗卫生机构,组建2个紧密型医联体,形成高度统一的管理体制。
  二、建立高度统一的资源整合机制。整合县、乡两级医疗卫生资源要素和功能,实行人财物统一调配,建立市县乡村一体的技术服务网络,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提高优质医疗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利用水平。

  三、建立高度统一的权责落实机制。总医院设党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书记、院长分设;总院长同时兼任中医院院长,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赋予总医院内部人事、分配、经营等办医自主权,并配备专职纪委书记和总会计师,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四、建立高度统一的标准服务机制。设置不同业务服务板块,由总医院下设不同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做到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业务指导、药品(耗材)采购、绩效考核等高度统一。
  五、建立高度统一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医保打包支付为主要经济纽带,建立“总额包干、结余留用”机制,将与医保相关联的所有资金,连同财政投入和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等,一同捆绑作为总医院经费,促使县乡村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由过去的竞争对手变成“一家人”。同时,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由总医院统一组织,实行工分计酬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六、建立高度统一的健康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医保引擎作用,引导医联体内所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参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全面推动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同时,实施慢病管理一体化工程,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动基层积极参与慢性病管理,加快向“治已病”与“治未病”并重,最终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模式转变。

  经过努力,三明总医院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体制机制更顺畅。总医院组建后,人财物实现统一管理,医疗资源有序下沉,医疗资源和信息互联共享,真正形成了管理、责任、服务、利益的共同体。二是资源流动更均衡。去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数和医务性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49%和16.17%,基层门诊量占到全部门诊总量的54.96%;今年1—11月,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386.7万人次,同比增长13.84%,比综合医院增幅(2.67%)高11.17个百分点。三是群众获得感更明显。千人以上的行政村全部设立卫生所,并将医保报销端口开通到村和社区,打通村(居)民在家门口看病报销“最后一公里”;同时,推行精准扶贫医疗补助新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本市范围内(外地医保目录内)看病每人每年自付300元封顶。四是医院收入更合理。今年1—11月,医疗服务性收入占42.02%、药品耗材收入占33.16%、检查化验收入占24.82%,收入结构日趋合理。五是慢病管理更有效。到今年第三季度,全市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28.35万份、建档率88.85%,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8.31%、78.48%和90.16%。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张市长。三明是一个不断给我们出经验的地方。下面,请山东省滨州市政府潘青副市长介绍破立并举扎实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典型经验做法。
  潘青:
  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感谢国家卫生健康委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滨州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恳请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对滨州医改工作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
  滨州市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总人口391万。2016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联系城市以来,坚持破立并举,扎实开展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4月做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市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11月国务院办公厅将“滨州市破立并举扎实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再次通报表扬。2018年截至10月底全市医疗费用增长1.87%,同比下降6.28个百分点;居民次均住院费用和个人负担费用同比下降394元和248元;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22.78元,下降4.73元。主要做法是:

  一、破除“以药补医”。全市22家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从医补偿80%、政府补助10%、医院内部挖潜解决10%,药价平均下降15%,大型检查、检验价格平均下降13%以上。落实药品采购“两票制”,遴选30种营养性、辅助性药品,实行临床用药监管,自2017年1月实施以来,这30种药品费用较实施前同比下降42.6%,节省医药费用过亿元。按照“腾空间、调结构”原则,对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先后调价323项,调整部分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落实政府办医责任,2018年拨付改革补助资金约1.2亿元。

  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行管办分开,成立市、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行使政府办医职能。编制管理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人员核定总量较改革增加12565名。职称岗位按人员总量设置,中、高级岗位分别提高2.4倍和2倍,急需紧缺人才由公立医院自主招聘,已招聘738名,突破了一直以来受编制限制影响医院人才引进、职称晋升等难题。开展薪酬改革试点,县级医院院长年薪确定为25-30万元,按基础、职能、绩效3:4:3比例考评落实。市级医院院长年薪核定为38万元,已完成医务人员工资总量核定,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医院及医务人员活力。
  三、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建设。由县级公立医院牵头,与乡镇卫生院按“1+X”模式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行人事、财务、业务、绩效一体化管理。建立远程会诊、心电、影像等诊断中心,群众基层就诊,检查结果实时上传,牵头医院出具诊断报告和治疗方案,为基层首诊提供支持。打通医务人员双向流通渠道,通过下基层值诊带教、到上级医院进修培养,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根据分级诊疗病种目录和双向转诊程序,有序上下转诊、分级诊疗。牵头医院与北京等三甲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聘请专家来医共体技术帮扶。目前县域医共体建设已全面推开,已建成12个,覆盖54个基层医疗机构,占基层医疗机构总数的61%。

  四、深化医保支付改革。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下按病种付费改革,160个病种的支付标准及771个临床路径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施,既有效解决了过度医疗等诟病难题,又合理控制可能出现的诊疗不足。对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总额预付、结余留用、超支不补”政策。居民医保基金在扣除风险金、大病保险等资金后,按覆盖人口归医共体包干使用,调动医院自主控费积极性,试点县区无棣县从2016年超支近1000万元,变为2017年结余1050万元,推动医院由治病赚钱向防病省钱转变,实现了由重治疗向重预防的工作转型。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医改工作水平,把让这项惠民改革在我市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谢谢大家。
  何世刚:
  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感谢党中央、国务院对三亚医改工作的肯定,感谢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南省委省政府、海南省医改办、海南省卫生健康委给予三亚深化医改工作的指导和大力支持,感谢新闻界朋友们长期以来对三亚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三亚市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将深化医改纳入全市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围绕“看的了病、看的好病、打造健康三亚”为目标,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三亚市有5个区、5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28家基层卫生院和138家村卫生室参与组建紧密型医联体,通过将区域医保基金及医疗资源交由牵头医院统一管理,促使医院主动控费,规范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推动医院逐步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一、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推进区域性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以5家市级医院为龙头,通过自愿组合的方式,对应三亚市5个区,由牵头医院与区政府签订协议,组建医联体。将区域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当年筹资总额提取风险调剂金后纳入医联体总预算,将其转换成区域参保人头费,分别交由各医联体牵头医院包干使用、结余留用、风险调剂。区域内参保人群的医疗、保健任务委托给牵头医院包干负责,区域内全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交给牵头医院统一管理,医联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在保持单位性质不变、隶属关系不变、财政补偿政策不变、政府投入方式不变(四不变)的前提下,实行统一业务管理,统一人员调配,统一财务管理和统一绩效考核(四统一)。
  二、以患者需求为动力,促进医疗机构良性发展。
  参保患者自由选择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费用直接与就诊医疗机构结算,如果患者选择非所属区域医联体就医,则该医联体与患者结算后还需与患者所属区域医联体结算,后者对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可以拒付。因此,医联体要减少区域居民发病率,留住区域内病人,就要强化健康宣教和疾病预防,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规范诊疗行为和临床路径管理,落实现代医院管理的各项制度。纵向合作,横向竞争,既避免了因垄断而产生的医疗不足,又促进了医疗机构良性发展。

  三、以分级诊疗为核心,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核心是分级诊疗,分级诊疗的基础是完善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落实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尤其是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为此,我市启动了1家中医院扩建、1家传染病院建设和1家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将3家卫生院按二级医院标准进行新建;结合棚户区改造和新区建设,规划配建12家医养结合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站),为紧密型医联体开展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诊疗信息互联互通。
  建立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就诊全流程信息采集和人口健康数据实时交换更新,已完成电子健康档案建档70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为91.5%;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121.8万人次,互认率99.9%。基于人口健康电子档案的信息化平台,为医联体开展远程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以医联体建设为契机,探索医疗卫生领域军民融合发展。
  深入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举措。辖区内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和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等均参与了区域性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为部队医院开展军民融合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以上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发言。下面我们开始发布会的提问环节,按照惯例,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体。下面我们举手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
  你好!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请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姚建红专员,我们国家深化医改目前取得了重大阶段性的进展,那医改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聚焦在哪几方面,咱们要关注哪些薄弱环节?我们还要采取哪些相关的举措?请您具体讲一下。谢谢!

  姚建红:
  应该说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首先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健康大会上的讲话,他在会议上讲到的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建设,总书记给我们绘制了医改蓝图。
  其次,人民群众关心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这两方面我详细介绍一下我们下一步的考虑。
  关于缓解看病贵问题。第一,就是要降药价,今年以来力度非常大,多次召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中央深改委会议部署降药价工作,有关部门也协同发力,共同做好降低抗癌药价格工作,推进在4+7各城市(4个直辖市和7个副省级城市)降药价。第二,提高全民医保的报销比例,医保报销比例高,老百姓将更加受益。

  第三,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首先,要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公立医院是老百姓看病就医主要场所,要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价格调整实行“总量不变、结构调整”,降低虚高药价,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提升腾出空间;保衔接是指价格调整要与医保支付、人事薪酬以及各方面政策衔接。其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的“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出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是新时代有新要求,我们公立医院要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和四化。在发展方式上要从规模扩展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提高规模质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提升效率,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提高待遇。实现水平现代化、服务整体化、管理信息化和模式集团化。

  关于解决看病难问题。老百姓讲看病难主要是难在去大城市找大专家难。下一步有五个方面的工作推进。
  一是如何让整个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我们正在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通过几个中心的建设,减少老百姓跨区域就诊。经过这几年的分级诊疗,北京的门诊量已经逐渐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是一个积极的回流态势,如儿科,有很多地方就不需要到北京来就诊了。通过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区域内解决患者看病就医问题,为分级诊疗创造条件。
  二是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广东很重视基层能力建设,对提高基层能力下了很大的功夫,在乡镇卫生院投入大量的资金。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两项工作最重要。一是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让城市大医院的医疗服务延伸到县域和农村。二是大力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前一段时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山西召开了推广山西的县域医改会议,按县强、乡活、村稳思路,大力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带动提升县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三是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家庭医生是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经验,我们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就引进这个理论,推行家庭医生服务和社区医生服务,广州、济南、天津、北京等城市都在做这项工作。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成立以来,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印发了相关的文件,下一步就是要把服务做实做细,实现签约一个,服务一个,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
  四是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国务院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研究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异地就医,大医院的医生足不出户,就能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下一步要推动政策落实,确保医保政策衔接。
  五是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从长远看,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要立足于预防,这是最有效最经济的策略。下一步,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要普及健康知识,努力让人民群众不得病、少生病。
  健康报的记者:
  我是健康报的记者,从北京过来感到广东确实很温暖。广州的唐主任提到家庭医生签约有一个数字叫1314520,这个让人印象非常深刻,这里面也有很深刻的含义。请问一下在广州的工作里面,如何让家庭医生团队更好的为签约居民提供服务,如何体现1314520这种“爱”的力量?这种爱又表现在哪方面呢?可以介绍一下吗?
  唐小平: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让医务人员感到他们身子热了,才能让我们的老百姓感觉到心头暖。医务人员如果没有积极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很难给老百姓提供优质和主动的服务,所以我们在打造家庭医生服务品质的时候,首先就是加强顶层设计,一个是我们明确了签约服务费的构成和标准。我们的服务包一共有三类,免费包、基本包、个性化包。我们医保基金是以增量的方式进行支付。增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医保基金支付的这部分费用,不计到定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普通门诊定额标准范围。服务包有三方面的经费构成,一个是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一个是医保基金(新增方式),还有就是签约居民自己出一部分,由这三方面构成。
  我们完善了家庭医生的收入分配机制。这一点姚司长和段宇飞主任介绍了,广东出台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一类不能发绩效,但是广东和广州突破了这个界限,我们为了调动家庭医生团队的积极性,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的80%用在家庭医生团队自行分配,另外20%由基层机构统筹使用,这样极大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我们还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等方面体现对家庭医生的倾斜。省里面把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给广州,广州对于基层人员晋升方面进行倾斜,专门设立了基层医务人员职称晋升系列。取得全科医生培养合格证书的全科医生到基层工作,可提前1年参加相应的职称考试。
  刚才说到1314520(谐音“一生一世我爱你”),这是我们的宣传口号,1表示交1名家庭医生朋友;3表示3种类型的签约服务包;1表示签约有效期是1年;4表示可在4类机构选择签约,分别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5表示可享受5个方面的实惠,分别为就医、转诊、用药、医保、费用等5个方面可享有优惠。2表示提供两大服务内涵,即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们还可以延伸做好健康管理服务;0表示对于行动不便的人,经评估确实需要的,可提供零距离上门服务。感谢!

  中国县域医疗报道:
  我是中国县域医疗报道的记者。我去过宣城,大家都在跟我提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我想问一下宣城的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它的可复制性在哪里?

  黄敏:
  我市位于皖南山区,地广人稀,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偏少,乡镇卫生院“大而全”“全而弱”的问题较为突出。我市始终把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作为医改的重点内容来抓。一是实施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按照服务能力和人口,把乡镇卫生院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分别为综合性、医防型、公卫型乡镇卫生院,分别按照二级医院、一级甲等医院、一级医院标准建设。对乡镇卫生院在人、财、物和岗位设置上进行分类管理,重点向一类、二类乡镇卫生院倾斜,集中资源提升基层能力。同时,全市组建11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促进县级优质资源下沉到乡镇。二是激发乡镇卫生院活力。实行“一类保障、二类管理”,鼓励乡镇卫生院通过拓展服务项目,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增加医务人员收入,其收支结余部分由院长自主分配。三是实施“县管乡用”的用人政策。放宽乡镇卫生院招聘人员条件,降低招聘门槛,统一管理调配,先后为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共招聘100余人,解决乡镇卫生院招人难的问题。全市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目前,5所乡镇卫生院创建为二级医院,7所乡镇卫生院创建为一级甲等医院。

  光明日报记者:
  我是光明日报的记者,请问潘市长,分级诊疗是医改重要的制度建设内容之一,请问滨州市在推进分级诊疗过程当中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公立医院改革以来,滨州居民的看病就医感受有哪些明显的变化?谢谢!
  潘青:
  滨州市市委、市政府对医改工作非常重视,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对医改工作进行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一是着力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市属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制度,定期到基层开展技术帮扶,并通过专科联盟、远程诊疗等形式与基层合作。二是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建设。由县级公立医院牵头,与基层医疗机构按照“1+X”模式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将床位、设备、人员等资源统为一体,按照功能定位和服务分工,开展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建立上级医生基层值诊带教、下级医生上级医院进修培养制度,带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成立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诊断中心,群众在基层就诊检查,结果实时上传,由诊断中心出具诊断报告和治疗方案,为群众基层首诊提供支持。三是积极外引技术资源。与市属及北京、济南等地三甲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派专家来医共体带教帮扶,为方便群众基层就医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四是扎实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建设,2019年底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全部达到省颁标准。
  我市按照国家、省医改政策设计,扎实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群众改革获得感明显提升。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主要是给医院放权,对医务人员实行编制备案制,赋予医院人才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自主权,激发医院及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内生动力。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方面,主要是破除逐利机制,包括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检验价格,通过建立合理补偿机制对医院减少的收入进行补偿。建立改革绩效评价考核体系,控制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引导医务人员主动规范诊疗行为,推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启动以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持续缓解,个人负担费用不断下降,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数据上:一是我市区域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今年的增长率为1.87%,较改革前的2016年降低近20个百分点。二是药品价格明显下降,取消药品加成后,到医院买药比在外面药店买药还要便宜。三是居民次均住院费用明显下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参保居民次均住院费用为8167元,较改革前下降394元,降幅4.60%;公立医院住院个人次均负担4431元,较改革前下降248元,平均下降5.30%。
  谢谢!
  中新社广东分社记者:
  你好!我来自中新社广东分社的记者,这次国务院第五次大督察通报了130项典型的经验中,三明的经验是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朝全民健康再出发。请问三明市如何通过构建区域性紧密型医联体来实现这个目标的?
  张元明:
  三明市政府:我们主要采取四项措施:
  第一,我们是通过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来实现这一目标。三明医改之所以能不断向前推进,最主要的就是从一开始就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着力在体制机制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有所突破,并不断完善“三医联动”的顶层设计及有效的执行机制,确保三大改革同步协调、相得益彰。组建紧密型医联体是“三医联动”改革延伸、拓展的重要举措,如果没有“三医联动”的改革基础,三明是很难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
  第二,我们是通过持续推进县、乡、村一体化来实现这一目标。(1)我们通过整合医疗机构,将县域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整合为一体,建设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机制。(2)我们通过落实办医自主权,赋予总医院人事、分配、经营等办医自主权,实行内部高度集中统一的运作机制;(3)我们通过实行医保打包支付,以医保打包支付为主要经济利益纽带,建立“总额包干、结余留用”的机制,充分发挥了医保基金的杠杆引擎作用。
  第三,我们是通过持续强化中西医并重来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组建医联体之初,就明确保持中医机构设置、行政建制及法人单位“三不变”,中医院有独立牌子、独立财务、相对独立院区和功能科室、床位设置,目的就是让我们中医更好地为老百姓健康服务。
  第四,我们是通过持续改造医疗服务模式来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以加强慢性病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建立“健康三明”体系建设工作绩效考核机制,通过扩大医保基金使用范围,引导医联体内所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到“防疾病、管慢病”等老百姓健康管理与服务全过程,加快向“治已病”与“治未病”并重,最终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模式转变。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大家好!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三亚的何市长,三亚有5个区组建医联体的,在您看来区级的政府参与区域性紧密型医联体有什么优势呢?谢谢!
  何世刚:
  最大的优势就是权责明晰,简单高效。市级医联体牵头医院直接与区人民政府签定协议,避免了与各个医疗卫生机构分别签约的繁锁,同时保证了在医疗机构保持原有单位性质不变、隶属关系不变、财政补偿政策不变、政府投入方式不变的前提下,实现统一业务管理,统一人员调配,统一财务管理和统一绩效考核。牵头医院发挥在行业规划方面的专长,对区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进行调整优化,以适应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社区康复的需求;区人民政府发挥在区域规划、资金投入、人员调配方面的优势,落实医联体牵头医院提出的区域医疗卫生资源调配规划,双方优势互补,使医联体建设更加优质高效,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和监督职能也得到落实。

  人民政协报记者:
  你好!主持人,我是人民政协报的记者,我的问题是问给段主任。段主任,你好!我们了解到广东省近年来在强基层补短板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也下了很大的力气,请您介绍一下在这方面的具体工作。谢谢!
  段宇飞:
  强基层是广东省深化医改的重点,当时我们就考虑根据中央的要求,以及如何结合广东实际使我们的切入点找得更准,导向更明确。当时经过省委省政府的认真研究,广东省出台了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要以分级诊疗作为切入点,广东的医改就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要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本就是要落实分级诊疗,让医院回归它的功能定位,病人也回归他该去的医院。广东省有一个很明显的短板就是基层,基层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都很弱。所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决定用三年的时间,拿出500个亿,现在实际上比500亿更多一点,后面增加了16亿,共投入516个亿,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包括两方面:一是硬件,粤东西北60多个县,从县和县以下分几个层级建设,第一是县级公立医院191家,目前为止,190家都已经动工了;还有56个县的急救系统,现在我们已经动工了。第二就是乡镇一级,分两块,一个是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为县第二、第三人民医院,47家有2家已经开业,其余的要求今年年底都封顶,正在按计划进行。还有就是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的建设,现在已经按照要求已经达到98%的完工率。第三是村卫生站,村卫生站我们全省1万家,每个村卫生站补助标准是20万,省财政出80%大概16万。现在建设任务已经完成了40%。整个思路是按照县要强,镇要活,村要稳来推进硬件建设。
  单纯有硬件远远不行,最根本的问题是医务人员下不去或者是留不住,用不上。在软件建设方面,500多亿里面有一部分是安排人才引进的。一是加强基层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训力度。在实施意见基础上,我们出台了《广东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基层人才的公开招聘,去年举行了两场,接下来我们还要开展千名高校毕业生下基层,现在高校毕业生,有很多毕业生漂在大城市,不愿意下基层。我们现在出台了一个政策,准备招聘一千名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将他们在校期间的费用逐年退还,一年退8000-10000元,吸引和鼓励这些毕业生下基层。 还有就是百名首席专家下基层,方案已经出了,我们向全国招聘副高级以上职称退休的专家作为47家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的首席专家,省财政每年给每人补助20万,原来的待遇不变。还有就是卫生人才智力帮扶基层等计划引导人才下沉基层。此外,还有全科医生的特设岗位,根据不同职称给予每个岗位6-20万元,这个是作为人才引进的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省里面还将为粤东西北地区培养全科医生,3年内我们将培养20240名,儿科及产科4080名,招收定项本专科医学生是3400多名,招收规模原来从每年500人增加到1400人,也在逐年增加。
  二是通过提高偏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岗位津贴。去年每人每月是800元,今年提高到每年每个月补助1000元。然后按编制核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费补助,乡镇卫生院是每年每人1.2万元,社区服务中心是每年每人1万元。我们就是按照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来进行管理。对于村医的补贴,强调村要稳,村医的补贴由每人每年1万元提高到每年每人2万元。通过这些方面来加强对基层,特别是边远地区人才的补助。
  三是通过开展县镇医联体的建设,城市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今年按照互联网+扶贫的计划,第一期要在全省100个村卫生站开展试点进行远程医疗,这一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通过试点我们逐步推广到其他的卫生站。通过多重举措,从硬件的配置,特别是人才的招聘、吸引,使得基层人才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逐步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建设。通过这些举措,现在广东县域内的住院率提高到82.2%,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段主任。考虑时间因素,所以就不再安排现场提问。大家可以会后跟各位领导继续进行交流。再一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辛勤付出。请大家继续帮助我们把我们医改宣传好。祝大家新年快乐。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