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改革开放看汉阴(三) | 改革开放40年,汉阴在改善民生中增进群众福祉

       编者按:仿佛一夜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山城汉阴。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命运,也改变了汉阴的命运。

       务实发展迎巨变。40年来,汉阴县发展条件显著改善,支撑发展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17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5.19亿元,是1978年的244.08倍;财政总收入3.81亿元,是1978年的178.1倍;工业总产值180.1亿元,是1978年的2001.1倍;固定资产投资102.48亿元,是1978年的355.8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5亿元,是1978年的121.21倍;2017年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汉阴跃居全省第32位。

      40年栉风沐雨,汉阴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了每一位群众。2016年,汉阴提出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农旅富民战略,统筹推进“1533”发展布局,加快循环发展、链式发展、融合发展,汉阴的振兴之路,已日渐清晰,广大群众的美好生活正触手可及。

      不忘初心再向前,汉阴走在发展大道上。



改革开放40年,

汉阴在改善民生中增进群众福祉

  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纵深推进。2001年汉阴被国家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当年确定扶贫开发重点村95个,贫困人口7.58万人,占总人口的28.9%。此后,县委、县政府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大力实施以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以产业化扶贫和“雨露计划”技能培训为两翼的扶贫开发战略,认真落实移民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和社会扶贫等综合措施,着力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明显成效。截止2017年底,完成贫困村退出13个,净脱贫8320人,全县还有系统内贫困人口15749户41475人,贫困发生率为14.88%。

  科技事业长足发展。加快科技资源统筹,2016年建成全省首个县级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构建了县镇村三级科技资源服务体系,“十二五”期间共获国家专利96项,专利年度申报量及授权量始终位居全市前列。2017年,全年技术交易额达1056万元,同比增长16%,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5%,科技部农村科技司主办的秦巴山片区科技扶贫现场会暨科技特派员贫困村全覆盖工作会议在汉召开。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后4次调整学校布点,改革中等教育结构,调整充实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集资办学,有力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95.2%、巩固率93.3%,小学毕业率88.6%、升学率56.4%;中小学在校学生37064人,平均每万人中有中小学生1425人,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全县农(市)民青壮年文盲占总人口比例由85.51%下降到32.6%。近年来,县委、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新汉阴中学、县职教中心、实验小学、凤台小学、凤台幼儿园、城东体育场等相继建成投用,镇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2017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75所,在校学生共48814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验收,双高双普合格县、中小学校挂牌督导创新县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汉阴中学被命名为“省级示范高中”,安康长兴学校被命名为“省级标准化高中”。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卫生监督体系不断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增强。2017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97个、病床1235张,分别是1979年的3.58倍、4.71倍。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顺利迁建,县医院门诊综合楼竣工投用,县妇幼保健院产儿科大楼建设项目加快建设,县人民医院通过“二甲”复审、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镇卫生院等级评审经省卫计委验收命名,县镇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县总人口控制在31.4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2‰以内。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进一步健全,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建成县文化艺术广场、龙岗文化主题公园、县级文化资源共享中心,镇文化综合服务站、村农家书屋全实现全覆盖,县、镇、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县图书馆被评定为国家三级馆,县文化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文化、艺术百花齐放,连续举办十三届油菜花旅游季系列活动,圆满完成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汉阴分会场承办任务,陕南红色歌谣、汉阴皮影戏演技等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级非遗项目达13个,先后成功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和省级“书法之乡”。“三沈”纪念馆、吴家花屋、移民文化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冯家堡子等对外开放,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5个,凤堰古梯田被评为“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被省政府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他社会事业协调推进。积极搭建创业就业平台,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年来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2%。全县社会保险覆盖人群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在全市率先建立特困供养人员养护中心,实施“养”与“护”一体化模式,该模式被省脱贫办作为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扎实做好减灾防灾工作,投资160余万元建成了县级标准化救灾物资储备库,城关镇新城社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县委、政府始终坚持第一责任保稳定,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要求,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创新推行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密切“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居民”为纽带,以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为路径,以村级治理平台为支撑的“三线两化一平台”基层治理模式,先后在中农办、农业农村部召开的乡村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上交流经验,被写入2018年省委、省政府1号文件,并被省委政法委、农工办等部门内刊进行推广,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省市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

来源:汉阴新闻网   

急救电话:120    0915-5210999

预约挂号:5270500

地       址:汉阴县北城街45号

网       址:http//www.hyxyy.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