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改革开放40年,你的药企值得铭记



40年前,十字分叉口的一个选择,中国这艘巨舰调整方向,驶向了另一个未知的远方;


40年前,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大会上通过的一个决定,看似简单的调整,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砸下了重若千钧的力量;


40年前,许多人侧耳听着,一个个变革传来,它们来自电视,收音机,甚至身边人的口耳相传;人们没有意识到,此时此刻,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节点,永远载入中国的历史。


在这个特殊的岔路口上,浩浩荡荡的人群中,每个个体的生存就此发生变化——不仅仅是个体,整个产业,整个行业,乃至于整个国家的走向,因此被重塑。


而对中国医药行业而言,则是走过了艰难而又辉煌的40年,在这个充满荆棘和鲜花的征途上,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发展最快,增速远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这值得回首,也值得铭记。


本土企业:破茧成蝶,自我革新


此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医药产业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期,逐步摆脱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探索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征途。


19833月,安徽繁昌制药厂34岁的女助理工程师朱国琼,面对企业连年亏损,和七个年轻人一起,向县委递交了承包繁昌制药厂的责任状,这是医药行业“承包制”的第一声惊雷。


图中人物:朱国琼  图片来源:搜狐健康)


19837月,我国最大的制药企业——华北制药厂开始建立经济责任制,并配套试行一项新制度,即:厂职代会负责对厂长王汝霖逐月考核,决定奖罚。


1984年,常州市第三制药厂车间工人董舒拉、蒋金娣夫妻,对“美西律”生产实行承包。


19868月,医药行业的第一个企业集团——东北制药企业集团在沈阳成立:这个以东北制药总厂为龙头,16个企业组成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横向经济联合体,是日后医药行业“并购潮”的源头。


(图片来源:沈阳日报)


1987年,重庆中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我国医药行业第一家股份制企业,由重庆桐君阁药厂、重庆中药材公司等14家中药工商企业组成的股份制公司,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拥有的股份百分比分别为67:28:5;其被业内评价为:地球上第一个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股份制企业组织。


作为上市公司中国生物制药旗下核心公司的正大天晴,也同样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其发展战略的核心转变。1988年,当时的江苏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制药厂(正大天晴前身)开发了第一个肝病药物强力宁,这也奠定了其以后肝病药物领域的领先地位。



1997年,中国的本土药企进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觉醒运动:除正大天晴外,石药集团和恒瑞医药均在此年成立。


这一年,连云港制药厂正式更名为恒瑞医药,并开始在连云港和上海设立研究中心,确立以研制抗肿瘤药、心血管、手术用药等为重点方向的科研战略。除了制定“仿创结合”的发展路径,恒瑞医药在孙飘扬的带领下,由破产的边缘逐渐扭亏为盈,如今已经是市值超过2600亿的公司,足以比肩国际企业。


同年,在恒瑞医药西北方向662公里的地方,另一家企业诞生了。在四家制药公司的基础上,石药集团正式成立,随着时间的发展,这家以维生素为主导的制药公司经历过“恩必普”的酸楚,但也同时迎来了转型创新的丰硕果实。



(图片来源:石药集团官微)


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大背景下,目前,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数量已为各行业板块上市公司之最,它们的产业贡献度举足轻重,已成为中国医药产业的脊梁。


引进来:技术、资金、人才、产品全方位


改革开放不久,就设立了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建立交流平台,以尽快缩短我国医药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为目标,领导整个行业迅速全面对外开放。


此时,技术,资金,人才,产品都得到了充分涌流。


19781981年,华北制药厂从国外引进了绿孢子球状菌和22套先进设备,使青霉素生产技术获得跨越式提高。


(图片来源:华北制药公众号)


1979年,我国与联合国人口基金合作,投入2226万美元,引进了315台套先进设备和测试仪器,完成了上海淮海制药厂长效避孕针等17个改建和新建项目。


198082日,我国第一个合资制药企业(中日合资)——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成立签约,1984517日正式投产。当时,中国大冢的注册资本为71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生产的是2%米开朗滴眼液、培达片、美普清片。



自中国大冢“敲开大门”后,合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萌芽就此展开,外资药企的进入,使得“引进”的力量成为灌入中国医药行业的新鲜血液。此后,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无锡华瑞制药、中美天津史克制药、西安杨森制药等“三资”企业蓬勃兴起。


1987年,天津医用高分子制品厂和天津市中心血站,利用澳大利亚政府赠款348万澳元,引进血袋制造技术和66台套生产设备、9台质量控制仪器,对改变我国采血、输血和血液成分分离的落后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88年,联邦德国原汽车制造专家奥尔格·贝尔曼先生,受聘为武汉医疗器械厂厂长,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引进的第一位在国有企业任职的洋厂长


1994年成立的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在北京建立了世界一流的研发中心,这是跨国医药公司在华设立的第一家致力于生物技术基础研究的研发中心,也是诺和诺德公司在海外设立的两家研发中心之一


2006年,全球在专利药和非专利药两大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的诺华公司,投资8300万美元,在江苏省常熟经济开发区新建一家集开发与生产为一体的制药企业,这是世界著名跨国制药企业在华建立的第一个供应全球市场的原料药生产开发基地。


到了此时,所有主流的跨国药企,基本完成对中国市场的进入动作。


走出去:力量微弱但具有胆识


业内曾将中国药企出海分为三个不同阶段:2007年之前的驱动力主要是资本输出,缺乏战略部署和本地化的概念;20082015年为技术驱动,主要是引进海外资源和国外技术;2015年至今的驱动因素则更为复杂,主要是产业链驱动,此时的中国药企更富胆略和技巧,更为重要的是,新型的医药企业如复星、绿叶开始有更强的能力和底气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舞台上讲中国故事。


19856月,中国曾与美方共同出资500万美元,在旧金山兴建首家中药企业。1990年三九香港公司成立,随后德国、美国、俄罗斯、南非和东南亚地区也相继建立了三九药业公司。


1988年,桂林制药厂与澳大利亚星加化工公司在澳洲合资建厂,工厂从19903月投产仅两年多即收回投资。


19927月,华北制药厂买下原东德纽勃兰登堡地区的一家青霉素工厂,并一口气将所有设备拆卸装运回国。


199551日,深圳三九药业把写有“999”商标和“三九药业”四个中国字的大幅广告竖立在了美国纽约曼哈顿最繁华、最具有商业标志的时代广场,创造了新的药企营销理念,从此时代广场出现了一种新的广告语言——中文。


近十多年来,国药集团先后在越南、马来西亚等地建立起海外实业基地,并在缅甸、柬埔寨援建医院和流动诊所。同时,集团研发生产的疫苗出口到印度、韩国、泰国、斯里兰卡等国。


2006年,中国的第一例反垄断案胜利,加快“走出去”步伐。9月,美国对华首例反垄断案二审结束。华北制药历时近12年反诉后,暂时胜诉。


一年前,美国两家公司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称华北制药、江山制药、东北制药、石药集团等四家中国VC制造商共同实施了对美出口VC产品的价格共谋行为,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


最终,这场旷日持久的诉讼战,美国巡回上诉法院认定判决,撤销原一审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这也给中国药企走出去提供了更多的“底气”。


2015年,人福医药投资3亿元在马里投建了西非的第一座现代化工厂。


201512月,绿叶医疗集团发布公告称,其已与澳洲Archer Capital Fund正式签约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私立医院集团HealtheCare Australia Pty Limited,交易金额为6.88亿美元。此次收购标志着绿叶医疗集团进军国际医疗服务领域,并促使绿叶医疗进入中国最大的国际化的综合性私人医疗集团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是特殊的一年,虽然有绿叶这样的大型资本收购,但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的“走出去”发生了质的变化:此前,中国医药产业出海更多的是在资本的层面上,主要为海外投资与海外并购;2015年,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新抗体药项目第一次转让到国外,这是中国创新药的第一次“出海”。


这意味着中国的创新成果被全球市场认可,这才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


20159月,恒瑞医药宣布与美国Incyte公司达成协议,以7.9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代号为SHR-1210PD-1单克隆抗体项目除大中华区域外的市场开发权,许可给美国Incyte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抗体药项目第一次转让到国外。


同年310月,信达生物两次与美国礼来制药达成产品开发战略合作,获得首付及潜在里程碑款等约33亿美元。


12月,康方生物宣布,将临床候选抗体AK-107的全球独家开发和推广权,以2亿美元转让给美国默沙东。


20161月,正大天晴以2.53亿美元将乙肝新药中国大陆之外的国际开发权许可给强生。


20177月,百济神州宣布与新基医药合作,将共同在实体肿瘤治疗上推进PD-1抑制剂项目。收购完成后,百济神州将获得13.93亿美元,创下国内药企单品种收购的最高价格。


“保质”的同时,中国药企的海外并购也在不断刷新记录。


201710月,复星医药和复星国际在港交所联合公告宣布,以10.91亿美元(折合72.58亿人民币)正式完成收购印度药企Gland Pharma这是目前中国药企完成的最大海外并购。


作为医药行业内的超级买手,最近两年内,除了最为人所知的Gland Pharma之外,复星医药相继完成了对台湾生物药企汉霖生技、瑞典医疗企业公司PBM RESP Holdings、法国药品分销商Tridem的收购。


20184月,药明生物宣布计划,未来五年内在爱尔兰敦多克市总投资3.25亿欧元。


当然,这只是中国药企“走出去”道路的冰山一角,与全球范围内医药行业正在发生的动辄上百亿美元的大型交易相比,中国药企在海外资本商场上的力量仍然单薄而微弱。


但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中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话语地位,我们仍然有着“走出去”的原始冲动,在这条国际化的道路上,我们还需等待和努力。


面朝天空,远航大海,回首脚下的土壤,永远不忘初心。


改革开放40年,对中国药企而言,是一片充满着荆棘和鲜花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们等着中国药企的下一个40年。


来源:赛柏蓝综合整理

以往精彩内容:

刚刚!国家卫健委宣布:制定全国辅助用药目录!

全球最大的医用内窥镜制造商,子公司被罚没约5.85亿元!

十八年的药企,1块钱卖了!还有一批要消失

医院手术中涨价,患者忍痛告知银行卡密码…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