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村医”是强化基层、健康扶贫的惠民新举措。截至目前,我院已经选派了三批“第一村医”,而在第三批村医中,有这样两个人,他们不仅均是我院医生,还是夫妻。
降温后的小房村,气温变得格外低。早上7点半,“第一村医”于爽就开车来到了周村经济开发区小房村,刚走进卫生室,村民沈大娘就跟了进来。
“小于,给我量量血压吧,早上起来感觉头晕,有点喘不过气来。”于爽立马让沈大娘坐下,给她量起血压,又仔细观察了一番。片刻之后,“大妈,您身体没啥事,最近天气变化大,气温降得快,您得多注意保暖就行,降压药要一直吃。” 于爽安慰道。
“听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多了,大医院来的医生我们可放心啦。”沈大妈脸露喜色,精神为之一振。
每次为村民量血压,于爽都非常仔细,有时要多量几遍
于爽,是区医院介入心血管科的一名医生,2006年来到区医院,2018年10月她和她的对象作为第三批“第一村医”分别派往了周村经济开区小房村和王村镇南河东村,开始了“下乡治病”的生活。
于爽告诉记者,“第一村医”的工作要比在区医院时忙碌琐碎得多,好在下乡之前与同事们交流过经验,做好了准备。
“这个村的卫生室符合标准化建设,就诊环境还不错,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八小件’都很齐备,卫生室的同事也很好,都积极地帮我熟悉工作。”于爽告诉记者,她主要任务是协助卫生室公共卫生建设,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村民健康档案、慢性病随访、精准扶贫,健康讲座等工作,卫生室的同事给予她很大的帮助。
选药、拿药,叮嘱村民按时服用成为于爽每日的“功课”
丝丝温情,默默流露。小房村有600多人,平时来卫生室看病的都是像沈大妈一样的老人,没事来免费量量血压,两个多月的时间,于爽已经和他们“打成一片”,没事唠唠嗑,话家常,这增加了村民对她的信任,也给患病村民带来了精神慰藉。
一次去敬老院义诊中,于爽碰到了以前的一位看病的老病人,因为是孤寡老人,她印象特别深刻,义诊结束后她特意为老人买了些点心、生活用品。
“我要对派驻村内所有的患者负责,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要耐心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及病情。”这就是她对自己工作的诠释。
在敬老院里,于爽耐心地询问着大爷的身体状况,叮嘱他要保重身体
忙忙碌碌一上午,抬头一看已经11点半了,于爽拿出手机,小声地给老公刘骏打了电话:“喂,上午出去走访了几户?中午饭怎么吃?”轻声细语地问候后,于爽告诉记者,老公刘骏与她同在区医院工作,是一名牙科医生,这次他也入选“第一村医”,2018年10月份的时候他们共同前往了派驻村。
被同时选为“第一村医”后,刘骏与于爽聚少离多,这样的合影显得格外珍贵
“我们俩都有一个梦想,就是能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让更多的基层老百姓享受到最好医疗服务。”基层的工作琐碎平凡,却让他感触颇多。
“在走访的时候,遇到一位特别贫困的老大爷,他基本没有经济来源,也无儿女,长了病也不看,若不是村里帮着他,后果可能会十分严重。”刘骏无奈地说道,“还有一位大爷,儿女不在身边,身上长了褥疮没人照料,我们定时给他清理……”对于基层群众来说,“第一村医”不仅意味着家门口多了一位医生,更意味着多了一个扎根身边的“医疗顾问”和“健康管家”。“基层百姓‘看病难’,难在一次次的奔波,更难在没有长久且便捷的优质医疗保障。”在采访中,刘骏告诉记者,在派驻村工作时,一位大妈突发疾病,他立马联系区医院,安排进行治疗,让最基层的群众享受到了优质快捷的医疗服务。
在走访贫困户时,村民与刘骏热情合影,刘骏为他们送上日用品,鼓励他们要乐观面对生活
“如今,我俩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大的9岁,小的2岁,我们平时工作忙,孩子基本都是家里老人在照顾,只有晚上回家能陪陪老人孩子,真心希望全家人身体健健康康。”采访最后,于爽向记者说着她的愿望。
被选为村医后,大家在相互鼓励、祝愿中集体合影留下美好时刻
★厚德仁爱
救死扶伤★
传播医学新资讯,发出健康好声音
周村区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订阅号 : zcqrmyy
医院官网:www.zcy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