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新疆首例】4名医生守候143小时 患者终转危为安

——微创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疆内首次应用于肺叶切除后并发重症感染患者



4名医师,143小时的不眠守候,让在“鬼门关”上转了几圈的老刘最终醒转。神志恢复的第一天,他颤巍巍地举起了大拇指,用尽全身力气说出了一句“谢谢!”

而对他的成功施救,也意味着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在针对肺部切除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患者的治疗方面,开创了疆内微创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运作方式类似于体外循环——以微创切口将静脉血引流至体外,通过膜肺氧合设备将氧气融于血液内,再回流至体内)的先河。

术后并发严重感染 氧饱和度两小时下降60%

提起氧饱和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很耳熟,却又不是很明白。

“简单点说,就是血液里的氧气含量。”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医师张宇轩表示,正常人氧饱和度的平均值应在95%,“一旦低于90%,就说明有问题,需要吸氧或治疗,这是一个下限。”

可老刘的氧饱和度从95%下降至28%,仅用了两个小时。而28%的氧饱和度,意味着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患者肺部发现阴影后切除了右肺的一叶,手术很成功,但术后却并发了严重的肺部感染,导致肺水肿,并进一步引发呼吸窘迫(因呼吸衰竭导致的呼吸困难)。”麻醉科ECMO亚专业组组长石文剑,回忆当时接到重症医学二科电话时的状况,“重症那边一直在对症采用抗炎、引流治疗,还上了呼吸机,但患者的氧饱和度仍肉眼可见的持续下降。”

“不能再常规治疗了,否则患者随时可能死亡。”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徐丹斌立即联系石文剑和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国庆为患者进行会诊。

患者命悬一线 VV-ECMO治疗是唯一存活希望

“必须先让患者先活着。”石文剑提议,试试微创静脉-静脉ECMO,速度快,创口小,能让患者生命体征尽快恢复。”尽管提出了解决方案,可石文剑的心里却捏着一把汗,作为麻醉科ECMO亚专业组组长,他清楚的知道以前这一技术常规用于肺水肿且引发呼吸衰竭的患者,而像老刘这样肺少了一部分,还并发严重肺水肿,并伴有极度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ECMO还是头一遭,“这是目前唯一的办法了,风险是大,但也是患者存活的唯一希望。”

说干就干!

李国庆主任立即安排心血管内科医师余小林前往重症监护室,配合开展救治工作。

而手术开始时,老刘的氧饱和度显示为0,血压亦呈现断崖式下降,而心脏随时可能骤停。老刘相当于已经被攥在了死神的手里了。

宁心!静气!不放弃!

石文剑带领着团队,分别在老刘的股静脉和颈内静脉开了0.8厘米及0.5厘米的两个小口,将静脉血引出至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内,通过仪器将氧气融入静脉血,再回流至身体。

1秒、5秒、15秒、35秒、60秒……两分钟内,老刘体内的氧饱和度再次以肉眼可见的方式提升至60%,再过两分钟,攀升至96%……

在场所有的医护人员都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把老刘救回来了。

凝血治疗巧把度 患者终过“鬼门关”

在随后的七天里,石文剑带领着张宇轩、闫磊、 李瑞轩3人,不眠不休地守在老刘的病床旁。

氧饱和度正常了,可后期的恢复依然关键,尤其对于刚刚接受过肺叶切除手术的老刘来说,如何抗凝是个关键——如果不抗凝,ECMO的静脉血液就有可能发生血栓,可如果抗凝过度,刚刚手术后的伤口就可能会血流不止。

“关键在于度的把握,过或不足,都可能会让患者命悬一线。”麻醉科主任徐桂萍说,而大家的担心却真的变成了现实,在最初的三天里,老刘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一度格外混乱,老刘再次徘徊在生死边缘。

石文剑等4人以30分钟为单位,随时调整抗凝药物的浓度及频次,严密观察患者状况,同时积极治疗患者的肺部感染及引流肺部积水。

终于,在第四天,医务人员把握住了抗凝药物使用的微妙平衡。

第五天,患者肺部感染明显改善,去除呼吸机,尝试着减少ECMO血流量,逐步恢复患者肺部功能。

第七天,随着肺部功能的完全恢复,撤离ECMO,老刘转危为安。

恢复清醒后,老刘一手攥着医生的手,一手颤巍巍地举起大拇指,劫后余生的他,用尽全身力气挤出了两个字,“谢谢”,眼泪从一侧的眼眶划过。


文/健康报 夏莉涓

编排/巴亚尔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