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医妇科】让您阳气内生的“暖宝宝”:三九“辨证天灸”万事俱备,只等您来!

双12快到了,某宝购物车里选了一堆“暖宝宝”准备入手吗?

告诉您,同为外部敷贴,“暖宝宝”只能治标,撕掉后您还是会觉得冷;而中医传统治未病的三九冬灸却标本同治,通过辩证施治,在最为寒冷的三九天里敷贴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中药,为您的身体增添阳气,驱寒外出,达到使“埋藏”在体内的冬病不复发或减少复发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三九灸堪称从内暖到外的中医“暖宝宝”。只要身体阳气旺盛,自然“邪不可干”,过冬靠“一身正气”就不再是调侃。

趁着三九寒冬到来之际,特请来九龙坡区中医院妇产科中医妇科专家王转丽老师为我们支招,教您如何做到未病先防,摆脱“冬病”困扰。

王转丽

副主任医师  

中医妇科学硕士

重庆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专委会委员

重庆中医妇幼专委会委员

九龙坡区医学会妇产科专委会委员


       擅长:擅长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症痛经(内膜异位、腺肌症等)、多囊卵巢综合征带下病、急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孕产期中医调理、乳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特别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治疗不孕症,疗效显著,怀孕率高,深得广大患者信任和赞誉。


门诊地点:门诊部五楼妇产科

门诊时间:每周一至周六全天

三九寒冬,话“冬病”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三个时段。如果熟悉中国传统的节气口诀的朋友就会知道,每年的冬至到了,就进入“数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意思是说,根据地球体表的冷热能量的情况,进入冬至之后,有36天的最冷天气,即冬至之后的18天,称为“一九二九”,这段时间里,气候寒冷明显,手足僵硬冰冷;冬至之后的18天—36天,称为“三九四九”,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河面结冰,江河封流。

    什么是冬病?所谓冬病就是指在冬天易发的病,这种病的易发人群大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阳气不足。最常见的症状有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痛经、不孕、容易腹泻等中医辨证为阳气不足、寒从内生的疾病。冬病广泛见于各科分科,如呼吸科脾肺气虚型肺系病症;妇科胞宫虚寒阳虚性所致的月经不调、不孕等疾病;骨科或内科的风寒湿痹型痛症;消化科的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呕吐等疾病;耳鼻喉的哮喘、鼻炎疾病以及其他体质偏虚的亚健康人群。

冬季气温低,寒邪“当道”,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收引。故寒邪为万病之源,最容易引起痛症、寒证、虚证,容易诱发各种“宿疾”。

中医主张“未病先防”,认为冬天是藏精气的时节,故曰:冬藏精者,春不病温。意思是说,只要根据冬令节气特点,适当调养身体,扶阳健脾,补益精气,调和气血,那么不但冬天过得舒服,春天也不会生病。  

 三九灸,说“养生”

“天灸”是我国传统疗法最具有特色的疗法。“三九灸”与“三伏灸”一样,根据人体经络循行规律和24节气规律以及中医治疗学原理,结合人体体质特点,通过特定穴位的刺激,借助温经助阳的中药,调畅气血,祛除“宿患”,增强体质,调和阴阳,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在三九天辨证服用中药膏方、药茶、药膳,也是在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调养身体,能起到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温经活络止痛之功效,增强人体正气,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治未病”,“冬病冬治”的效果。

有的街坊可能会问,在最热的三伏天要贴天灸补阳气,为什么最冷的三九天还是补阳气?王转丽老师指出,百病从寒生,阳气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也是最好的治病良药。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顾护人体的阳气,在极端天气的三伏天和三九天更是护阳的好时机。三九天灸,是延续夏季三伏天天灸的效果,是节气养生的循环接力。

打卡式“机械”贴药不可取

“中医治疗固然好,但如果没有辨证,一切都是浮云。”灸是我国传统疗法最具有特色的疗法,同样需要精准辨识机体体质特点,通过不同的穴位刺激,借助针对体质的不同的中药,才能达到调和阴阳,调畅气血,祛除“宿患”,增强体质的效果。

要想知道什么治疗方案适合自己,首先由中医专家帮我们弄清楚自己的中医体质是什么证型,还要由中医专家辨识身体亚健康状态发生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治则,然后对症选用内服外治的治疗方案,这就是精准的中医治疗,也是历代医家留下的“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

由上述可以得知,精准辨证是精准治疗的前提和基础。不管什么病,不问体质如何,每个人像戳印一样贴上膏药。本来应该辨证施“贴”的天灸,往往沦为流水化作业,每个人贴药的穴位、敷贴时间大同小异,药膏也没有区别,这些做法与中医辩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无疑是背道而驰的。

冬令养生温暖启航,三九天特色“辨证天灸”即将拉开帷幕

三九天灸”的时间

引灸:12月12日至21

一九:12月22日至30

二九:12月31日至201818

三九:2018年19日至17

加强灸:2018年118日至27

适应人群:

1.   阳虚型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产后病;

2.   风寒湿型痛症肩颈腰腿痛、退行性关节病变、风湿性关节炎等;

3.   虚寒型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失眠等;

4.  尤为适合体质偏虚的亚健康人群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