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业蓝皮书》是致力于行业研究的年度性的发展报告,是行业发展历史的真实记录,同时对未来国家在研究行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对研究和指导制药行业发展、推进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制药工业进入整体跃升时期
蓝皮书指出,制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我国制药工业整体跃升时期。
2017年,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向好发展。GDP实现87.7万亿元,同比增长6.9%。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08%;实现利润总额7.5万亿元,同比增长21.04%;实现出口交货值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72%。
2017年,制药工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规模以上制药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8万亿元,同比增长12.24%;实现利润总额3520亿元,同比增长16.57%;实现出口交货值2023亿元,同比增长11.08%。
其中,化学药品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7%;实现利润总额1606亿元,同比增长19.67%;实现出口交货值839亿元,同比增长9.84%。
中成药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36亿元,同比增长8.41%;实现利润总额707亿元,同比增长10.02%;实现出口交货值51亿元,同比增长21.99%。
生物、生化制品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11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利润总额499亿元,同比增长26.78%;实现出口交货值337亿元,同比增长18.5%。
制药机械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7.74%;实现利润总额15亿元,同比增长-8.14%;实现出口交货值19亿元,同比增长3.86%。
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1166.76亿美元,同比增长12.64%。其中,出口607.99亿美元,扭转了2016年下降的局面,同比增长9.44%,增幅达近五年最高值;进口558.77亿美元,同比增长16.34%;对外贸易顺差49.22亿美元。
中国医药创新迎来新时代,创新成果显著
蓝皮书指出,以“十二五”期间埃克替尼、阿帕替尼、西达本胺、康柏西普等1类新药上市为重要标志,制药行业创新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17~2018年制药行业技术创新方面又有新的突破。一批创新产品,经过价格谈判,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一批创新药物获批上市。同时,在开展国际临床试验、国际联合开发方面,发展速度较快。
晚期胃癌的福音——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江苏恒瑞投巨资历经10年创新研发的1.1类新药,针对VEGFR2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胃癌被证实安全有效口服给药制剂,有效解决了晚期胃癌患者无药可用的临床困境,为患者带来了生存希望。
肺癌患者的福音——盐酸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是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全新的化学和晶体结构,是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化合物结构和晶型专利分别荣获第十四届和第十六届中国专利金奖。我国拥有该药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上市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为肺癌患者带来福音。
中国首个抗肿瘤原创药物——西达本胺:用于治疗T细胞淋巴瘤(属罕见病范畴)。西达本胺独特的苯酰胺类化学结构带来了针对靶点的高度选择性,它能够诱导和激活患者自身的特异(CD8+介导的CTL)和非特异(NK介导的CTL)的抗肿瘤细胞免疫,产生更持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时间。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成功研发现代肿瘤治疗药物并赢得CFDA绿色通道的公司。
“中国眼科学十大科技突破之一”——康柏西普:迄今为止我国唯一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命名的创新药物,是“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新 ”专项的标志性成果,被评为“中国眼科学十大科技突破之一”和“最具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康柏西普主要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属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生物制剂。
中国绿色制药势头良好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华北制药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加强生物制药工程建设,强化原料药深加工和制剂生产,减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以及污染产生量,污染物COD排放总量降低50%,制剂药与原料药收入比例由2011年的3:7提高到6.7:3.3,从产品结构优化促进了节能减排。
在原材料替代方面,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高毒和难以去除高毒的原料,以减少废物的产生量或降低废物的毒性。如在化学合成中,空气接触氧化替代氧化剂氧化;用水质洗涤液取代其他溶剂、溶液;选择毒性低的或活性保持时间长的、不易流失的催化剂。
在工艺优化升级方面,国内化学制药行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如酶法、生物转化、膜技术、结晶技术、手性技术等绿色技术,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酶法阿莫西林、酶法头孢氨苄生产工艺的实施可以实现降低VOCs排放90%。在抗生素溶媒回收领域,引入和应用“减压蒸馏”新理念,使得溶媒回收过程的蒸汽单耗下降30%、废酸水中的残余溶媒下降一个数量级。
在设备替代和更新方面,在化学合成中利用绿色化学反应装置——微通道反应器,改善化学反应环境和条件,减少溶媒的使用,从而使得化学反应更安全、反应率更高,装置占据空间面积更小。对发酵及合成生产反应过程实施在线监控系统,根据各项反应指标的变化,及时补加物料,做到定量补给,改变以前的超量补料和资源浪费。集过滤洗涤干燥为一体的“罐式三合一”设备,替代固液分离、洗涤与干燥三台设备,能够缩短工艺步骤,优化厂房布局,洗涤过程的改进,有效降低了制药生产过程水资源的消耗,与离心过滤淋洗工艺相比,每批减少淋洗用水70%左右。
大输液行业作为化学药制剂产品中生产负荷率和能力利用率最高剂型,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我国大输液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大输液产量达93亿瓶(袋),2015年上升到127亿瓶(袋),2017年回落到120亿瓶(袋)。2017年大输液年产量排前五位的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60%左右,正在加快向全球发达市场80%的集中度水平靠拢。
在大输液行业,欧、美、日等国家或地区市场集中现象非常明显,输液生产企业数量少、规模大,如美国的百特公司占据了全美80%的输液市场;在欧洲,大输液市场基本上被费森尤斯、贝朗、百特克林泰克和法玛西亚四大公司占领;在日本,大冢公司占有5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我国,90年代中后期,大输液生产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偏低。2008年,我国大输液生产企业排前10的厂家的集中度仅为48.4%,明显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行业集中度。但是随着产业政策调整、集中招标政策全面实施、医保支付制度和药占比政策变化,以及受“限抗”和三甲以上医院取消门诊输液等政策限制和影响,输液市场价格和份额下降,生产成本上升,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维持。行业龙头企业抓住机会实施并购重组战略,大输液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目前,我国大输液生产厂家有300家左右,产能超过1亿元的只有30家左右,排前10的厂商的市场占有率约为2/3。2017年,整个大输液行业的深度整合效应开始显现,众多中小企业退出,生产回归理性,行业稳步复苏,龙头企业逐步受益。
制药工业上市公司以创新为驱动,积极进行战略布局
蓝皮书指出, 2017年是中国医药产业变革的元年。“两票制”、一致性评价、控制药占比等实施——来自医改政策的压力,疾病谱变化、健康消费意识提高——来自市场的需求,风险投资、上市、并购——来自资本的推动,CART技术、PD-1、人工智能等——来自技术的力量,中国的医药产业已经进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时代。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如何应对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现实看,应围绕政策、临床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渠道结构和终端结构;从未来看,应回归行业的本质,紧紧围绕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以创新为驱动,实现企业的产品升级和模式升级,最终带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创新药:长期以来,中国的绝大多数制药企业以生产仿制药为主,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政策的扶持、资本的关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创新药领域。恒瑞医药在创新药方面布局较早,目前已经上市了两个创新药品种——艾瑞昔布和阿帕替尼。除此之外,还有17个创新药品种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康弘药业的创新药品种康柏西普已经上市,同时在眼科、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领域继续创新并丰富系列专利品种结构。此外,科伦药业、信立泰等多家药企也在积极布局创新药领域。
制剂国际化:中国在原料药领域是出口大国,但制剂出口一直规模很小,尤其在欧美市场。最近几年,华海药业和恒瑞医药等一批制药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加快,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些突破。华海药业已经从特色原料药企业转型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仿制药企业,截至2017年底,在美国上市销售产品已达48个,其中15个产品市场份额领先。恒瑞医药有十几个产品在欧美市场销售,实现销售收入6.37亿元,几个创新药获准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
大健康: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疾病的预防与健康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部分药企开始沿着诊疗向前后端延伸,如健康产品、日化、健康管理和康复等。云南白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大健康领域内构建覆盖范围更广的产品生态体系,建立健康现代新生活方式的产品生态族群,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健康需求。片仔癀,制定了“一核两翼”大健康发展战略,在坚持做好医药生产核心产业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医药流通、日化化妆品、保健食品等产业。白云山、以岭药业等企业也在发展主业的同时积极构建大健康产业链。
生物药:在全球药品市场,生物药早已占据重要地位,阿达木单抗更是凭借184亿美元的销售额雄踞药王宝座。而在中国,排名前十的畅销药榜单中目前还看不到生物药的影子。随着国内医药市场的逐渐规范,临床价值逐渐成为评价药物的核心,一些疗效确切的生物药将成为市场的潜力股。一些制药上市公司也在布局生物药领域。复星医药是较早布局生物药领域的上市药企之一,目前开展的生物创新药8项、生物类似药14项。其中,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已经递交上市申请,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和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有望于2018年递交上市申请。丽珠集团布局了多个单抗产品市场,临床研究呈现加速和国际化趋势,研发管线中既有确定性较高的传统靶点,如TNF-α、CD20、HER-2、PD1/PD-L1,也有OX40等新兴免疫检查点靶点。华兰生物、天士力、步长制药等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布局生物制药领域。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将促进医疗机构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蓝皮书指出,2017年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5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我国最权威、最系统、最全面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政策覆盖三大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城市居民医保、新农合)所有的基金支付,内容涵盖预算管理、各种支付方式适用范围的选择、确定支付标准的协商谈判、医疗行为的监管和考核、费用结算办法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对药品市场影响很大。当前医保药品约占中国药品市场的60%,医保已是药品市场最大购买方。据近年数据分析,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与医保基金支出增速基本趋于一致,医保基金成为决定药品行业增速的最大变量。
两个机制的影响:“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将促进医疗机构运行机制转变,药品、耗材、检查检验从原来的收入变为成本,将促进医疗机构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这是医改的关键,也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目标所在。协商谈判机制将促使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的形成,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
三大制度的影响: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医保支付标准三项制度都是从原来的后付制转变为预付制。实际上就是一种包干制。在这种付费方式下,医院管理行为、医生诊疗行为、药品采购方式、药价形成机制、企业营销模式、政府监管方式都将随之发生转变。
中国医保新政全面拉动降糖市场
蓝皮书指出,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糖尿病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已从1980年糖尿病发病率0.6%增长到目前的11.6%。国家卫计委最新公布数据表明,我国糖尿病人群已达1.14亿人,其中Ⅱ型糖尿病占糖尿病人群的近90%。在国家医保全面覆盖、市场刚性需求和新药上市等因素的多重作用下,抗糖尿病治疗市场已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2017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实施,备受瞩目的医药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全面梳理显示,2017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共收载2535个制剂药品,其中化学及生物药品制剂1297个,比2009年版医保目录增加13.77%。
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从药品遴选、分类角度充分体现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增加的药物侧重于临床价值高的新药、重大疾病治疗用药、儿童用药、急病抢救用药、职业病特殊用药等,尤其侧重于糖尿病治疗药物、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抗肿瘤药物、重性精神药物和血液方面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