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吃甜食吗?
关于“糖”、甜食,最近国家都看不下去了,要减少孩子的糖摄入!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方案中指出,将开展“减糖”专项行动,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
近年来,中国人对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吃糖的危害还没有被更多的人认识到。2008年,有调查显示,每个中国人在这一年里吃下了19.6公斤的糖,相当于每天吃了50克糖。与30年前相比,中国人的糖摄入量整整上升了5倍。
而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这项调查还提示,长期嗜高糖食物的人,他们的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要缩短10~20年,并提出了“戒糖”的口号。
1. 毁牙齿
糖份食物摄入过多过频,容易导致儿童患龋齿。这是因为残留在口腔中的糖最容易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很容易导致龋齿的产生。一般瓜果含的糖为天然糖,其致龋作用比精制糖小。
2. 毁大脑
在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大鼠实验,首次揭露了长期高果糖饮食会使大脑迟钝、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3. 毁胆囊
糖摄入过量,会加快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比例失调,而过多的胆固醇又会形成胆固醇结石。
4. 毁心脏
研究发现,儿童所喝的含糖饮料份数越多,他们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就越高。而儿童每周少喝1份含糖饮料就能改善心脏健康状况,降低今后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5. 毁皮肤
多吃甜食还会导致人体过早老化和皮肤受到损伤。糖分会与皮肤中的胶原蛋白结合,削弱胶原蛋白对皮肤的修复和再生功能,导致皮肤过早出现皱纹和变得松弛。
6. 毁骨骼
年轻的女性、儿童等人群喜爱吃甜食, 而糖分摄入过度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钙质的吸收。
7. 毁血管
甜食会升高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使得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血脂高,甚至形成血栓。
8. 毁阴道
当女性摄入糖分过多时,多余的糖通过尿液代谢。由于糖呈酸性,就会改变尿道周边酸碱环境,容易引起阴道内菌群失调,导致念珠菌性阴道炎。
9. 毁胰岛
吃糖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高糖饮食,可以出现短时性血糖增高,加重胰腺胰岛负担;高糖饮食又可以导致肥胖,容易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大大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添加糖 每日25克内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首次提出对添加糖摄入量进行限制,每日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
添加糖是指在食物的烹调、加工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单糖、双糖或糖醇等。添加糖其实很常见,比如白糖、冰糖、红糖、果糖、糖浆,以及蜂蜜、含糖饮料、糕点、蜜饯、饼干、冰淇淋、巧克力、糖果、果酱、番茄酱等中的糖类。
小心生活中的隐形糖
说到白糖、水果糖,我们都知道是糖。但有些食品名字虽然没有糖,但是含糖量也并不小。即使是咸味的面包,其中也是含有添加糖的。
1罐330毫升可乐含糖约35克
1瓶430毫升的果汁含糖约45克
1杯500毫升的奶茶含糖约50克
1块奶油点心的含糖约30克
100克白面包含糖约10-20克
……
看食品包装
怎么能知道自己知道食物含糖高低与否呢?就要学会看食品包装。
看配料
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浆都属糖类,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边的成分,其含量就越高。
看营养成分表
没有标明含糖量的,可参考表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要注意是“每100克”、还是“每支”、“每份”,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吃下一整袋零食,所摄入的热量是营养标签上的多少倍。
用天然食物代替人工糖
水果和水果干中也有糖分,但不在控糖的范围内,但这也并不代表可以随意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水果的摄入量是200-350克。
比如,平时喜欢喝甜粥的朋友,可以放一些葡萄干,而不是白砂糖,不仅能满足甜甜的口感,而且还能摄钙、钾、铁、镁、磷以及膳食纤维。
烹饪少用糖醋、红烧法
像红烧肉、鱼香肉丝都是高糖,一份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加糖25~30克,糖醋排骨和糖醋里脊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
另外,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每百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随便吃吃就超过了一天的推荐量。
吃水果选低糖的
水果的含糖量也是有高有低,新版膳食指南就建议大家选含糖量低的水果。不过,不是甜就代表含糖量高哦。
含糖量低的水果(含糖量4%-10%):西柚、西瓜、青梅、草莓、杨梅;
含糖量中等的水果(含糖量10%-15%):橘子、木瓜、桃子、苹果、葡萄、菠萝、猕猴桃、石榴;
含糖量高的水果(含糖量>15%):香蕉、柿子、荔枝、山楂、甘蔗、鲜枣、火龙果。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时报、新华社、人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