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以来,我以一名最基层的村卫生室责任医生的身份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因此有很多生动的、印象深刻的记忆。
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疾病筛查工作。从上级领导的手中接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名单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健康扶贫医疗服务团队”的全体成员就开始走村入户。确定贫困户的每一位家庭成员是否患病,如果患病还要确定患哪一种疾病,最后为这些患者进行“三个一批”分类管理。
由于此项工作面对的人群中老年患者相对较多,其中有一位姓毕的78岁老年人视力和听力都下降的明显。询问病情时问他:“哪里不舒服?”他回答:“我不是师傅。”令我们哭笑不得,结果还是通过家属协助才完成的。当时我们都感觉很为难,说话声音小了他听不见,说话声音大了显得没礼貌。遇到这样的患者既耽误时间又感觉头晕乏氧,我们就主动和家属学习他们家人之间沟通的一些手势。但是每个患者的沟通手势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还要反复练习和记忆才能记得清每个人的肢体沟通语言。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既方便和患者沟通了又丰富了自己。
“健康扶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一工作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记得是一个寒冷深夜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拿起手机一看是一位因病致贫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户张树林的电话号码,心里顿时紧张起来,预感到有些不妙。接通电话时对面传来患者家属焦急而语无伦次的求助声:“快来我家......”,我告诉他镇定、别着急仔细描述一下情况,他才断断续续的说:“老爷子头晕的厉害,说话不清晰。”因为这位患者原来就是脑血栓形成的后遗症,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可能又有新的病灶形成。于是,边告诉家属如何护理边准备好简单的诊疗用品奔赴患者家里。经过仔细的体格检查后,发现病情危急,就争分夺秒的通过由旗、乡、村三级医护人员组成的“微信医疗服务群”帮助家属联系往上级医院转诊。患者转诊后在回家的路上才感觉到自己没穿棉衣的寒冷。过了近两个小时给患者家属打电话得知患者平安转诊到旗医院后忐忑的心情才平复了些。患者经过旗医院系统的检查诊断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通过旗医院医术精湛的医生精心的治疗14天出院。
在患者出院2周后做转诊后随访时发现,患者借助轻微的外力已经能独立行走、言语虽有些笨拙但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了。家属非常感激的说:“在人力方面有你们这些医术精湛、品德高尚的医生帮忙,在经济方面有政府‘两降两提’的资助,我们病人的病情才得以及时的控制和康复。非常感谢政府如此好的惠民政策,不然对于我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根本承担不起治病的费用。”听了家属这番话又一次想起习主席的那句嘱托:“撸起袖子,努力加油干!”
“健康扶贫工程”的惠民政策就在老百姓身边。2017年5月的一天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玉琴一家来说是十分不寻常的一天。这天其女儿拿到的市医院检查结果上分明写着“肺癌晚期”的诊断,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可是现实是无法改变的,这无形中又给因为母亲罹患脑卒中而致贫的家庭来了一个“雪上加霜”。当时全家人整天为此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无法承受每个月昂贵的化疗费用而无耐的决定放弃治疗。当得知精准健康扶贫“两降两提”的政策后患者和家属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先后到医院化疗六次,总计花医疗费4.9万之多。但是从入院时就享受“先住院后付费”政策到出院后的“两降两提”政策救助以后,患者本人几乎没花多少钱。目前,患者的病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能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通过这件事不但街坊邻居甚至全村人都知道了国家这一惠民政策,深深的体会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
对于健康扶贫工作来说,这些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方面我们也是尽职尽责的做好每一件工作,如: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每月一次的“一对一,面对面”的随访和每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等等。
尽管在健康扶贫工作中我们得到了老百姓的一点点肯定,但是我们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改善医疗条件,让更多的人“少得病,不得大病”。当然,一个人的力量只是杯水车薪,相信更多的人共同努力让惠民政策真正的“惠民”,一定会做到“奔小康的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