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中的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抗生素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1类 + 第2类:协同
第1类 + 第3类:拮抗
第3类 + 第4类:相加
第2类 + 第3类:相加
第1类 + 第4类:无关或相加
氨基苷类抗生素彼此间不宜合用,与多粘霉素也不宜联用,主要原因是对肾脏的毒性。
抗菌药物主要作用机制
众所周知,超范围、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抗生素药物,可以导致耐药性的产生。耐药性是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人类为了对付致病微生物,不断研制出新型抗生素,而细菌等微生物为了生存,会慢慢适应这种药物环境,并不断地产生变异,形成新的更强大的细菌,以此循环往复。甚至出现多重耐药菌,即一种细菌对三类或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
中国因为社会因素、医务人员因素和患者因素等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促进抗生素药物合理使用,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我国近年来加强了对抗生素药物临床使用的规范性管理,加强耐药菌的检测和规范抗生素在医药市场的管理等。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抵制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当年4月18日,当时的卫生部出台《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整个抗生素产业就开始步入寒冬。2012年,被称为史上“最严限抗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该管理办法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管理,其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等级医生的开药权限,严重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将被吊销执业证书。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虽然我国疾病谱中前十位致死疾病已经和欧美发达国家一样为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但由于卫生条件和民众卫生意识的不足,感染类的发病率较多,全国的抗生素需求很大,引得许多公司投入生产,竞争非常激烈,因此灰色环节非常显著。这也导致了抗生素使用在我国长期销售第一的现实。
来源: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