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乡情】春节返乡感悟——“煤城”铜川的前世今生

我的家乡在铜川,铜川是陕西省省辖市,占地4000平方公里,80万人口,地处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交接地带,与延安渭南咸阳三个地市毗邻。铜川交通便利,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铜川市是一个工业型城市,新中国成立后,铜川因煤设市,其工业比重超过51%,工业中主要依靠于重工业带动经济发展,拥有煤炭产业,非金属制造,金属冶炼和电力四大支柱产业。

我从医学院校毕业后来到西乡工作一晃十余年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已经很多年都未曾回家乡,更别提回家过年了。今年,终于在过春节时回到了一别多年的故乡,一颗激动的心怎么也掩饰不住近乡情却的忐忑。靠着车窗,望着高速路两旁飞驰而去的绿化带,思绪慢慢的涌了上来,记得上小学时,春天,早上一到教室就会发现课桌上厚厚的一层尘土,体育课上塑料袋漫天飞舞,放学路上经过钢铁厂时令人作呕的“臭鸡蛋味”,还有一到夏天就散发着臭味的漆水河。不知道,阔别几年,铜川——这个我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如今还是我熟悉的那个铜川吗?

从西安到铜川,经过赵氏河大桥,两边的坡地上怎么也长不大树的山坡上竟树立着一棵棵松树和柏树。刚进耀县就看到漆水河里的垃圾不见了,河水清澈了,河道两边变成了公园。走在照金的路上,丝毫看不到昔日矿山的影子,一排排白杨树在公路的两旁绵延伸展,指引着我们来到照金革命根据地,习仲勋,谢子长,刘志丹三位革命先烈的塑像巍然矗立在照金纪念馆的前方。

当车辆经过耀州窑博物馆门口的时候,我看到了那把熟悉天青釉的倒流壶依然在院前广场的最中间,它被称为耀州瓷器的国宝,壶口有一大一小两只狮子组成。思绪飘到了我刚上初中的时候,那时耀州窑博物馆刚刚开馆,我还是迎宾花环队的一员,后来,我就成了文博小组的一员,每两周来一次耀州窑博物馆做一些保护文物,清理博物馆的工作,记得当时的解说员告诉我们,耀州窑博物馆建立在十里窑厂上,在宋代,耀州窑与钧窑,定窑,瓷钟窑并称为北方四大名窑,耀州窑颠覆了南青北白的这样一个制瓷格局,从唐代开始,烧制非常成功的青瓷,并且创烧了天青釉,耀州窑的刻花至今在全国范围内是其他窑口不可比拟的……

终于来到我的目的地—陈炉古镇。它是铜川东部的一个小镇,是一座拥有1400多年烧瓷历史的古镇,是耀州窑的前世,也是铜川近年来打造的旅游古镇。行走在古镇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感受到最真切的陶瓷本色,轻抚着用陶罐垒成了罐罐墙,踩着瓷器碎片铺成的蜿蜒小路,我仿佛看到了它曾经的鼎盛。父亲说,在他小时候,陈炉镇很兴盛,在这里到处能见到“炉火不夜天”的繁荣景象,陶瓷的高温与火苗让东西绵延五里,南北绵延三里,点缀成了漫漫山灯的雄伟夜景。如今陈炉古镇的窑炉虽然少了许多,但在这个古镇里依旧能感受到千年的文化淬炼,古色古香,家家户户都有或多或少的各种各样瓷器,这些是家乡的瓷器,瓷器亦是家乡。

在煤炭能源几近枯竭,传统的污染型的重工业在逐渐淘汰的今天,但照金精神始终都在鼓舞着铜川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断探索。近年来,铜川用循环经济新跑道的加速引擎,探索出了“转型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富裕铜川”的经济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中追感、发展中超越”的阳光大道。全面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同时铜川合理布局,统筹规划,精心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从10年前40%增加到现在的46.5%,以太安、香山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照金至玉华绵延100多公里的自然生态带保护良好,围绕境内包茂高速、延西高速、210国道、305省道,先后建成4条百里绿色长廊。“铜川蓝”已经是人们最直观的感受。2018年收获蓝天252天,位居关中5市第二名。现在,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的铜川人感到幸福满满,铜川已经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铜川以其独特魅力成为了丝路经济带上的耀眼明珠,国际化旅游的黄金目的地。铜川这个昔日卫星上看不到的山城,如今云在青天,朱鹮翩跹,湖光山色宛如江南。

看到铜川的今天,我感到无比自豪。因为它古老,古老到它享有“煤城”之称;因为他年轻,在能源几近耗竭的今天也依然没有衰退,而是以另一种新的姿态崛起。它留给后人一种精神——照金精神,凝结着铜川人的智慧和努力,不断打造新的铜川——未来铜川。


来  源:心电图室    崔    蓉

编  辑:王思睿

审  核:田    芳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