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三伏天过去了,气温慢慢下降,早晚出门时也开始有“凉飕飕”的感觉。但是,秋高气爽的日子,也是“危机四伏”的时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在秋季扎堆来袭,要躲过这些危机,可要多多留神。
秋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因此秋天要格外注意心血管健康
血栓
血栓是流动的血液在血管里发生凝固,形成血凝块,阻塞血管,引起血流量明显减少甚至完全中断的一组疾病。
关于血栓的这些传言,靠谱吗?
既然“高发季节”不靠谱,
那么网传的“血栓形成的征兆”是否属实呢?
“常流鼻血”“哈气连天”“手脚发麻”“起床后晕眩、头痛”,这些征兆可能预示着鼻黏膜干燥、局部供血不足、颈椎病、体位性低血压等问题,也可能是多方面作用产生的症状,血栓形成可能是其中的某个因素,不能作为直接证据。
血栓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往往不伴随任何症状。血栓引起的组织缺血也需要医学检查才能诊断。由血栓引起的不适,常常是因为血栓脱落,随血流流动,引起某部位血管阻塞,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比如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下肢动脉栓塞等。
哪些人是血栓高危人群?
高龄。
患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肾脏、心脏疾病。
吸烟饮酒。
妊娠。
经历手术或大外伤等。
如何预防血栓形成?
除了血栓之外
高血压患者也要密切关注心血管健康
高血压
秋季早晚凉,中午热,一天中的温差较大。血管受温度刺激,血管阻力增大,血压也容易产生波动。血压突然升高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脑中风、心肌梗死等。
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换季时一定要多关注血压变化。要做到以下几点。
1.日常监测血压
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在血压发生较明显的波动时,增加测量血压的频次,预防意外发生。
2.遵医嘱用药
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如因血压变化,需调整服药剂量,应该到医院请医生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调整,不要自行停药或自行改变药量。
3.保暖、保证睡眠充足
“春捂秋冻”这句话对于中老年人以及高血压人群并不适用。秋天及时增加衣物,可以有效减少温差对血管造成的刺激,保护血管。同时,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除了心血管疾病外,秋天还要关注这些问题。
秋 燥
秋燥是中医中的一种说法,指由于秋天天气干燥而产生的全身燥热、口唇干裂、心绪不宁、皮肤干燥或者咽喉肿痛等症状。
调理秋燥,要多饮水,多食用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莲藕、白萝卜、冬瓜、莲子、秋梨、银耳等。也可以多摄入胡萝卜、彩椒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缓解秋燥。
呼吸系统疾病
秋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大,呼吸道黏膜易受刺激,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发作。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人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过敏体质的人也要尽量避免接触致敏物。
消化系统疾病
秋季是胃病的多发和易复发季节,受冷空气刺激后,胃肠道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引起不适。同时,秋季食物易腐败,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肠炎等肠道疾病。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防止腹部受凉、注意饮食卫生。
来源:健康中国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