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培训/经验交流/资料分享
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生产国之一,全国有4000多家制药企业,90%以上是仿制药企业。受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病率增加和医保控费等因素的影响,未来我国仿制药市场规模仍将高速增长,预计2017至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1.69%,2021年仿制药市场规模可达15887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质量关 —— 一致性评价
数据来源:药智网
价格战 —— 带量采购
此外,对仿制药市场有重大影响的还有带量采购政策(表2)。这一起始于2018年下半年的政府集中采购政策有别于以往,药品降价幅度远超预期。4+7带量采购给行业带来了巨大震动,也使部分企业利润受损,但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可能只是一次摸底。因为2019年9月开展的第二轮带量采购,即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要求以4+7中标价作为此轮报价的上限。这一次药企间竞争更加激烈,在4+7中选价格基础上,依然出现了有中选品种的降幅达到78%。不过在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的同时,新一轮带量采购也对之前业界的一些担忧做出了调整,比如为保障供货能力,允许多家企业中标。
药品价格下降对患者来说是重大利好,但面对潜在的利润下调,制药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呢?
跨国药企策略
对于跨国药企而言,过了专利期的产品持续受到降价和仿制药竞争的压力,在中国市场的策略也被迫做出重大调整。首先,过专利期原研药大幅降价已是必然,这在本次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中跨国药企入围数量和其拟中选品种的中选价格方面即可看出端倪。
表3. 跨国药企与本土企业资产转让案例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本土药企机遇与挑战
相比之下,仿制药市场对中国制药企业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他们凭借有效的销售队伍,受益于销量增长和市场整合,可以通过大量未满足的医疗需求进入快速增长的低级别医疗市场,并且从专利过期的原研药手中争得市场份额。
虽然价格的下降短期内会造成企业盈利水平的降低,但由于4+7带量采购政策规定只有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才有参与招标申报的资格,这也就减少了某一领域竞争企业的数量;另外,中标企业将获得明确的采购量,也就是更高的市场份额;再加上省去了大量市场推广费用,所以以量换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降价的影响,长期测算对企业的影响有限。
印度制药企业亦在仿制药市场竞争中扮演重要角色。印度药企的优势主要在于低廉的成本和高端仿制药的开发能力。不过印度药企如果想让产品在中国进口上市,需要支付审批、进口和销售推广等费用,因此,部分印度药企已通过和本土药企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表4)。另外,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印度版格列宁的厂家原型Natco Pharma近期也表示希望扩大在中国的业务规模,并将启动吉非替尼的BE临床试验。印度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瑞迪博士实验室(Dr. Reddy's Laboratories Ltd.)则已有所动作,直接参与了本次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且其仿制药产品奥氮平成功中选。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对于国内制药企业而言,首要任务就是严把药品质量关。当然这也包括了提高原料药和辅料的质量,而企业若能形成原料药壁垒,则不仅能保障原料药的产能和供应,还能借此实现一定的成本优势。
另一个值得企业关注的方向是技术壁垒的建立。制药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探索仿制药在剂型和给药方式等方面的突破,争取推出具有较高技术难度的仿制药品种。制药企业还应注重自身研究制造能力和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的提升,或与掌握先进技术且拥有丰富经验的研发生产外包企业开展合作。
总结
面对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制药企业应及时调整战略,积极应对。未来各项政策措施还将持续发挥作用,加快仿制药替代进程。
据统计,过去10年来仿制药为美国节省了约1.68万亿美元的医疗费用。相比之下,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更大的用药群体。现阶段中国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还远未被满足,急性和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足在城市和农村都十分普遍,更需要通过仿制药来增加药品供应并降低医药负担,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仿制药仍将是国家医疗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仿制药价格的下降将提高药品渗透率,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更高质量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