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者/老顽童
这个人很懒,没啥可说的。
我来告诉你外企、民企、代理公司的市场部都在干啥?
很不幸的,在短暂的市场部生涯里辗转了外企、民企、代理公司,这说明咱心还不定;但又很幸运的,有机会亲身感受了一下不同企业里对市场部的定位和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也收获了非常有价值的经历。
所以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瞎聊聊,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拍砖,毕竟见识有限,主观臆断难免有偏颇。
更重要的是,整个外企的工作环境使得所有部门都能理解各自的工作职能,所以沟通起来相对来说是比较通畅和顺利的。
行业里流传一句话:外企里健全的制度下每个人都是一个螺丝钉。
这的确是真话,但也很大程度上否定了产品经理创意的能动性。君不见外企中一个个经典的市场营销案例,那是一代代市场人竭尽所学的成果。
而且很多外企公司总部的市场部真的堪称专业强大,在外企的市场部里学习经典的市场思维是非常值得珍惜的机会。
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也感受到庞大制度所带来的压制和笨重。在外企里,一个奇思妙想要通过重重关卡得以在市场上呈现是不容易的,光从BP的时间比重就可以了解这个奇思妙想会经过多少部门的争论、多少重打磨和修改。当BP季结束之后不知最初的梦想是否还保持着原有的灵性和创新,还是沦为一个稳妥而没有亮点的传统项目。
如今,很多优秀的民企正处在高速发展急需用人之际,所以舍得下血本广招人才。不过,大多数民企真的和外企环境是不一样的,去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做好准备。
首先从历史上来说,世界上最伟大的药企已经是百年企业,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药企历史不过六七十年,民企的历史就更短了。因此,民企内的制度环境是和外企是完全不一样的,没有那么健全的部门设置,部门和部门之间的职能也不那么确定,总而言之就一个“变”字:部门可以变,职能可以变,所有的变围绕着不变来展开——那就是为产品销售服务。
这样一来,很多民企市场部的人有可能还需要担任培训、医学的工作,一切皆有可能。
另外,民企与外企的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表达也不一样。如果在民企你讲话总夹杂着英文,总用一些需要解释半天才能理解的高大上词汇,用一套精密、冗长、无懈可击的模版来汇报,有可能大家都不明白你为什么不好好讲人话?!简单、直接、接地气是首要要求,浮华和夸夸其谈的装逼模式可以省略。
民企的意志很多时候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大老板对于产品的规划和发展是否和你一致是最最重要的因素。当然可能出现大老板比你更懂产品,所以不要装逼,不要套路,脚踏实地做好准备和分析。好的东西总有一天会被认识到。毕竟民企目前在高速发展,专业化学术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要坚持,熬到那一天!
说了那么多去民企需要的思想建设后,最后来说一下在民企的所得。如果说你在外企看到的是天空的一角,那么在民企你有机会看到整个天地。
这是因为企业正处于快速的发展之中,壁垒还未形成,框架还不结实,转身快,变化快,可以体验和玩的东西和外企相比大大增加,螺丝钉思维必须拓展成建设一个工厂的思维,很刺激,也很有意思。
很多药企发展初期对市场人员的要求是:做产品的幻灯片、DA,帮代表去讲科会,回答客户的疑问。这是由公司一线人员没有医药背景、专业度不够所决定的。
必须说,这个时代仍然没有结束。很多的初级代理公司目前还是这个状况,更高的市场策略、医学策略制定不需要公司市场部来考虑,药厂会给出一套资料。公司的市场部需要做的是做好药厂和本公司的沟通和转化工作,把药厂的策略本地化、落地化,让每一个员工都能理解。
同时代理公司的市场部视公司规模和阶段不同,承担职责的范围也不一样,说不定培训也归市场部管,运气一点的,销售也管。从某个方面来说这样的市场部专业度也许不够深,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广度和视野会更宽阔,整体思维、宏观思维更深厚,这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以上是来自于个人的感受,如有不正,欢迎交流。个人觉得,中国目前有七千余家医药公司,虽然未来通过市场会淘汰很多,但还是会留下几千家非常优秀的医药企业,并且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规范化,这些企业都会走向专业化学术化推广的道路。
所以,大家未来可以展示才华的平台还有很多很多!乱世出枭雄!
放下心中的偏见,完善自己的能力,抓住机会,好好玩一下!
完结
往期好文推荐:
头已秃,点在看求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