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国手术机器人正在打破“达芬奇”的技术垄断

KERR

新浪医药编辑记者,药学生一枚,一本正经却想走搞笑路线。微信:midori_e


    

申请成为专栏作者,或原创投稿

请联系:editor@med.sina.com


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正在全球蓬勃兴起,成为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中国,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发布,中国也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表示,中国将促进机器人新兴市场的成长,创造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实际上,机器人在医疗保健行业并不陌生。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大量的医用机器人被用于手术、物理治疗中,尤其是微创、腹腔镜手术领域,还有一些被用于医生训练。

CFDA报告显示,医用机器人手术数量从2005年25000例达到2016年65万例。80%的前列腺切除手术是由机器人完成的。从全球市场来看,BCG波士顿咨询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1月,全球医疗机器人行业每年营收达到74.7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能稳定在15.4%。至2020年,全球医疗机器人规模有望达到114亿美元。其中,手术机器人占60%左右的市场份额。那么中国医用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呢?


01

医用机器人产业发展 要解决产学研难题 


“和康复机器人相比较,手术机器人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大的行业规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北京智慧制造研究院院长王田苗在第 77 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CMEF)开场论坛——世界医疗(手术)机器人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上提出。

医用机器人的概念非常宽泛,用于医疗全阶段的机器人或者机器人化设备都可以称为医用机器人,大致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目的是辅助医护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工作。由于医用机器人的对象是人,所以对于安全性的要求很高,也即是对技术的高要求。王田苗表示,医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难题,归根结底就是产学研的难题。

首先在技术层面,医用机器人是多学科交叉的产品,要将医生的需求转变为技术语言,再将技术语言转换成产品,学科间的壁垒需要长时间磨合,从原始技术到原型产品,最后到临床产品,要经历较长的研发周期。

其次在产品层面,国内主要研发力量集中在高效和科研院所,但产品要真正上市,就要从市场和临床角度去考虑,这就需要研发者与企业达成共识,不能将产品当成一个学术问题看待。

最后在资金层面,医用机器人从早期研发到注册、上市注定是一个“烧钱”的过程,国家项目的资金支持肯定无法满足产品的研发,因此需要企业和投资商的长期投入。国内投资者往往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更多关注短期回报,但医疗机器人需要长期的投资,如何将资本、技术和市场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是目前重要的议题。德国汉堡大学信息学科学系教授张建伟建议,设立专业的基金,从技术角度孵化中国的医疗机器人企业。


2

微创手术机器人国产化、产业化


    今年CMEF展会也展出了多款最新的“中国制造”手术机器人,包括威高集团的“妙手S”微创手术机器人和“玛特I”骨科手术机器人。

据悉,“妙手S”微创手术机器人是与天津大学合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微创手术机器人,可实现模块化组装。目前已开展腔镜手术机器人技术研究和临床动物实验,顺利完成了胆囊摘除、肠癌根治等复杂临床手术,现在已经成功为六位患者实施手术,标志着我国的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玛特I”骨科手术机器人则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天总医院、清华同方鼎欣合作研发,是一款综合监测、检测、复位的机器人。采用国际首创“基于健侧镜向的骨折复位方法”,是首个高度集成的骨科智能手术系统,注重精准导航、全程可视化操作、运动精度、重复精度、刚性稳定性等特点。目前正在进行二期产品样机试制,计划今年7、8月份进行产品送检。

山东威高手术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炳强表示,将目光转向医疗机器人产品开发首先是基于机器人产业顺应了《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政策的导向,拥有国家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卫计委对国产医疗器械的大力支持;其次,中国医疗机器人的市场非常大,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采购60多台美国达芬奇机器人;最后,威高集团和医院及大学的合作非常多,很多创新理念通过医生、大学、科研院所提出,又通过威高集团的平台嫁接,最终能够形成产品。


3

超越达芬奇机器人 要靠稳定的技术


目前手术机器人商业化做的最好的就是美国直觉外科公司生产的达芬奇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截止到2014年年底,直觉外科公司在全球销售了3266台。王炳强介绍,现在在国内的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领域只有达芬奇机器人在销售,国产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的上市代表着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填补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我国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整体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同时机器人核心部件实现国产化生产,还能降低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的治疗成本,改变该领域依赖国外设备的现状。

以往在中国,三甲医院80%-90%的高端医疗设备都在采用国外产品,特别三大影像公司——美国GE、飞利浦、西门子,国产设备的更多只能进入县级以下医院。而产业界和医生对于国外品牌的认可,正是由于其临床应用效果的稳定、可靠。王炳强认为,只有加大国产设备的自主创新力度,避免低水平的模仿,通过过硬的技术创造自己的品牌,才能压缩国外产品的市场占有量,做强中国机器人产业。

此外,未来医用机器人发展还应该更加注重轻量化、精密、灵巧机器人机构构型创新设计,系统集成面向具体的手术流程需求、手术室应用,遥控操作及远程手术操作,高精度3D跟踪定位及可视化技术实现术中实时标定及配准,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结合。


撰文:Kerr

编辑:华子


相 关 推 荐


▷ 全球医疗器械齐聚CMEF  医疗数字化时代将至

▷ 卫计委和工信部联合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

▷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发布  5月1日起施行

▷ 进军眼科器械领域!康弘药业拟收购以色列IOPtima 100%股权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作者更多文章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