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高温防暑指南丨古人没空调怎么过夏天?

随着三伏即将到来,炎热已然变成了常态,重庆国瑞中医院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温,并列出了一些防暑措施。


防暑指南:

1、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负载大而引发火灾;

3、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


可是,在没有空调的古代,人们是如何避暑的?

话说,现在制个冰块很容易,

有个冰箱就可以了。



可是,在古代,

他们夏天用的冰块是从哪里来的——


藏冰

早在先秦时代,时人便利用天然冰来制冷,给食物保鲜、做冷饮。


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


此部门的编制不小,共有80名“职工”。一般从每年冬天的12月起,工人开始采取天然冰块进行储存。


把冬天的冰藏到夏天,再拿出来用,在没有冰箱的当时,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答案:冰窖。

古代的藏冰条件当然没有现代人好,方法也比较简单。



每年大寒季节,古人就开始凿冰储藏,因为这时的冰块最坚硬,不易融化。管理藏冰事务的官吏监督奴隶、农民到水质好的地方凿采,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


冰窖都建在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鲜稻草跟芦席铺垫,把冰放到上面之后就覆盖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然后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


由于这样储存,每年大概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会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将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三倍。

 

要说藏冰的规模,那得数清代,《大清会典》说当时紫禁城内有5口窖,藏冰25000块;景山西门有6口窖,藏冰54000块;德胜门外3口窖,藏冰26700块。有学者根据这些记载推算,5000块藏冰窖的容积,相当于现在一幢五层四单元住宅楼的体积。



在炎热的南方地区

常年气温都在零度以上

就是不结冰,该咋办呢——


制冰

大约在唐朝末期,工匠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了大量硝石。偶尔他们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水降温直至结冰。


于是一些能工巧匠便开始利用硝石制冰。


工匠们将水放入罐内,取一个更大的容器,在容器内放水,然后将罐子放在容器内,并不断地在容器中加入硝石,结果罐内的水结成了冰。


硝石是一种白色味苦的晶体,颜色如霜。硝石的化学名称叫硝酸钙,它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以致结成冰。


硝石溶入水后,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或蒸发结晶法将硝石再提出来重复使用。有了这种技术,就大大促进了古代制冷市场的繁荣。


民以食为天,制冷市场的繁荣

必然带来夏季饮食的新突破——



冰饮

当夏天制造冰块成为可能后,市场中也出现了“冰鲜”,人们打捞的海产品,通过冰的冷冻运输得更远、保存得更久,古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再后来,人民开始在制冰时向罐子里放入糖、各种水果等,逐步将冷食产品日益丰富起来。


到了宋代,市场上冷食的花样就多起来了,南宋时期,夏天街市上就有出售“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饮料。


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奶,这和现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偏偏家里人还没“下班”

大夏天容易化掉、不冰了,咋办——



冰镇

不用担心,智慧的古人还拥有一样神奇的法宝:冰鉴!

冰鉴,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具体方法是将冰块放在一个木制或青铜制作的箱子里。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冰鉴可以看做是一种原始冰柜,使用时,将盛满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去,四周围满冰块,合上盖子,不多时“冷饮”就可制成。

 

看完古人的藏冰制冰术,会不会觉得,古人的夏天其实也没那么难过嘛……

有冰块的夏天,就是美好的夏天……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