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暑后切忌大量喝水--教你快速处理办法

★  中暑后切忌大量喝水 教你快速处理办法  ★

    炎热天气下极容易发生中暑或虚脱现象,老弱病幼人员应减少户外活动,合理安排作息,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


中暑都有哪些症状?

    夏季高温,在室外工作或活动的人很容易发生中暑现象,老弱及孕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其容易发生中暑,所以这些人夏天出门要特别注意,那么中暑有没有什么征兆,能够让人提前发现和及时应对呢?轻度的中暑,通常表现为体温在38度以上、头晕、口渴,同时伴有面色潮红、大量流汗、皮肤灼热。也有可能出现四肢湿冷的情况。患者往往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动增快。轻微的中暑情况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还是可以在几小时内恢复的。而重度中暑,顾名思义,是中暑症状中最严重的。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甚至可能产生生命危险


中暑后切忌大量喝水

    专家提醒,中暑的时候千万不能饮用过多的水,这是因为在大量出汗的时候,汗液会带走很多盐分,造成人体内部电解质的失衡,如果这时候你再饮用大量的水,就会进一步降低电解质的有效浓度,而使病情加重。这也是中暑病人为什么会出现神志模糊、肌肉痉挛以及手足抽搐的主要原因。可以给中暑的人饮用一些淡盐水,来补充体内流失的电解质。

中暑常规急救处理

在夏季,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大,体内余热难以散发,热量越积越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而发生中暑。牢记以下五字诀,发现中暑者时,可急时救治:


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可用凉湿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内侧处。

将病人置于4摄氏度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18摄氏度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不宜过低。


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刻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损者至迅速清醒。同时及早与医院联系,进行及时抢救。

如何防范发生中暑

为避免外出发生中暑,人们在夏季出门时,一定要备好防护工作。

1

1.酷热天应尽量减少外出:据医学统计显示,伏天里,当平均气温超过31℃时,中暑人数会明显上升;日最高气温超过38℃时,中暑人数会急剧增加,此时也是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的危险期。所以,老年人和体弱者应尽量避免外出。

2

2.外出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带上充足的水。

3

防暑降温药品随身带: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

4

少穿化纤类的衣服: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5

营造一个舒适的清凉环境。采用空调降温时,居室内与外界温差不能过大,如外面气温31℃~35℃,室内宜26~28℃;外面35℃~38℃,室内宜28℃~30℃。并在早晨和傍晚开窗通风透气,以保证空气新鲜。

6

静心养神。老年人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暑热的侵扰,静坐室内或到林木茂盛的阴凉处静心养神,心境祥和,自然而然地忘却酷暑的烦恼。

7

适当锻炼:坐班族存在着很大的中暑隐患,一旦出现停电或者在室外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出现中暑。那么这时就应进行耐热锻炼,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到室外活动,主动适应自然气温;避免空调或风扇的风对着自己直接吹。

8

别等口渴才喝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用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健康提醒: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年老体弱者,在酷暑天气一旦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慌等中暑先兆症状时,应立刻脱离中暑环境,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若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心慌气短,头晕头痛加重,精神萎靡,走路步态不稳,手足不灵活等异常表现时,需立即送医院看急诊,以防患于未然。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