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青岛”关乎市民健康福祉,也是青岛医疗卫生发展的目标。为缓解市民“看病难”等痼疾,方便市民就医,创造温馨和谐的医疗氛围,近年来,青岛市卫生计生委在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在这项服务中,从市卫计委到各大医院,再到各个社区,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通过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促进沟通、建立机制、科技支撑等具体措施,努力做到让市民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
2015年7月,青岛市妇儿医院刚开始试用“一卡通”,此时崔女士的宝宝刚满一岁。手足口病、腹泻、发烧,每当宝宝生病,崔女士都要带他去医院现场挂号,然后等待一两个小时候才能看上医生,忙得焦头烂额。
在一次就诊时,崔女士在市妇儿医院办理了“青岛市区域诊疗卡”,了解这张卡的功能后,崔女士每次带孩子看病前就提前预约,预约时间能准确到15分钟以内。大大节省了等待时间,也避免了孩子在医院时间过长而面临的交叉感染的风险。
崔女士所说的“青岛市区域诊疗卡”也就是常说的“一卡通”,和以前各家医院各自的诊疗卡不同,该卡支持所有接入“一卡通”平台的医院使用,解决了不同医院之间就诊卡互不相通、信息互不相联的情况。而且,该卡还可以提供诊间结算和精准预约,不同医院之间可以信息互通。诊间结算,就是患者提前充钱,就诊、检查过程中直接划价,不用再楼上楼下跑不同窗口。而且卡上的电子病历可以将就诊的全部病历记录下来。
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7月开始在青岛市妇儿医院试点之后,“一卡通”在青岛逐步推广。截至目前,“一卡通”已经覆盖18家医院,注册用户已超过400万。根据市卫计委的要求,今年,全市二级以上医院要全部接入“一卡通”平台,同时进一步增加和开放网络预约号源,实现分时段精准预约,合理安排预约患者就诊时间,预约时间精确到小时,有条件的精确到分钟,进一步缩短预约患者候诊时间。
中医药在青岛有着悠久的历史,广受市民欢迎。对很多人来说看中医方便但是熬汤药难,因煎药过程繁琐细致,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望而却步。让中医药走进千家万户,就必须解决市民面临的这一现实难题。
在青岛第五人民医院,快递员取单为患者送汤药上门。(五医供图)
2015年从7月1日起,青岛市卫计委宣布正式启动“送汤药上门”服务,这项服务是指医生开具中药饮片处方、患者缴费即可,医院代替患者煮药煎药,汤药煎好后由快递直接送到患者手中。“送汤药上门”覆盖海岛以外的青岛全部地区,并在24小时内到家,这也是全国首创由政府牵头在全域范围内统一开展“送汤药上门”的服务。记者获悉,截至今年上半年,“送汤药上门”服务已经送出3万余单。
2016年2月,青岛入选第二批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2016年底成立青岛中医药发展集团。为将发展成果惠及市民,提高市民的中医药养生素养,市卫计委和中医药管理局委托青岛市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青岛市10项家庭中医药适宜技术》,10项技术涵盖了药物疗法和按摩、敷贴、熏洗等非药物疗法,包括7个家庭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简易治疗方法、2个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以及常用的中药煎药法,具有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效果较好的特点,有着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此外,青岛还将中医药服务推广到社区,举办了200场中医科普“养生大讲堂”活动。
志愿者孙宁用手语帮赵女士(右)翻译医生的诊断。
今年夏季,由于多种儿童疾病高发,青岛市妇儿医院门诊、急诊量出现井喷现象。尤其在夜间,医院人满为患而且数量仍在不断增加,为此,市妇儿医院在8月1日开始增开“儿内夜门诊”,夜间开设5间门诊,包括1间专家门诊,让家长晚上也可以带孩子在门诊就医。这一措施实施后,受到了家长的欢迎。
近年来,青岛不断加大卫生投入,提高医疗卫生领域对市民的服务意识,像开设夜间门诊这样的便民措施还有很多。例如在改善基层的医疗卫生条件上,青岛打造医疗服务网络,形成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市民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最近的基层医疗机构。
青岛还在省内率先出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明确签约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费构成,建立签约服务收付费、延伸处方、薪酬激励、绩效考核等核心政策,向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签约居民免费提供7种基本药物。
为响应国家号召,普及健康知识,青岛每年都举行“服务百姓大型义诊周”活动。义诊周期间青岛各大医院抽取专家,在多个广场向市民提供义诊服务、普及健康知识,上万名市民在这项活动中受益。而每年开展的关爱新市民活动,则引导新市民提高健康素养,尽快融入新生活。
为让岛城更多贫困人口病有所医,保障贫困患者能享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青岛市卫计委和市扶贫办联合出台了《青岛市患病贫困人口按病种分类救治方案》等五个健康扶贫的方案,为贫困市民提供家庭医生,鼓励各区市将35岁以上贫困人口纳入老年人查体范围,提供包括肿瘤标志物、腹部B超、心电图、血常规等10余项检查在内免费健康查体服务,在公立医院就诊的贫困市民可享受“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
(本文来源于半岛都市报,版权与荣誉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