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山东卫生计生科教宣传”可订阅哦!
12月16日,在山东省立医院建院120周年庆祝大会暨长青藤百年医院论坛上,围绕医院的传承与创新、医学与人文等专题内容,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等专家学者分别分享了各自的思考。本媒特选摘部分内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
书面的知识可以通过读文献、查资料学到,而我从山东省立医院杨亚超、马沛然等老教授身上学到的更多是一种做人处事的道理。一家医院的长期发展,技术要求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文化的沉淀是却发挥着更加重要作用。一家大型医院受人们尊重,并不是因为它的楼更高,也不是它的面积更大,而是它的文化传承——不仅有能力治疗患者,更把患者当作“真正的人”去看待。作为医生要知心懂心,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出临床问题和需求,再据此一一解决。
南京鼓楼医院纪委书记韦宁华:
培养医生最重要的是将其培养成为富有人文素养和情怀的医者,近年来涌现出的中外医疗影视剧如《心术》《大爱如天》等作品中,反映了对现实医院人文关怀的美好诉求,对医务人员医德修养的职业期望。在欣赏这些影视作品时,我常常被其中的一句话、一段视频打动,印象深刻。而这些影视作品对社会的影响较之医院单方面努力呈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办主任龚兴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始建于1844年,是上海开埠后第一所西医医院,迄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170多年来,仁济秉承“仁术济世”的精神和“患者第一”的宗旨,在各个时期不断地深化医院的内涵建设,孕育了仁济独有的文化特色和核心价值观。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办副主任杨震:
中国医疗历史悠久,以史为鉴,或许对现在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改善有所帮助。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张处方,表明当时的“医药分开”状态,同时折射出药房设立接方送药办、直接上门取药、上门送药的互联网概念;1953年的一本《北京市医院管理工作》手册,记载了当时明显的"三长一短"现象——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同时列举了各医院的解决办法——混合处方、合并划价处和取药处、流动挂号、门诊预约、压缩复诊等; 1958年南京军区总医院医院管理工作会议中对中成补药和维生素乱用的限制;1964年北大人民医院原内科主任傅正恺因抗菌素耐药与不良反应提倡合理使用抗菌素;1965年北京协和医院扩大门诊手术范围即如今日间手术的概念……“我们应该认真梳理历史经验,用历史的思维来重新思考医院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