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今日冬至,进补有“四忌”!

冬至进补有“四忌”!一汤一菜一茶饮,把握黄金进补冬至节。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季从这一天已经过半,而后迎来数九寒天。


冬至又名‘一阳生’,

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

白昼一天比一天长,

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

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是阴阳转换时刻,即阴极阳生,

也意味着进入数九天,此时应平心静气,

待阳气自然而然萌发。

冬天养生,要静神少虑,劳而勿过,

节欲保精,谦和辞让,敬人持己,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注重精神摄养。

“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

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亦是病生时。”

要审慎调食,顺时奉养,

懂得“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


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其节日习俗传承已近3000年,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人在冬至这一天要举行庆贺仪式。周代在冬至时曾有“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岁”的盛大礼仪;汉代冬至被列为“冬节”,官府要放假,并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晋书》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官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的记载;唐宋时冬至更为热闹,据南宋周密写的《武林旧事》载:“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谓之像过年”;明清时皇帝要在冬至这一天去天坛内的“圜丘坛”举行隆重盛大的祭天大典。

冬至过后,新年就在眼前了。民间又以冬至日到来之先后,及当天天气的好坏,推测往后的天气。俗话这么说: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湘)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粤)


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下雨(寒冷),那么过年一定晴天(暖和),反之,如果冬至放晴(暖和),过年就会下雨(寒冷)。



一候,蚯蚓结。

蚯蚓感阴气蜷曲,感阳气舒展,六阴寒极时,纠如绳结。


二候,麋角解。

鹿属阳,山兽,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麋属阴,泽兽,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


三候,水泉动。

水乃天一之阳所生,现在一阳初生,所以,水泉已经暗暗流动。



冬至南北传统饮食习俗



冬至大如年,纳履添新岁。当今过冬至,合家围圆,歌鸡宰羊祭祖,饺子汤团乞福。或寒中取暖,闲话今年往事。但南北有差异,各地习俗大不同。下面列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冬至食物。


水饺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但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尤其是北方

汤圆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较为盛行。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馄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事实上,在江南地区,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进补,所吃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


冬补虽好,但不能盲目,不是乱补。进补也要因人而异,要注意区别体质。冬至进补有“四忌”:一忌盲目跟风,二忌虚实不分,三忌慕名进补,四忌无病进补。


一汤一菜一茶饮,把握住黄金进补的冬至节。

【一】冬至第一汤


冬至第一汤:当归生姜羊肉汤


冬季在五脏六腑中对应肾脏,而肾脏又主封藏,是收纳阳气的关键,因此,在阳气最弱的冬至前后,补肾阳是养生的主旋律。


对一般人来说,温补肾阳主要通过药膳方式即可,最著名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就能很好地补气补血助阳。

【二】冬至滋补菜肴


冬至滋补菜肴:冬至姜母鸭


冬至炖锅姜母鸭,一来可以驱寒强身,二来能增加节日气氛。


“姜母”要选老姜,取一只碗,加少许水,将老姜放在碗中研磨,磨出来浓汁,就是上好的调味汁;把煸好的鸭子及姜汁一同倒入,另加入适量甘蔗、陈皮、黄芪、党参等食材,煨至鸭肉熟烂即可。

【三】冬至养生茶


节气养生茶:干姜枸杞茶


冬至节气的养生茶,推荐干姜枸杞茶。干姜、枸杞各1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10分钟即可饮用;搭配几朵菊花,可避免上火。用于辅助治疗由肾阳虚衰引起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疼痛、倦怠乏力等症。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