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往事悠悠丨两代人,一条河

 

点击蓝字  轻松关注

2017年1月18日《江西日报》C3版



两代人,一条河 

□ 王德新


已经是深秋了,我又一次走在通往徐湾的路上,就像二十几年无数个同样的日子一样,所不同的是,山早已不是那座山,河也早已不是那条河了。

走进村子,可以清晰地看见那条熟悉的标语:“消灭血吸虫病”。那红色的字体被金灿灿的太阳映得明晃晃的,煞是醒目,仿佛提醒路人,这片恬静下埋藏了曾经的不堪。

我不由的有点神思恍惚。

那标语是我和村民于1998年一起制作的,因是瓷板烧制,虽经岁月洗礼、风雨刨蚀,仍依然鲜亮。那些和标语一样鲜亮而又忙碌的日子,也仿佛就在昨天。每天骑着自行车,载着药品和灭螺器械,颠簸在坑洼的路上;夏天在打谷场给村民讲血防知识;迎着毒辣辣的太阳到田间地头查螺灭螺;冒着寒冷走村串户到居民家里监测病情……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给了那段时光,印刻在这片土地。

徐湾村其实并不大,是景德镇昌江区的一个小村庄,仅500余户人家。据村里的族谱记载,徐湾村四面环山,大溪河自东向北横穿村子,是块风水宝地。老人们说:“水往北流、鱼向北游”,风水极好,宝地难求。可在我的记忆里,这一风水宝地并没有带给徐湾村富足。那时村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而那条承载他们梦想的小河,更是让他们长久陷入了血吸虫“瘟疫”噩梦般的折磨。

由于缺乏科普知识,村中传说河里有“鬼怪”,钻到人的肚子里,会得“大肚子病”死亡。徐湾的孩子们很小就会被父母这样叮嘱。而当亲眼目睹得“大肚子病”死去的成人时,自然就会牢记父母的忠告,也就下意识地会远离那条神秘而恐怖的小河。

徐湾的血防工作,刚开始推进并不顺利。村民们不相信是小小的钉螺让他们染病。他们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徐湾和沅湾两个村小组是重点疫区,历史上有100多个血吸虫病人,老支书银元大叔就是其中一员。在他的协助下,我们一起做血防工作。白天带我们查病灭螺,晚上召集村民听我们讲血防知识,到血吸虫病人家里发药监控病情,到河滩上做钉螺监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村里推行水田改旱地这件事很是令银元大叔为难。为消灭钉螺孳生环境,阻止血吸虫病传播,昌江区多部门联合对徐湾村开展封洲禁牧、改水改厕、修沟铺路、植树造林等工程。由于水稻种植是农民的命根子,水田改旱地村民不理解。每次工作遇阻,银元大叔就往村广播站跑,对着大喇叭,先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喊:“村民同志们,请注意啦”!然后再用徐湾土话说:“我为大家算一笔账,水田改旱地,既免交公购粮,又能得补助,关键还能防‘大肚病’,这多划算啦!”也许因为银元大叔自己也是血吸虫病人,他的广播总是很有说服力,村民们最后终于接受了。后来,他这句开头语,成为村里年轻人与他调侃的口头禅,而每每听罢他也会憨然一笑:“那时,就大喇叭管用嘛!”

经过20多年的综合治理,昌江区的血防事业也迈入了崭新时期。依照江西省血防领导小组的总体规划,2016年底,经省血地办综合考核,昌江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血吸虫病消除目标。宣布结果的那天,徐湾村就像过年一样热闹,村里请来了戏班子和电影放映队,连续三天三夜唱大戏、看电影,家家户户放鞭炮,男女老少笑开颜。因为这一刻让村民等待了几百年,因为这一刻涤荡了大溪河“瘟疫”的魔咒,因为这一刻彻底把“瘟神”扫进了历史,一去不复返。

突然,我的眼神被阳光闪了一下,那滚滚思绪又凝回到“消灭血吸虫病”这条熟悉的标语上。

是啊,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喜悦啊!虽然昌江区已实现血吸虫病消除目标,但未来的监测任务依然繁重。庆幸的是,如今,我们基层血防人员也增加了很多新生力量,这些年轻人就像当年的我一样,怀揣梦想走进了基层血防队伍,去传承绵延不断的血防精神,去抒写属于他们的血防骄傲。

如今,富有朝气的徐湾村家家都盖起了新洋楼,摘掉了贫困村帽子,开始了秀美徐湾建设,毛竹、油茶、甘蔗、瓜蒌合作社纷纷成立,那令孩子们毛骨悚然的鬼怪瘟疫故事随着清澈的河水流去,飘荡的是孩子夏日戏水和农妇们晨曦洗涤的欢笑……





你可能对这些也感兴趣

   《中国卫生》点赞江西“五环联动"补齐基层短板

   你还在玩疯狂微信小游戏“跳一跳”?它正在悄悄地毁掉你!

   从烟民到型男原来只需这一步!看完这个视频,分分钟想戒烟!

主    管

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    办

江西省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新闻宣传中心)

制作/胡   骏

统筹/黄迅前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