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选择用电子烟来辅助戒烟,但大多数人对于电子烟戒烟的认识则仅停留在其“减害”的广告宣传上。
研究发现,目前通过“电子烟”作为过渡辅助戒烟的手段极不成熟,自行选择“电子烟”不仅无法成功戒断,反而又多了一项新的“坏习惯”。
“电子烟”换汤不换药?
事实上,电子烟是一种非燃烧的烟类替代产品,通常以不锈钢制成,外形如普通卷烟,以电池为电源从而产生热量,并提供气化尼古丁的装置,其通过内部的尼古丁传递系统发挥作用,并可装入含不同浓度尼古丁成分的液体,使用时伴有灯光和蒸汽,使人有“吸卷烟”的感觉。
表面上看,电子烟的使用可以替代吸烟者对吸卷烟的需求。其次,电子烟中所含的尼古丁也包括高、中、低和无4种,吸烟者可先使用尼古丁含量高的烟弹(烟弹中所含尼古丁也远小于传统卷烟),之后可逐渐减量至不含尼古丁的烟弹。尼古丁用尽后,使用者可以替换烟弹,也可以向烟弹中添加尼古丁烟液。
既然电子烟这么好,但目前由于电子烟市场缺乏监管,鱼龙混杂,我们来看看WHO如何评价电子烟戒烟?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电子烟定义为一种未经证实的尼古丁替代疗法,目前尚未获得科学证据证明这种产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吸烟者选择电子烟戒烟会有哪些改变?
将现有使用电子烟戒烟的数据进行汇总,烟民吸烟行为基本变化有如下表现:
1)吸烟者卷烟烟量有所下降,电子烟同步使用;
2)成功戒除卷烟,但使用电子烟频率明显增高。
造成上述现象原因在于,与传统尼古丁替代类药物相比,电子烟中的尼古丁是气化后经肺部吸收入血,进而作用于大脑,作用更为迅速,更符合尼古丁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吸烟者更容易获得同吸烟类似的满足感。
电子烟是烟更是药,是药三分毒
由于目前电子烟的品牌种类繁多,缺乏监管,且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各国政府对电子烟的态度各不相同。部分国家已经将电子烟纳入药品管理的范畴,所谓“是药三分毒”,应用电子烟的人群同样会遇到各种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的则是咽喉刺激、口干和口腔刺激,此外还有头晕、恶心和头痛等。口腔和咽喉部刺激可能与尼古丁中的乙二醇有关,而头晕、恶心和头痛可能与尼古丁的过度使用有关。
如何正确看待电子烟戒烟?
由于电子烟的形神相似,选择电子烟戒烟的烟民大有人在,如何正确看待且是否能将电子烟正式纳入到戒烟方法中来仍有待进一步确认和证实。需要肯定的是,与传统卷烟相比,由于电子烟没有烟草的燃烧,确实能降低相关毒性化合物的释放,但与完全戒断烟草相比,并非没有任何毒性。
另一方面,电子烟却会导致空气中颗粒物质(PM)和其他污染物的释放,污染室内环境,且释放的几种毒性物质可存在于物体表面很长时间,即环境烟草烟雾(ETS),后者对于非吸烟者也是一个重要的健康威胁,特别是对于儿童。含或不含尼古丁的电子烟仍会挥发致癌物及其他刺激气道反应的气雾微粒,虽然相较普通卷烟少,但其安全性仍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
电子烟戒烟的科学性和是非曲折只有在实践过程中进行验证,因此,在这里呼吁,请有戒烟需求的烟民选择就近的戒烟门诊,让专业的戒烟医生陪伴指导和随访您的戒烟之旅,既保证戒烟的持续性,更保证戒烟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