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公众号蓝字,关注我们,让您全方位了解医院动态。
感谢院领导,再一次给了我们中层干部一次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2018年10月 28日 至11月 3 日,在赵院长的带领下,与其他几个科室主任作为第一批人员去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参观学习。在学习期间,我们每天早上去对应科室参观、学习、交流,虚心听取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黄主任及超声科张主任科室管理经验介绍;下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领导为我们精心安排了一堂堂精彩的讲课,主要内容有《医院管理之质量改进与安全运营》《新版等级医院检查标准解读》《DRGs的概念和应用》《开放办院 助力医院发展》《医疗核心制度管理》《PDCA在临床的探索和实践》《医院信息化建设》《如何立足于基层医院做科研》《科室的管理和文化建设》《临床路径管理实践》《医院感染》《重点学科建设》。在这短短的一周里,不仅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好客,更重要的是吸取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并且,通过这次参观学习,的的确确开阔了眼界,更加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他们的许多发展理念和工作措施很值得我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感受
此次学习分为科室交流学习和理论教学两种模式,时间紧、任务重,但我感觉安排科学、内容设置丰富、理论结合实际、针对性较强,虽然只有短短一周,但收获较丰富。通过到放射科和超声科参观学习,给我的感受是检查流程有序,每天检查量虽然很大,但是等候大厅的病人却很少,医师和技师比例协调,科室执行力好,管理制度及各种台账完善,绩效分配合理,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方式多样化。理论教学,让我感受到医院的各种很好管理模式和理念,特别沈洁院长的开放办院理念、杨再兴博士的科研理念及科室管理理念、黄丽丽老师的PDCA管理模式,听到这些,让人感触很深、心情激动,这些都是控制和提高医疗质量很好的管理方式。还有他们的绩效和科教管理、医院的执行力等等,都是我们很值得学习的。
二、反思
与我院相比,我们确实存在太大差距。我县人口少,交通便利,外出看病方便;再加上我院起步晚,技术业务发展缓慢,得不到病人的信任,所以病人流失较多;医院信息化建设落后,各种质量监控管理不足。但从目前我科的设备来看,大多差不多,但为什么我科发展就这么慢呢?人家能做到而我们却不尽人意?静下心思索?不是都没有能力,而是我们没有尽心尽力,没有转变意识观念,安于现状,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学习就不会进步,只能原地踏步或退步。
三、打算
1、吸取他人科室管理经验,结合科室实际,努力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2、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行风建设,做好政治思想工作。
3、美化科内工作环境,让大家在温馨的环境中工作,减轻压力;在科内制作团队风采及荣誉墙,以激励大家,增加团队凝聚力。
4、完善检查室门口相关温馨提示及标识,减少医患矛盾发生。
5、申请将相关防护用品配齐,以达到执法部门要求的防护措施。
6、完善科室绩效分配方案,调动全科人员的积极性。根据科室实际情况,人员结构比例不协调,双职称人员较多,岗位复杂,用职称系数、岗位系数、工作量系数、质控系数、工龄系数相结合,做质控人员适当给与补贴,打破以往单凭靠职称高低分配绩效模式,来综合体现大家的价值。
7、要想提高医疗质量,业务技术是关键;所以,建立长期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及集体读片制度,合理安排科室人员外出学习、进修,逐渐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尽快提高科室业务水平。业务学习,由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主讲,以常见病及多发病为主,每次内容不易过多,针对某一疾病学习。疑难病例讨论,由低年资人员主持,让其通过查阅资料而达到学习的目的。集体读片,由值夜班人员主持,为了让读片常态化、高质量进行,晚班排一个技术人员,减轻夜班人员工作量,让其有充足时间准备读片。
8、建议医院更换PACS系统,将放射、B超、病理关联在一起,以提高工作效率及诊断质量。
9、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科研工作、自己撰写论文,建议医院建立激励机制。
10、充分利用好与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平台,提高疑难病例诊断水平。
11、针对科室现状,及时从放射人员中调整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人员到B超室,同时向院领导申请,尽快招聘影像人员,以减轻放射和B超人员紧缺所带来的工作压力。
12、建议院领导将体检费用单独核算,提高大家积极性;为提高B超工作效率,建议固定导诊人员,同时聘用打字人员。
13、建议科室主任绩效由医院直接分配,因科室主任管理科室、开会等时间较多,参与科内业务工作相对较少,导致科内职工有意见,认为科主任业务工作做得少,而绩效拿得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四、展望
影像科是医院医技科室重要组成部分,与临床科室关系密切。随着现代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科的业务工作范围越来越广,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影像科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社会声誉。所以,我们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让我们踏上一个新台阶,相信我院的明天会更好!
主 编|赵德福
副主编|刘元刚 冉茂志 邓友邦 郑芸
编 审|杨 琴
急救电话:120(县内)
0856-3229120(县外)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