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自问世以来,凭借其组方严谨、配伍得当、疗效确切等特点,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时至今日,仍被大众所熟知。那么,六味地黄丸是谁发明的,它又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呢?今天,同仁堂就带你一起回顾六味地黄丸的发展历史。
六味地黄丸的前身是金匮肾气丸,也称“崔氏八味丸”,为东汉医圣张仲景所收集,是一味经典的补肾良药。它以附子和桂枝为主药,鼓舞亏虚的肾中阳气,补命门之火。再辅以地黄等六味药物(地黄、山药、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滋补肾阴,促生阴液,阴阳并补,使得“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补阳效果更稳固、更持久。
到了宋代,儿科名医钱乙开始用金匮肾气丸来治疗一些儿科疾病。但他认为小孩本就是纯阳之体,因此无需再补阳,就对金匮肾气丸做了一些改良:去除了炮附子、桂枝两味药材,并以熟地黄取代生地黄,六味地黄丸自此问世。并被钱乙用于治疗小儿肾怯失音、卤开不合、神气不足、目白睛多等先天不足、发育迟缓之症。
如前所述,六味地黄丸一开始被钱乙用于治疗儿科病症,宋代医生刘防撰写的《幼幼新书》中记载,六味地黄丸可以治疗鹤节、慢惊风及虚汗等多种儿科疾病。然而,到了元代,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已经超越了儿科的范畴。如朱震亨门人所著的《丹溪心法》中记载,六味地黄丸被用于治疗咳嗽、小便不禁、虚损、淋症及消渴等多种内科疾病。至明代,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范围又较以前有了进一步拓展。医学家赵献对六味地黄丸推崇备至,在其所著的《医贯·卷之四·先天要论上》中专著《六味丸说》一篇,认为一切“肾虚不能制火”的病证,都可以用六味地黄丸来治疗。他将六味地黄丸灵活运用于发热、痰证、咳嗽、吐血、咽喉疼痛、耳聋耳鸣、梦遗滑精等多种疾病的辨证治疗,可谓将六味地黄丸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
到了清代,使用六味地黄丸的医家也越来越多,涉及神经、内分泌、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口腔、眼、耳鼻喉、皮肤等多个学科,真正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思想。
当然,六味地黄丸之所以可以治疗如此多的病症,其根源还在于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盗汗消渴等诸多病症的根源都在于肾水不足、肾阴亏损。
六味地黄丸功效卓著,引起后世的普遍关注与青睐。历代医家也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以各自的临床实践为基础,对六味地黄丸的组方用药进行不同的加减化裁,变化衍生出一系列六味地黄丸类方。
如:明代薛已在六位药的基础上添加了五味子、柴胡、白术、当归、甘草,制作成滋肾生肝饮,主治肾虚肝郁、月经不调、小便淋沥不利、小腹作痛等。
清代傅山的《傅青女主科·下卷·妊娠》一书中有一味润操安胎汤,其药材包括熟地黄、生地黄、山萸肉、麦门冬、五味子、阿胶、黄岑、益母草。主治妊娠三至四个月,自觉口干舌燥,咽喉微痛、无津以润以至胎动不安,甚则血流如经水者,也是从六味地黄丸演化而来。
这些都大大充实与丰富了我国医学中对于虚损病证治疗的内容。而钱乙作为六味地黄丸的发明者,对后世的滋阴补肾方法的提出与完善奠定了基础。
看到这里,各位看官应该对六味地黄丸的发展历史有了很清晰的认知吧。六味地黄丸确实是一味补肾良药,不过同仁堂提醒您,六味地黄丸主治肾阴虚所导致的各种病症,如果你是肾阳虚患者,不建议服用。
好了,相信现在大家从多个方面认识了六味地黄丸,同仁堂六味季也自此而终,列位看官,别走开,以后的内容更值得期待!
关注我们: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
*查找公众号“北京同仁堂西宁药店”
*扫描二维码
*搜索微信号“bjtrtxnyd2014”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二维码进行关注
地 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南大街18号
健康热线:0971---431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