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肥肉,终究还是没能吃到口。这恐怕是很多医药电商创业者当下最大的感受。
从2013年开始,医药电商开始发力。在互联网创业者看来,医药成本低、利润大、交易环节繁琐,是一个值得“颠覆”的行业。
但是,跑马圈地几年后,无论是互联网创业者,还是阿里巴巴这样“进击的巨人”,都不得不放慢医药电商的脚步。看起来近在咫尺的金矿,被横亘的天堑阻隔。当很多医药电商庆幸商业模式终于似乎要“跑通了”的同时,“品控”成为压垮医药电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步入寒冬”
5月18日,送药O2O药给力,因“融资和公司资金压力”,1小时送药上门业务已经停止;7月29日下午,天猫医药馆向平台上的商家发布了《2016年8月1日停止95095药品在线交易功能》的通知,并于2016年8月1日起停止药品在线交易功能;8月15日,有媒体陆续曝出“寻医问药裁员50%以上”的消息。
事实上除了B2B,医药电商还没有找出能够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如果说这就是冬天,那么距离春天的时间间隔也太短了。事实上,医药电商不久前才得到国家政策扶植,刚刚开始跑马圈地。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之后不久的新闻发布会又提出,医药电商的跨界融合与发展,将是药品零售行业未来服务模式转型的关键。
自此,医药O2O在政策庇佑知悉,抢滩市场,集中爆发。
医药O2O主要分为三种:
1、轻资产型,例如药给力——与传统药店合作,一手从App接订单,另一手将订单分配到附近的线下药店;配送人员主要是药给力帮助药店招募和培训。
2、重资产型,例如叮当送药——在背后的品牌布局支持下,主打配送药品及时性的需求。
3、自建物流型,例如快方送药——组建完善的配送体系,用带冰盒的保温箱运送药品;配送员介绍,打包盒有GPS系统,记录药品温度、湿度以及是否打开过,用户端可以跟踪。
跑通了模式,却被品控撞了腰
药品作为特殊产品,销售环节当中对品质控制的要求会更高。
如果单纯的考虑“互联网+医药”的商业模式,其商业模式显然是没有问题的。药品是标准化的、轻量级的、易存储易运输、和图书的性质有些相似,而且医药出厂价很低,中间流通环节如果能够把握好,可以做到企业、用户和平台的多赢。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果说,在外卖领域,一旦出了问题,很难找到问责人的话,那么在医药行业,每一次医药配送都可能是人命关天。而且,医药行业需要非常严格的管理来确保每个环节不能出任何问题。
相比于整个产品,医药的流程管控至关重要。这也是此前医药电商普遍缺乏的一点,正是在品质方面的“失控”,让医药电商陷入了困境。
在品控方面,中国还没有健全最严格的药品追溯制度,因此,当下在线医药只开放了OTC售药。在无法确保处方药百分之百安全之前,处方药的市场是不会在线开放的。这使得整个在线市场的售药规模仅占整体的七分之一。
而OTC本身并非绝对刚需,也不是高频需求——一般家庭储备在家里的医药就基本够用了——这使整个在线医药市场变成了价格和服务作为增值的互联网产品,而非医药获取途径。
官方药品可追溯制度还在完善之中,此前的创业者没有建立药品监控流程。二者叠加,导致医药电商存在种种隐患。
消费者购买药品通常在医院和药店,这两种传统渠道都具有国家认证资格,药品的流通可以查询、追踪,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而医药电商的第三方平台式B2C的中间环节较多,因此应该明确销售药品的最终的责任人;此外,医药O2O的送药过程也根据药品性质进行处理,同时对配送员进行专业培训,保障药品从购买到配送的品质可控。
在解决了品质控制的基础上,平台B2C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打破困境,需要翻越这“三座大山”
单纯从数据上看,中国医药电商发展已经超越了电商行业的增速。2015年中国医药B2C交易额达到152亿元,增长率接近100%,增速高于网络购物市场整体增速(40%左右)。而目前获得药品互联网交易C证(B2C、只能销售自营非处方药品)资格的企业大概已有400多家……
从前景来看,医药B2C也是大势所趋。在以药养医的时代,药品销售最大的渠道是医院,传统药品销售市场份额较小;且线下药店布点密集,在药品获取较为便捷,在加上药品本身是低频需求,所以从用户角度看并没有太大的替代动力,因此线下转线上的渠道转换本身就比较难。
且因受网购习惯影响,消费者普遍更容易接受平台式B2C,根据易观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自营医药B2C发展迅速,但2015年医药B2C企业的平台移动渠道占比仍远远大于自营移动渠道。
但是,由于前述的种种问题,以及医药行业“人命关天”的本质,药品可追溯是医药电商能够存在的基石。因此,要想打破困境,就必须解决“失控”的问题。医药电商要打破困局,就必须在这三个方面进行破局:
首先,药品可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没有这个前提,医药市场就会处于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困境里。除了京东,市场上还没有能够完整管控流程的医药电商,即便是京东,也很难做到流程全程无盲点。因此,这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市场发展的必要前提,事关整个医疗产业的未来发展。
其次,处方药与在线医保亟待全面解禁。
药品可追溯制度建立以后,处方药以及医保对接才有可能落地。处方药才是真正的刚需药品。在美国,处方药占到整体医药电商的50%左右。在中国,处方药市场是OTC市场规模的6倍。但是,处方药网售这个市场仍然处于待解禁的状态。
最后,用服务切入电商机会。
医药行业的OTC产品经过多年市场教育和用药引导,外加互联网海量的资讯页、准确的医药数据、医生患者互动的平台,患者自主性变得越来越强。
但即便如此,在无法实现完全“个性化医疗”的情况下,患者往往还是缺乏专业的病症诊断技巧,没有相应的药学知识。所以在无法辨别自有病症、不知晓用药禁忌等的情况下贸然在网络上购药同样存在品质风险。
对于医药电商而言,如果能够跳出单一的售药环节,通过为患者推荐优秀的医药品牌,强化在线用药咨询服务,设置专职性的药学技师、药学客服等方式,增强用户用药安全感。
产品质量保真加上完备的用药指导,在解决品控这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环节之后,医药电商的产业生态健康势必会得到保障。最后,医药电商应该结合O2O以及个性化医药等机会,成为用户的家庭用药顾问,就会成为医药链条中的核心环节。
当然,解决品控问题,不仅需要创业者自身从无到有的建设,还需要整个医疗环境的配合和成熟。这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随着商业模式的逐渐清晰,再辅以完善的医保对接,甚至解禁处方药,相信未来的医药电商的市场必将大有作为。
热门平台推荐:中国医药供应链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