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秋节悲剧!错在胰岛素,还是人类本身……

 


 

许多年过去了,虽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但每到中秋,有件往事还是会自行从记忆中爬上来。

 

10多年前,我在县城的卫生院。卫生院门前是一条公路。

 

那年,中秋节刚过,路边唢呐的哀声越来越响地钻进耳朵来,唢呐声中隐约夹杂着撕心地哭喊声、嘈杂声。门口的树下已成了纸花的海洋,白色的挽联在风中飘逸着......

 

在县城,这种送殡形式已司空见惯,可今天我却感觉这唢呐声格外凄惨。去世的是杨姨,走在送殡队伍的前面的杨姨的女儿云姐头发在风中凌乱着,哀嚎中不断地捶胸自责。

 

悲剧源于不正规注射导致的低血糖

杨姨去世的原因是因为中秋节晚上发生了低血糖,因为没有亲人在身边,发现时已太晚了。

 

杨姨老伴早逝,她一个人住在卫生院的对面。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两眼视力非常微弱,看不清楚胰岛素注射器上的剂量指示窗,仅靠听,听旋转注射推键时的‘咔塔’声来确定胰岛素注射剂量。




我提醒过她这样用胰岛素不安全。她说“孩子不在家,我自己就这样凑合着打,转一下‘咔塔’一声就是2个单位,我打26单位,数到13下就行了”。

 

我与云姐聊过,杨姨一个人在家用药需要安全,不如改成口服药。云姐说原来是用口服药的,但需要三、四种药联合用,杨姨经常漏服有时还多服、低血糖经常发生,现在也经常有,但打针总算能记得住。

 

找人帮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视力不好使用胰岛素的老年人需要监护

最后云姐想个办法,叫杨姨饭前找我们帮打针,毕竟住的近。

 

后来,除非我们休班,杨姨的胰岛素注射就由我和另外一个同事承包了。卫生院门前的银杏树是整条路上树荫最大的,杨姨习惯每天带着小板凳坐在树下,有时比我们上班更准时。




有时杨姨带着针线活儿到树下,眼睛看不到就用手摸着凭着感觉做,穿针引线时看不到,找我们帮忙。杨姨就是这样靠手的感觉摸着,给卫生院里的我们每个人缝了一个软绵绵的椅垫,上面缝了捆绑的带子,实用又暖和。

 

每一天,她都抬头向着远处云姐来的方向眺望,云姐在城里开了家小超市,偶尔在顾客少的时间抽空带着大包小包的回来看望她,我们看到,窗外每次盼回云姐的杨姨开心的表情就像个孩子。

 

云姐每次来,总是抓紧时间急火火地给妈妈做顿饭就离开。杨姨送到树下,站在那儿远远地、久久地看着云姐离开的方向。

 

我慢慢懂得,所谓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这样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她站立在路的一端,看着她逐渐消失。

 

记得中秋节之前、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杨姨坐在树下,把云姐买的电动车前风挡拆开,把里面不好的棉絮一点点掏出来,然后一点点的加上好棉絮,又摸索着一点点的缝好,几次把手指扎出血,我们劝她说不要缝了,她说‘孩子关节炎,天这就要凉了,这里面的棉絮太差了不管用’。



对使用胰岛素的老年糖友,要反复强调低血糖带来的危害

中秋过节放假前,她对我说“你云姐越过节越忙,你们也放假,我自己打针了,她买太多吃给我,吃不完又怕浪费了,这两天可能血糖高了,嘴发干,我如果吃的多了,多打点胰岛素行不?”

 

记得当时我有事急着离开,就简单的回了句“你看不清的,不能”。

 

过后有种预感有什么不对,就如云姐送殡时反复哭诉的感觉一样,后悔没有多嘱咐她几句,内疚直到今天。

 

其实,大部分糖友发生低血糖时是有症状的,包括焦虑、双手颤抖、出汗和有吃东西的欲望。这时,吃一点糖或喝杯果汁、可乐能迅速缓解低血糖的症状。

 

如果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经常低血糖的患者,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常因发现不及时而导致严重后果。尤其在夜间,感觉阈值下降,此时患者往往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就更加危险。“如果出现了较重的低血糖,6小时内是黄金抢救期”。胰岛素治疗中的低血糖致死事件大多发生在夜间。

 

子欲养而亲不待,别让生命有这样的遗憾

后来,云姐曾来过卫生院两次,遇到我们就如祥林嫂一样自责和哭诉。我理解,这条路上从此失去了一份深情的守候、杨姨这样的离开已成为云姐心中永远的痛。

 

我的心,也曾在那个季节变得荒芜一片。每次回望,树下只有杨姨养的猫静静地守在原地,那棵老树显得形单影只。




父母慢慢变老,疾病也如影随形。对于在外打拼的儿女来说,就连在他们身边递上一杯水,提醒他们按时吃药都不能做到,孝顺还从何谈起?

 

云姐曾诅咒胰岛素夺去了妈妈的生命。但,胰岛素有错吗?相反的,胰岛素问世八十多年来,拯救了千千万万的糖尿病人。

 

错,是胰岛素、还是人类本身呢?

 

这个中秋,你回家陪爸妈了吗?

长按上图3秒钟,识别二维码关注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