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 尹沅沅
“是药三分毒”大家也许都知道,但是有些药物长期使用的副作用也会十分严重,有些药物万一弄错剂量也会要人命……
药师提醒:用药绝无小事 建个“账本”促健康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而现在西医在见到患者的时候,不仅会问现在有什么不舒服,而且也会询问有没有什么慢性疾病?最近吃过什么药?有些人觉得以前的病跟现在没啥关系,有的人觉得自己长期吃的药不会有啥问题,还是描述现在的症状要紧……实际上,病史、用药情况对准确诊断疾病十分重要。
凶险疾病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有关
近日,年近五旬的李女士高热、呼吸窘迫、严重缺氧,急诊胸部CT显示“双肺弥漫性高密度阴影”,已在多家医院诊疗未能改善,反而愈加严重,家人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将她转入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该科马希涛主任医师接诊后仔细询问病史后发现,李女士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而且长期口服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综合各种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马希涛诊断该患者为罕见的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CP)、急性Ⅰ型呼吸衰竭。医务人员立即给予其针对性地抗肺孢子菌治疗,用药第二天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一周后顺利出院。
肺孢子菌肺炎是由肺孢子菌引起的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20世纪50年代前仅见于早产儿、营养不良婴儿,近10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肿瘤化疗的普及尤其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出现,发病率逐渐上升。而像李女士这样重症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并不多见。为什么李女士此次患病如此凶险?她的用药史是一大诱因:因为长期口服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造成李女士身体免疫能力低于常人,便成为肺孢子菌的侵袭对象。
吃错抗凝药物剂量导致病危
三门峡市62岁的董女士因长期头晕、头痛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医生开了华法林钠进行预防性用药。董女士在就诊当日未取药,后来在药店自行买药服用,因看错说明书,按照一天3次、一次3片的剂量连服几天后,出现大便变黑、牙龈出血、胃部不适等,在当地治疗两天后被下病危通知书,紧急转入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张立达副主任医师接诊后,详细问诊,结合相关检查,判断是患者过量服用抗凝药物导致的全身多系统出血,给予控制出血的对症处理,患者牙龈、消化道、泌尿系统等出血很快改善,再逐步纠正贫血症状,患者很快康复。
慢性病患者就诊要说明用药史
河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秦玉花说,如果一名患者原有一种慢性疾病,就诊新发疾病时一定告知医生。比如高血压病患者一直服用利尿剂降压,但体检中发现血糖也高,那就需要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调整药物。因为利尿剂可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所以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使用时需十分谨慎。
用于预防和治疗心绞痛、心肺栓塞、脑血栓的阿司匹林,患者长期服用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会导致出血,出血的副作用也因个人情况会有所不同。如果此类患者需要进行拔牙、有创诊疗时,需要告诉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决定是继续服用还是停用一段时间的阿司匹林,以免出血难以止住,或引发新的血栓,延误诊疗,甚至危及生命。而华法林钠常用于预防脑血栓或者术后抗凝用药,服用时一定遵照医嘱,并注意观察自身情况,一旦有牙龈出血、尿血等症状,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长期用药最好建立“用药账本”
秦玉花提醒,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一定要做一个“用药账本”,内容包括日期、用药名称、剂量,服药感受、更改剂量记录等,这样才能对自己用药情况及效果做到心中有数。每次就诊时患者应带上“用药账本”,为医生明确诊断、调整用药提供依据。
一些慢性病患者由于总是用同样的药物,常常懒得去医院,而是直接在药店买药。其实,患者应当定期到医院复查,在医生指导下继续服药或者增减剂量。同时,由于长期服用的药物难免会对身体产生一些副作用,甚至对肝脏、肾脏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由于人们对药物的敏感度有个体差异,最好根据医生指导定期检查身体,以提早发现异常情况,避免更多损害的发生。
更多精彩扫描二维码
《社区医药》杂志由河南省卫生计生委主管、医药卫生报社主办,坚持以“普及医药健康知识,关爱社区家庭生活”为宗旨,为广大读者提供具有“科学性·权威性·贴近性·趣味性”的医药科普知识,帮助读者摒弃伪科学,享受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