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物探索
1981年,英国内科医生James Parkinson 首次对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详细描述。1997年,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EPDA)为纪念他的贡献,将其生日4月11日这一天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旨在广泛普及帕金森病的医学知识,提高医疗界、公众、患者对帕金森疾病的认知和关注度。
2016年4月11日,第20届国际帕金森纪念日以“关注帕金森,携手健康行”为主题,持续关注、关心帕金森患者健康和诊疗问题。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帕金森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进而累及对侧肢体,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早期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动作缓慢,随着病情加重,还会出现平衡姿势障碍、情绪消极、智能障碍、嗅觉退化、体重下降等表现。
作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第三杀手”,帕金森病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且有年轻化趋势。根据Journal of Neurology最新数据,帕金森病已经成为发病率排在第二位的神经性衰退疾病。1%-2%的65岁以上人群会患帕金森疾病,而8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比例则增长至3%-5%。
目前,全球已诊断出超500万帕金森患者。而在中国,帕金森患者总数约达200—250万,占全球总患病人数的一半左右,是全球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我国新增帕金森患者人数接近10万!
需要警惕的是,我国200多万患者中仅有1/4患者在接受治疗,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患病。一项调查表明,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是导致近八成的帕金森病患者未能及时就医的重要原因。
这就意味着,提高对帕金森疾病的认知度很关键。正因为帕金森疾病是一种慢性发展的神经性疾病,且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结合中国老龄化的社会背景,需要政府、社会都对帕金森症状、防治做到普及型认知,对患者的症状及早发展、及时预防和治疗。
对其发病机理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中。很多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毒素、年龄老化、外伤等,都会对帕金森发病、病情恶化起到影响。目前,帕金森被认定为一种累及多系统的复杂性神经系统疾病,可能是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帕金森疾病的核心病理学特征研究发现,患者大脑内调控运动、情绪等功能的关键神经递质——多巴胺(DA)分泌减少,导致黑质致密带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α突触核蛋白错误折叠形成路易小体。
目前对于帕金森疾病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临床症状。“面具脸”、“小写症”、“慌张步态”是帕金森病发病初期的症状,可作为诊断的标准之一。此外,帕金森的非运动症状、路易体病理特征以及遗传学改变也将是诊断的标准。
生物标志物的发展也将为帕金森病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影像学标志物包括 PET 和 SPECT 成像,两者可用于评估投射到纹状体的黑质致密带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情况。病理学标志物的检测多集中在外周肠道神经系统中对α突触核蛋白的检测。单个的标志物检测并不足以对 PD 进行早期和准确诊断,需要联合多种标志物。
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阻止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至少在50%以上,纹状体DA含量减少在80%以上。因此,早期发现临床前患者,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阻止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才能阻止疾病的发生与进展。
针对帕金森病的治疗还困难重重,原因在于缺乏对帕金森综合征中导致细胞死亡的生物过程的清晰认识,缺乏确诊病程进展和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都以药物治疗为主,通过药物直接调节神经递质分泌。我国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种类可以分为抗胆碱能药、金刚烷胺、多巴胺替代疗法、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COMT抑制剂六大类。
临床医生都采取对症治疗的原则给药。这些药物的治疗机制多从增加大脑多巴胺浓度、提高身体对多巴胺的敏感性、延缓多巴胺的分解代谢,抑制乙酰胆碱的角度出发。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患者,康复训练都可以配合药物或者手术治疗进行,例如膳食管理、肢体锻炼、心理调节。
此外,基因治疗、细胞治疗以及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也随着病理研究、医疗技术的深入而逐渐被重视。其中,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可有效治疗 PD 的运动症状。当患者对左旋多巴治疗有效但出现运动并发症时,可考虑进行 DBS 治疗。特定的非运动症状,比如非运动症状波动、睡眠相关问题、行为异常也可以通过 DBS 治疗得到改善。患者从发病到外科治疗的时间平均为 10-13 年。
图片来自BioCentury网站
根据BioCentury网站的数据统计,针对帕金森的治疗共有128种治疗方式(含在研产品),其中大部分是以小分子化学药为主(86种),生物制品为13种,基因疗法为7种,细胞疗法为6种,医疗器械5种。这些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疾病治疗和生活治疗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随着精准医疗计划的推出以及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帕金森病的治疗定会进入一个新纪元。
上世纪80年代,瑞典、美国和建安大的研究人员就已经开展了将胎儿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移植给患帕金森疾病的动物和人体内进行治疗的手术。结果发现,一些患者症状被显著改善,而一些患者仅仅持有轻微缓解。这是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最初的模型。随后,更多的研究被进行,并发现细胞移植手术也会引发类似于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虽然一直存在质疑,但是科学家一直相信胎儿神经细胞能够更好地治疗帕金森疾病。但是因为涉及到胎儿健康,引发很多伦理道德争议,所以科学家们开始寻求干细胞,将他们作为新多巴胺神经细胞的替换细胞对帕金森进行治疗。
目前,实验室已经成功将胚胎干细胞(ES)诱导、分化成多巴胺神经元,无论干细胞来自于老鼠还是人类。而且,由人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神经元细胞能够有效治疗患帕金森的老鼠。2010年,美国科研团队证实,由人皮肤细胞转变成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能够分化成神经细胞,且神经细胞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老鼠的症状。
然而,老鼠大脑中的神经元比人类的神经元细胞要少很多。而且,干细胞成功治疗患病动物的机制还不清楚。关于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还需要谨慎证实。此外,胚胎干细胞治疗易引发畸胎瘤,多能干细胞诱导过程需要借助病毒载体,这些问题也将是细胞治疗需要克服的难题。
总之,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疾病仍然处于研究的早期阶段。在真正开展临床试验之前,还面临着5大挑战:
1) 确定最有潜力的细胞类型和治疗机制;
2) 确定临床治疗中神经元合理且安全的数量;
3) 明确干细胞治疗的伦理审核、风险预控及临床试验审批标准?
4) 确定如何以及在哪里移植细胞,以确保不会对大脑其他正常功能造成影响;
5) 干细胞治疗潜在的治疗价值,能否更好地减轻、甚至于治愈PD疾病?
在得到合理、可靠的临床前数据之前,干细胞治疗帕金森过早投入临床试验,会对多年的科研工作产生负面影响。2016年,我们应该采取更加谨慎的方法对待干细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