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把服药理解为见招拆招,但是我们可能会忽略,我们“挡招”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了,也就是长期服药攻击我们的可乘之机——营养不良!
-
症状表现:眼、鼻、口周围皮肤出现红斑、脱屑等现象
营养缺乏提示:维生素B6,B2缺乏
有关报道显示,约80%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的人体叶酸吸收率降低50%,可出现维生素B6、B2不足的现象,其中约20%的人表现较为严重。长期使用异烟肼也可造成维生素B6缺乏。
此外,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机体需要维生素B6的量增加。
补救措施: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B6制剂,或饮食上摄入维生素B6丰富的食物,如鸡肉、肝、马铃薯、葵花子、麦胚、酵母、谷类、油梨、香蕉等。
关联药物:降糖药(如三甲双胍)、抗结核药(如对氨基水杨酸钠)、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
营养缺乏提示:维生素B12缺乏
维生素B12可在肝脏中储存,一般是用尽肝脏内的贮藏量后才会有维生素B12缺乏的症状表现出来。所以药物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一般不会立刻凸显,均为长期大量用药后才会引起关注。如二甲双胍、对氨基水杨酸钠、雷尼替丁等药物,可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从而诱发慢性维生素B12缺乏的症状。
补救措施:服用以上药物时,可适当多摄入一些维生素B12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鱼肉等。
-
症状表现:缺铁性贫血,便秘,倦怠、软弱及惊厥
关联药物:抗酸剂。(如碳酸氢钠、碳酸钙等)
营养缺乏提示:铁元素、磷酸盐缺乏
抗酸剂可提高胃液的pH值,使食物中的三价铁不易还原为二价铁,因而影响铁的吸收,长期应用可发生缺铁性贫血。含钙、铝等的抗酸剂还可与肠内的磷酸盐结合,形成难溶性化合物随粪便排出,造成便秘,大剂量应用还可发生低磷血症,并使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严重者可致骨软化。
补救措施:多食用含铁量高的食物,严重时需尊医嘱静脉内补液及补磷酸盐
-
症状表现:抽筋、疲倦、腰酸背痛、易过敏、易感冒等
关联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
营养缺乏提示:缺钙
一般是通过抑制肠道对钙的吸收引起,若血钙长期处于不足的状态,还可导致骨质疏松。然而,还有些药物则是通过影响维生素D代谢的形式诱发缺钙,如治疗癫痫、心律失常的药物苯妥英钠和镇静催眠、抗惊厥药物苯巴比妥,就是这类药物。
补救措施:在服用这些药物的同时补充钙片、维生素D,条件许可时,要多晒晒太阳。在饮食结构上,可以多摄入些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如虾皮、奶制品等。
-
其他情况
一些药物可损害肝细胞,阻碍肝脏代谢、合成、转化等功能,影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和利用,产生代谢性营养不良。如长期使用洋地黄容易导致肝脏积蓄药物残毒而慢性中毒;抗癫痫药苯妥因钠或苯巴比妥可破坏维生素D的生存代谢,干扰钙的吸收利用而引起佝偻病或骨软化症;四环素、肾上腺素及某些抗肿瘤药物可抑制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而引起脂肪肝;雷米封、利福平、丙咪嗪、异唑肼、呋喃坦啶等容易直接损害肝细胞,引起胆汁郁积性黄疸。
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干扰了机体内其他物质的合成,以及体内微量元素的动态平衡失调而产生营养不良症。如双氢克尿塞能促进钾、镁、锌的排泄而致缺乏症;抗酸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可与食物中的磷酸生成不能吸收的磷酸盐,使一些长期服用这类抗酸药的病人出现一种磷缺乏症,骨骼疼痛甚至发生软骨化症。防范药物性营养不良的根本措施在于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有病一定要遵照医嘱,在使用某些药的同时,适当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还应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必要时可减少、调换或停服药物,切忌擅自加大用药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