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误区危害孩子,妈妈们不容忽视的
——儿童健康七大误区
一、儿童饮食误区....................
二、儿童健康睡眠误区................
三、儿童保健误区....................
四、治疗儿童感冒误区................
五、儿童小零嘴的四大误区............
六、儿童用药的误区..................
七、儿童眼保健的三大误区.............
一、儿童饮食误区
误区1:早餐简单 食谱单一
早餐是儿童摄取所需能量和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在一日三餐中举足轻重。有关调查显示,在每天吃早餐的儿童中,男生多于女生,且年龄越小,比例越高。在食用早餐的儿童中,有一半存在安排不科学、食品种类单一、营养成分不均衡的现象,只有3成左右的父母在准备早餐时比较注意营养搭配。
误区之2:吃得好就是营养好
不少家长以荤食所占比例来确认膳食质量,误以为天天大鱼大肉、精米白面甚至营养品不断,就是吃得好,吃得好也就等于营养好。这种误解会造成儿童膳食结构严重失衡,导致营养紊乱。如热量摄入过多,以致“小胖子”越来越多,而蛋白质不足,钙、铁、锌等矿物质与维生素缺乏则会引起多种疾病。
营养学家指出,营养好的标准应是食物品种多样,荤素粗细搭配合理,养分吸收全面均衡,特别不要忽视蔬菜、水果以及豆类、玉米、红薯、糙米的食用比例,以便获得充分的微量元素与维生素。
误区3:忽视主食 偏爱肉食
一些父母认为主食没什么营养,少吃一点没关系。其实,主食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热量的主要供应来源。孩子的活动量大,需要充足的热量供应,主食摄入的少,热量供应不充分,孩子自然不会健壮。肉、鱼虽然富有营养,但儿童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偏爱肉食,容易使孩子形成疳积之症,最终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所以,肉食一定要适量。
误区4:饭前喝水 常饮果汁
饭前喝水是一种非常有害的习惯,因为消化器官到吃饭时间会分泌出各种消化液,如唾液、胃液等,与食物的碎末混合在一起,使营养成分容易被消化吸收。如果饭前喝水就会冲淡和稀释消化液,减弱胃液的活性,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孩子喝水应安排在饭前1小时。
还有家长认为果汁营养丰富,就由着孩子喝。其实,多数果汁所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纤维素、维生素的量并不多,而是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如果大量摄入果汁,可能导致腹胀、腹痛或腹泻。其实,直接吃水果要比喝果汁好,只要孩子有足够的咀嚼能力,还是让孩子吃水果好。
误区5:给宝宝吃水果不择时
水果营养丰富,但一定要注意掌握给孩子吃水果的时间。
如果在用餐后再给孩子吃水果,容易产生胃胀气或便秘。
在用餐前给孩子吃也不适宜,因为孩子的胃较小,餐前吃水果会占胃的空间,影响其吃正餐。所以,给孩子吃水果最好是在两餐之间。
二、儿童健康睡眠误区
由于受保健品行业广告宣传的影响,很多家长一想到孩子的健康成长,首先就想到这样那样的补品,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过分强调“补”,可能带来孩子内分泌紊乱,营养失调,甚至早熟等问题。其实在婴幼儿阶段,睡眠对孩子的成长是最重要的。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之一。科学已经证明,人体内的生长激素,只有在睡眠的时候,才能旺盛分泌,促进孩子全身各组织,特别是骨骼的生长。而且睡眠质量越高,生长激素分泌越多。如果睡眠不足,孩子就会精神不振,食欲差,影响生长发育。在食物营养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睡眠质量越高,孩子的身高就可能越高。为此,我们提倡:儿童与父母分床睡眠。
我们知道,在西方发达国家,父母跟孩子都是分开睡的。而在中国,很多人感觉这样无法和孩子亲近,或者担心孩子夜间会蹬掉被子、着凉感冒,所以很多人选择让孩子与父母同床睡觉,甚至睡在同一个被窝里。其实,中国父母们选择的是一种不是很健康的睡眠方式。我们知道,绝大多数人的床单、被子、枕巾等没法做到经常洗涤,尤其在冬季,一个月不洗都是经常的事情。这样的床卧用品是非常不卫生的,上面会有大量成年人的皮屑、头屑、毛发,甚至螨虫。至于细菌,更是不计其数。这样的床卧用品如果与婴幼儿、儿童娇嫩的皮肤接触,很容易引起不舒适、瘙痒,甚至传播疾病,特别是皮肤病、感冒以及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因此,正确的睡眠方式应该是父母与儿童分床而睡如果担心孩子夜间蹬被子或者便溺等,可以分床不分房,即父母和孩子在同一个房间里,但睡在不同的床上。如果因为空间因素不能分床,至少应该让孩子有自己的被子、床单和枕头、枕巾等,不要让孩子同父母水在一个被窝里,避免孩子直接接触成人的的床卧用品,避免不卫生的接触机会。
年轻的父母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婴幼儿一到夜间就啼哭不止,不肯好好睡觉。老一辈的人说这是“夜啼郎”,要出去贴什么“天皇皇、地皇皇”的辟邪贴子。其实这是迷信的说法,真正的原因叫“睡眠紊乱症”,在婴幼儿中极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儿童时期不能正常睡觉,黑天、白昼颠倒,有的则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短暂、易惊醒等。婴儿睡眠紊乱持续到3岁时,在行为上常有饮食失常、爱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很难与其他儿童合群、过分依赖家长等表现,还常常产生恐惧和忧虑。因此,长期睡眠紊乱,对儿童健康不利。“睡眠紊乱症”与饮食、睡眠环境等密切相关,和所用的被褥不卫生有直接关系。因为被褥上的皮屑、毛发和螨虫等,很可能导致婴幼儿皮肤瘙痒,不能正常入睡。因此,对那些夜间啼哭的婴幼儿,不要相信“夜啼郎”的说法,而应睡眠的环境上去找原因,为宝宝们提供一个温馨、干净、舒适的睡眠环境。
三、儿童保健误区
大头娃娃”事件对食品安全问题又一次敲响了警钟,也给年轻的父母们上了一课。不少家长去医院咨询:我们习以为常的做法是不是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5月19日,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马敏告诉我们,由于缺乏有关知识,受错误观念影响等,儿童保健存在很多误区。
根据18年临床工作经验,马敏谈了儿童保健常见的4个误区:
误区1: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不用体检、看医生。
不少人认为孩子只要没有大病、没有明显的病状,就不用去看医生,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婴幼儿自身抵抗力较弱,易患各种疾病,而有些疾病开始并不容易发现,孩子又不能清楚地表达。久而久之,病严重了就不好治了。正确的做法是,家长除了平时要注意孩子有无病症外,还要定期带他们去医院体检,1岁以内的婴儿至少要进行4次健康检查。
误区2:米糊代替牛奶,营养马马虎虎。
有的母亲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又认为喝牛奶会“上火”,于是就给孩子吃米糊,有的干脆喂米饭。早年曾有一种叫“淮山米粉”的婴儿食品,因为价格低廉且传言可健脾胃,颇受欢迎。有的家庭单纯用它喂养婴儿,结果两三个月后,婴儿都变成了看上去胖嘟嘟实则虚弱的样子。这些婴儿表现出的都是严重营养不良的症状。米糊富含淀粉,但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却很少,而婴儿的成长主要取决于蛋白质摄入量的多少,所以长期缺乏蛋白质的婴儿会出现浮肿等症状。如果不能用母乳喂养,父母应给孩子选用质量合格的配方奶粉。配方奶粉各种营养物质搭配合理,是较理想的母乳替代品。
误区3:没有缺钙表现,婴儿不用补钙。
其实,1岁以内的婴儿生长速度是很快的,1周岁孩子的体重是刚出生时的3倍,身高平均增加25厘米,这样的生长速度需要多少骨质和钙啊!因此,给婴儿补钙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也不能滥服。同时,别忘了喂维生素D(可通过鱼肝油来补充),钙只有和它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
误区4:智力开发是上学以后的事。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有没有吃饱穿暖睡好,却不注意他们的智力开发。
其实,婴幼儿的智力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有很大潜力。但孩子的智力是需要开发的,是在与环境的作用下发展的。父母应经常和孩子一起玩耍,在游戏中适当引导和发展他们的感观知觉、思维情操。
马敏深有感慨地说,对于儿童保健,人们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希望家长多学有关知识,并定期带孩子体检,以免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损害。
误区之5:胖胖的才健康
父母总是喜欢孩子长得白白胖胖的。当然,对于儿童来说,丰满一点在某种程度上确能表明营养良好,但两者并不能等同。当体重超过同龄儿童平均值20%以上时,不仅不是健康的标志,还可能诱发多种“成人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另外,肥胖也可能影响脑的正常发育,形成“肥胖脑”影响智商;还会损害肝细胞,诱发脂肪肝。此外,肥胖对生殖系统的发育也是一种干扰。
因此,对于已经发胖的孩子应当适度限制脂肪摄入,多做运动,以消除赘肉,恢复正常体重,达到真正的健康。
误区之6:“虫斑”就是肚子里有蛔虫
一些孩子的脸上可见到一片或几片色素减退性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片,初为淡红,后成淡白,边缘清楚,上面覆盖少量鳞屑,可有轻度瘙痒感。不少家长将其视为孩子肚中有蛔虫的证据,给孩子服用打虫药,故有“ 虫斑”之称。 其实,这是一种以浅表性干燥鳞屑性浅色斑为特征的皮肤病,叫做单纯糠疹,为营养不良或维生素缺乏的表现,与蛔虫感染无关。正确的治疗方法是补充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A、维生素D等,经过医生确诊属于肚里有方可用驱虫药。
误区之7:盲目进补
很多人迷信补品,将孩子的健康寄托在形形色色的滋补药品与营养品上。其实,健康儿童不用进补,盲目进补反而有害无益。
补参
人参含有人参素、人参甙等成分,儿童服用会减弱其抗病力,更易感染疾病,尤其人参还能促进人体性腺激素的分泌,有可能诱发性早熟。
补铁
最近,印度尼西亚的专家通过一项临床试验证实,健康儿童盲目补铁会妨碍体格发育,补铁儿童较未补铁者体重增长反而减慢。
补钙
钙元素确为孩子正常发育的必需养分,但也并非“多多益善”长期进食过量钙会使血压降低,增加日后罹患心脏病的危险。
补锌
已有报告指出,儿童补锌应注意剂量,如果过量将会导致锌中毒,引起上腹疼痛、食欲减退、精神萎蘼等症状,甚至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补鱼肝油
鱼肝油主要含两种维生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D. 服用过多会导致这两种维生素在体内蓄积中毒,危害孩子发育。
四、治疗儿童感冒误区
孩子健康是所有父母的心愿,然而,感冒发烧等小病却总是不期而至。于是,父母们开始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孩子治疗。这些经验有的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有的是来自过时的科学理论,有的则仅仅是常识。然而,这些经验却未必是正确的,美国《养育》网站撰文特别指出了7个典型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伤风时宜吃,发烧时宜饿
这句谚语在西方流传已久,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营养学家指出,无论大人小孩,无论是发烧还是感冒,或是两者兼有,病人都需要摄入营养,才能令病情好转。孩子如果厌食,可以吃点鸡汤面、果汁甚至是冰淇淋。
误区二:流绿鼻涕意味着病更重了
儿科专家指出,孩子伤风时一般流清鼻涕,但也可能流绿鼻涕或黄鼻涕,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只有当鼻涕变色,并伴随持续高烧、食欲降低、咳嗽或是严重鼻塞等症状时,才意味着可能是存在细菌感染。此外,如果孩子经常流黄、绿色的鼻涕,可能是存在其他原因,如扁桃体肿大等,应该去看医生。
误区三:感冒在出现症状前传染性最强
一般来说,感冒在症状最严重时才最容易传染。因为感冒病毒是通过咳嗽、打喷嚏、或是手部接触传染的。而且,只要病毒存在,传染的危险就一直存在。
误区四:低烧可以不治疗
发烧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杀死温度敏感型病毒。然而,这并不是说孩子发低烧就不用治疗了。
专家建议,如果孩子发烧度数不高,但感觉烦躁、嗜睡或是痛苦,就应当服用适量退烧药或消炎药。如果孩子情绪高涨并且充满活力,只要多加照看,保证他身体不缺水就可以了。应当注意的是,6个月内的婴儿只要发烧就应当立即看医生。
误区五:腹泻时就要吃对治疗有用的食品
香蕉、米饭、面包夹苹果酱是治疗腹泻的标准方法。然而,孩子生病时不一定喜欢吃这些。专家建议,在避免辛辣、油腻和果汁的情况下,给孩子吃他们想吃的,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打喷嚏或咳嗽会传播气管里的感冒病毒,但口水中含有的病毒非常少,通过亲吻传染的风险是很小的。父母最应该注意的是要经常洗手。
误区七:感冒能导致耳部感染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90%的耳部感染则是由细菌引起的,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感冒直接导致耳部感染。而是感冒引起黏液和流体聚集在耳管,造成细菌增生,才是导致耳部感染的原因。
其实说白了,很多孩子的病都是吃出来的,滥吃、挑食都会引发各种病症(见小儿疳积引发的各种病症),经常让孩子吃南昌牌小儿疳积糖,孩子能吃能睡胃口好了,吃饭多了,各种营养自然就跟得上,无需滥用各种保健品、助长保健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