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小儿厌食,关键在脾胃,需慢慢调理——“南昌牌”肥儿糖浆,滋补脾胃



小儿厌食症
       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1-6岁小儿多见,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夏末秋初多见。

       厌食症对小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智力发展均有影响。若长期得不到改善,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并可造成患儿免疫力下降,从而使其他系统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的一种脾胃疾病。其病位主要在脾,脾失健运,胃纳失司为主要病机。《灵枢·脉度》有云:“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脾胃健运才可知饥欲食。主要病机可归纳为: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
       1、喂养不当:为小儿厌食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由饮食失节,调摄不当引起,如有些家长缺乏育婴保健知识,没按时添加辅食,或断奶后未能使小儿适应普遍饮食,或予过多肥甘厚味,或过分溺爱,任其恣食生冷,或不按时进食及小儿挑食,或片面强调给予高营养滋补食品,超越脾胃正常运化功能,损伤脾胃之气,而致不思进食,甚至拒食。
       2、他病伤脾:多病、久病,病后失调,用药不当,亦为厌食的常见病因。如过用苦寒损脾伤阳;或过用温燥耗伤胃阴;尤其温热病后,津液耗伤,脾胃气阴俱虚,受纳运化失常,而致厌恶进食。
       3、先天不足:是部分婴儿厌食的原因,胎禀怯弱,元气不足,五脏皆虚,脾胃尤显薄弱, 出生之后即食欲欠振 ,不思乳食。
       4、情志失调:小儿因神气怯弱,易受惊吓,若失于调护(惊吓打骂,特别是进食时遭受责骂训斥) ,或环境突然改变(所欲不遂等因素,也能引起厌食)。
临床表现
       厌食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按脾胃受损程度、病程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可分为脾失健运型和脾胃气虚型。
       脾失健运:面色少华,不思饮食,或食物无味,拒进饮食,形体消瘦,而精神状态一般无异常,二便正常,舌苔白或薄腻,脉尚无力。
       脾胃气虚:精神较差,面色萎黄,厌食、拒食,若稍进饮食,则大便中夹有不消化残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苔薄净或薄白,脉无力。
专家建议
小儿厌食症如何防治?
       小儿厌食症病因主要是脾失健运、胃纳失司,而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成人相当要多,但小儿“脾常不足”、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故治疗时不宜攻伐太过,以防伤及其它脏腑,而应从根本上慢慢调理脾胃,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一般需调理1~3个月

       “南昌牌”肥儿糖浆,是在乾隆皇帝所食用“八珍糕”(茯苓、白扁豆、莲子、薏苡仁、山药、芡实、山楂、麦芽)基础上,添加白术、北沙参2味药而来,能滋补脾胃,从根本上解决儿童厌食、挑食、精神差、易困倦等问题,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