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药店老板内参
儿童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称为发热(一般来讲腋温超过37.3℃为发热)。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大多数都是感染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所导致的。
引起发热的原因
1.外在因素
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婴儿体温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如环境温度过高,穿衣服过多,哭闹以后,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等均可以导致儿童体温升高;
2.内在因素
最常见的是各种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麻疹、水痘等引起的发热,另外一些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发热。因此发热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
只要体温不是过高或者时间过长,都不用过分担心,退热时注意避免的4大误区。
高热不能表示病情严重。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波动大,很多时候高热不和病情平行。应当观察患儿的伴随症状。
例如有的患儿高热至39.5℃,但精神好,胃口好,四肢末端暖,没有抽搐等表现,这种患儿也不必太着急。
相反有的患儿体温38℃,但精神差,胃口不好,睡眠中有惊醒的表现,就应该引起重视,最好及早就医。
应该分清患儿是体温上升阶段还是退热阶段。
如果患儿体温38.5℃,伴有恶寒或寒战,手脚末端不暖或冰凉,提示患儿体温还要继续上升,应当注意保暖,但要避免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同时可以给孩子以中药的退热散熏洗退热。
如果患儿体温38.5℃,有少许汗出,手脚暖和或发热明显,提示患儿处于退热期,应当注意散热,不能捂;散热的同时要注意肚子的保暖,可以搭一层薄毯。
婴幼儿皮肤娇嫩,酒精易被吸收;酒精不但刺激皮肤,还会吸收表皮大量水分;酒精还会扩张血管,蒸发时带走大量热量,散热过快,反而会使宝宝不适。因此酒精退热不适合婴幼儿,要慎用。
夏天气温高,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建议室温28℃以上,同时避免空调出风口对着患儿吹。
热性惊厥是患儿体温上升过快引起的,主要是要及早发现,可先予以物理降温,如中药外熏洗,并同时口服羚羊角中成药等预防。并且当体温大于38℃时可以适当使用退热药。
常用的降温措施
第一步:物理降温
减少所穿的衣物,新生儿、小婴儿松开包被。
1.头枕冰袋或冷湿敷法:用冰袋应注意局部勿冻伤;最好冰袋外面用布包裹;注意冰袋有无漏水。湿敷是将小毛巾在冰块盆内浸湿,拧毛巾至不滴水为适度,放在前额,适时更换,共20-30分钟。
2.温水擦拭: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这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适合所有发热的儿童。水的温度32-34℃比较适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部位在有大动脉、大静脉走行的地方,如:颈部,腋下,肘窝,腹股沟等。
3.温水浴:水温约比发热儿童体温低3-4℃,每次5-10分钟。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发热就不能洗澡,其实,恰恰相反,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助孩子降温。温水浴适合所有发热的孩子。
第二步:药物降温
(1)常用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
当儿童体温大于等于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建议采用退热药物退热治疗,对于以往有热性惊厥的儿童,体温大于等于38.0℃时建议采用退热药物治疗。
这两种药物的用量分别为:
☑对乙酰氨基酚10-15 mg/kg/次口服,两次服药间隔时间4-6 小时,
☑布洛芬5-10 mg/kg/次口服,两次服药间隔4-6小时。
对于严重持续性高热可以采用退热药物交替使用的方法,如先用布洛芬10mg/kg,4 小时后用对乙酰氨基酚15mg/kg,或用对乙酰氨基酚12.5 mg/kg,4 小时后用布洛芬5 mg/kg,每4小时交替使用。
(2)两种药物不推荐使用
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效果相当,但阿司匹林会增加胃溃疡和胃出血风险,同时可影响血小板功能,增加出血概率,因此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退热药物在儿童中应用。
尼美舒利可以引起低体温、胃肠出血和无症状肝酶升高,因此也不推荐尼美舒利作为退热药物在儿童中应用。
多数孩子应用口服退热药物即可退热,服药后要鼓励孩子少量多次饮水,监测体温变化。
一般退热药物疗效持续几个小时,药效过后可以再次发热,如体温再次升高到38.5℃,可以再次服用退热药。但是当距离上次服用退热药时间不足4小时时,不要再次口服退热药,这时要采取积极的物理降温的方法退热。
饮食原则:
孩子在发热的时候,胃肠道的蠕动会大大减弱,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这个时候千万不要逼迫孩子吃东西,否则会出现相反的效果。生病期间要遵循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的原则。
饮食方案:
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病情和自身情况,合理的制定饮食计划。
患病急性期的孩子食欲比较差、热度高,这个时候应该以流质食物为主,比如说米汤、牛奶、果汁、绿豆汤等;
恢复期或者是退热期的孩子,可以搭配半流质食物,比如说肉末菜粥、营养米粉、面片汤、鸡蛋羹等;
退热后的孩子则可以饮食一些稀饭、面条、新鲜蔬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医药狗服务宗旨:产品适销、价更优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