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营收增约10%,利润却拟翻倍,看华氏老总如何因应这一目标

 


 

999特约小微言

2016年4月起,中国药店官方微信独家推出“连锁药店百大经理人巡访活动”,将遍访全国百名连锁药店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等高级职业经理人,所有受邀采访对象还将同步进入“2016中国药店年度经理人”候选榜。本次活动由中国药店杂志社主办、华润三九协办。本期我们采访的是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天珉。

 

“2016年,华氏大药房的销售预算是同比增长9.70%,利润预算则是比增107.96%。”

 

在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总部办公区,这一年度预算目标被挂在墙上特别显眼之处,提醒、激励着天天由此经过的企业职员们。

 

对于上述目标,上海华氏大药房总经理沈天珉表示,“一定要达成,也一定能达成。”

 

而之所以敢于提出上述目标,信心源自华氏大药房2015年非常出色地完成了预算目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25%,利润同比增长200.54%”。

 

未来空间巨大,踏医改脚步布局

近几年,从政策层面以及行业发展的层面看,药品零售行业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对于这一观点,沈天珉表示赞同。

 

他举例说:一心堂、老百姓、益丰上市以后,大参林、众友、新兴、一树等也在快速推进相关计划,成功吸引到资本的青睐,后者巨大的推动力使得零售药店的起点非常高。“与此同时,互联网大咖(比如阿里健康、京东商城等)的介入,使得零售药店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升很快。总之,在医改大的形势下,在资本的推动下,在互联网思维的推动下,使零售业的起点非常高,大家对这个行业的期望值会越来越高。”

 

从华氏大药房的最终控股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来看,其对于药品零售板块日益从战略层面加以重视,“纳入了集团2016-2018‘新三年’战略发展规划中,这是过去所没有的。”沈天珉说:“集团过往更多注重整体的分销、电商等业务的发展,‘借势行业拐点,强化零售发展’是近年来首次作为战略举措提出,一是内生性发展,做大做强;二是寻求国际化发展,引入世界资源;三是外部扩张,适度并购。”

 

2016年上半年的运营情况看,上海医药实现营业收入596.95亿元,同比增长17.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32亿元,同比增长12.94%;扣除两项费用后的营业利润率为3.96%,同比减少0.13个百分点;实现每股收益0.6443元,同比增长12.9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每股收益0.5956元,同比增长10.03%。

 

具体到药品零售业务板块来看,“报告期内,销售收入24.90亿元,同比增长7.64%;毛利率15.64%,同比减少0.15个百分点;扣除两项费用后的营业利润率1.46%,同比减少0.18个百分点。截至6月30日,下属品牌连锁零售药房1796家,其中直营店1157家。与医疗机构合办药房39家。”

 

而从2015年度来看,这一板块的销售收入为47.9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3.68%;毛利率15.64%;扣除两项费用后的营业利润率为1.50%。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下属品牌连锁零售药房1769家,其中直营店1167家。合办药房29家。

 

对此表现,沈天珉评价称:“对于零售业务,上海医药的战略正从原来立足上海发展江浙沪,演变为立足华东面向全国。如果将遍布全国的不同品牌零售业务都加以整合,上药零售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进入前五甚至更前。而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品牌,单单华氏大药房便可进入前十之列。

 

对于近两年华氏大药房利润指标的突出表现,沈天珉表示,主因在于之前盈利基数较小,2015年发展较好,所以增幅比较惊人。“盈利与否主要取决于人力和房租,与规模也有一定关系。作为华氏的主战场,上海的房租成本是数一数二的,人力费用也是如此,这直接导致公司的销售净利润率较低。”

 

尽管高企的成本让沈天珉头疼,但在他看来,减少成本支出的效用十分有限。企业的成长不是靠节约成本实现的,且这种方式也是不可持续的,而是要靠发展来解决。华氏大药房正在做多方位的探索,之前相对偏重于传统社会药房的发展,时下则是同步推进DTC药房、医院合办药房、中医诊疗等新兴业务。一言以概之,即分析政策趋势、消费者习惯、市场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适度的突破和创新。不要求走得快,但要求踏准节奏,走得稳健,使企业呈现持续上升势头。”

 

市场需要公平,盼解除政策枷锁

在访谈中,沈天珉结合华氏大药房的发展,谈了不少药品零售行业崛起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或困惑,特别是针对互联网思维及技术带来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基于大环境的影响,华氏大药房也一直在与互联网进行嫁接,既有网上药店业务,也推出了APP、自动售药机、远程诊疗等,但有一条底线却始终未变,那就是“要做,但不需要大,更不能亏”。

 

“互联网本身肯定是好事,提高效率、信息对称,但现在有点走偏差,变成了大家拼价格的平台,但这不是持久的。”沈天珉表示,“传统药店是通过药品买卖为百姓服务,主要借助进销差价等取得补偿和盈利;而互联网药店则是通过流量来体现价值,经营业务可以亏损,转而用网络流量的扩张来抵补经营亏损,已经离开了药品经营的模式,前后台毛利可以都是负的,药品只是载体。二者实际上是两个行业,其价值取向完全不一样,但后者的出现实际打乱了传统药品零售企业的经营逻辑。”

 

“药品零售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药品的销售需要专业的医师、药师的指导,与其他电商涉及零售业有比较大的差异,必须是安全第一,规范第一,这直接加大了药店的成本支出。不过,互联网技术是完全可以帮助药店降低成本的”沈天珉举例说:现在我国执业药师的数量与药店总数量完全不匹配,缺口非常大,但目前强制每家门店均配备执业药师的政策实际给药店套上了枷锁。“当执业药师总量短期内不可能达标,但又有其他办法保证药学服务的时候,如果政府部门还禁锢在过去没有互联网、信息闭塞、通讯不畅、技术手段没保证的情况下提要求,这是不与时俱进的。尽管有些地方在做远程审方的试点,但都没摆上桌面。如果政府部门能在这方面加以改变的话,对零售药店发展才算是构成实质性的利好。”

 

在沈天珉看来,政府部门除了要考虑利用新技术提升药店的药学服务水平之外,还应从更长远的层面考虑针对执业药师的服务补偿机制。目前,不管是社会的、政府的还是市场的,相关补偿都没有落实。“随着各地医院药品零差率政策的推进,最终将对药店的价格构成负面影响,加成空间不断缩小。如果服务价值再不被认可,势必对药店以后的发展,特别是将来承接医院外方外流工作有所影响。如何为药店减负,让药店在服务上有所提升,是需要各方认真研究的非常重要的课题。”

 

谈及处方外流,沈天珉坦承了他的一个忧虑:时下药店层面对于处方的要求还停留在纸质方面,因为相关部门检查时看的便是纸质处方。可是,医院的处方信息基本都已完成电子化,大部分消费者在购药过程中并不一定要求医院提供纸质处方,这种技术壁垒使得处方外流到药店变成了一句空话。如何才能顺畅衔接,还需要医院、药店、政府部门、消费者多方的共同努力。

中国药店

微信号:zgyd666(←长按复制)

全国第一家专注于药品流通领域的行业媒体,最大的医药产经公众号之一,每日精选最重磅的资讯、超新鲜的干货。

年度经理人评选规则

本次评选将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1.点赞数:此项权重占比40%。(点赞数统计自文章发布之日起,至发布后两周止)

2.公众、专家评选:此项权重占比60%。

支持沈天珉,就为他点赞吧!您的点赞将帮助他进军年度经理人哦!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