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药圈里最焦点的话题大概非“医保目录调整”莫属了,大家对人社部发布的《2016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也是议论纷纷。
“基本确定”并不是最后确定,如果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或者明显不完善的环节,修正的可能性还是有的;而且,真正信息灵通、且做了前期沟通的企业并非大多数。
况且,有400人的专家咨询团队,对药品分类与数据分析提供咨询、论证药品评审技术要点、论证提出备选药品范围意见。而遴选专家的数量达2万人!征求意见稿要求,参与遴选的专家中来自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不少于30%;
每个药品组别的专家原则上不少于50人。如此看来,前期的沟通充其量只是顶层沟通。如果遴选专家们不通过,或者有不少遴选专家提出异议,“后来居上”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如何继续留在“目录”?
对于原在三个目录里的药品,要保住继续留在新“目录”里,问题应该不是很大。理由是:新“目录”的整体数量是放大的,只要没有出现特别情况,应该不会被无故“踢”出来。
据地方人社部门提供的数据,城乡医保并轨后,各地医保定点的医疗机构、医保药品的目录都将明显扩大。
如果有以下三种情况出现,要保住在目录中的位置就难了:
专利药品进入的难度很大
预言其进入新“目录”难度大也有三个理由:
1、由新医改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所决定。
新医改的基本要求是“低水平、广覆盖”,主要目的是用有限的医保经费,让更多的人看得起病。尽管专利药疗效好,可能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看更应该进入医保目录。但是,从单次费用报销及区域总体把控的角度看,医保支付肯定会首选低价的非专利药。
2、前面提到的药物经济学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并非不清楚,而是清楚得很。
正是因为这一点,政府才下大力气主推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工作。目的也非常明确:在医保目录中选用低价格的非专利药,尽量收到跟原研药差不了多少的疗效。
3、目前我国的医保基金额确实还承受不了价格高的专利药品的广泛使用。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说,北京、天津、湖北、重庆、贵州和新疆建设兵团六个地区的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不足6个月支出。
那么,专利药品如何、何时才能进入医保目录呢?
未来的医保目录调整方式:动态化、即时化 ?
这意味着什么?
对患者和医生而言,当然意味着更好的用药可及性。
对药企而言,则意味着产品销售成败的偶然性因素降低:只要开发出好品种,不必再担心是否赶得上医保调整周期;而效果不彰、临床价值不高的品种,即使蒙混过关调入目录,也面临随时调出的风险。
由于09版医保目录纳入不少独家/类独家品种,因此有观点认为:独家/类独家品种调入医保的可能性高。
对此也有人表示并不认同:首先,应该看到,未能纳入09版目录的独家/类独家品种也不少;其次,当时这些品种被纳入,如果做归因分析,是由于其临床价值,而非“独家/类独家”特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目前的医保收支情况与09年(筹资快速增长,结余率高)不可同日而语,这决定了对独家品种的准入会更严格。
来源:医药达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