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国际合作为医药产业发展之愿景,执全球市场为制药工业强盛之期盼,第28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暨第11届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年会、2016全国药店周即将于11月22-25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追寻日益稳健的中国制药工业国际化脚步,聚焦医药产业转型发展核心动力,探讨逐步清晰的企业产品出海路径,思考如何从临床转化链条源头引导创新,无疑是每一个致力于推动国内医药产业升级的践行者们所关注的热点。
创新动能在激活!“十三五”医药产业进入了全新的活力进程,中国医药企业正在探索更加有效的升级模式,并在不断优化的产业氛围和资本环境中,沿着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全产业链条不断进化。
不容忽视的是,从产业转化的研发源头,无论是基础研究方向还是药物作用靶点,国内的新药研发由于整体起步较晚,产业聚焦的药物靶点普遍比较陈旧,作用机制也大多是基于国外的基础研究,产业链条发展阶段相对落后。如今,伴随着医疗和医药产业的结构性转型升级,国内医药产业正在致力于改变这种长期落于人后的现状。
中国转化医学联盟主席李继承认为,基础医学和药学科研成果,包括药物开发,尤其是目前全球最为关注的精准治疗靶向药物,转化到临床应用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因此开发一个新药,寻找一个靶点极为不易。“即使有研究成果,经过产业化最终进入临床,又需要十分漫长的道路。可喜的是,‘十三五’期间,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的顶层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增强,加快推进成果转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创新创业’主旋律、新药研发国际化等工作深入推进,未来10~15年我国一定会在基础研究和产业转化上取得更大突破,并且将有更多中国医药企业登陆国际市场。”
不经涅槃,难获新生!在制剂国际化过程中,起步较晚的国家和地区的医药企业显然不可避免的将与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展开激烈竞争,或被淘汰,或发展壮大,无论是日本还是印度,以武田制药、第一三共、Sun Pharm、Ranbaxy等为代表的医药企业,无一不是经历从本土转向国际的残酷竞争,并最终突围升级为全球医药市场重磅玩家。正因如此,国际化之于中国医药企业,不仅是获得全球市场的崭新机遇,更是锤炼自身硬实力的“试金石”。
美国John Muir医疗中心主任医师方明坦言,美国对于科学技术持绝对开放的态度,只要技术符合规范、产品足够优秀、契合临床和市场需求,美国监管部门都是非常欢迎的。但与中国不同,美国对医药产品是宽进严出,无论是申请IND,还是申报NDA,法规环节要求极为严格。“企业开展药物制剂国际认证,必须要在金钱、人才、战略等层面具备足够清醒的认识,否则几亿美元投下去做临床、做申报,但最终拿不到市场准入,时间和金钱就都浪费了。此外,医疗创新和创造源于临床需求,严格来说不是从零开始,很多跨专业、跨学科技术本身就存在,只是如果要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临床,国际化企业必须立足医药视角,构建多学科平台开展基础研究和产业转化。”
时代机遇正澎湃!十余年来,中国医药产业正在从全世界最大的原料药供应国,逐步向规模化、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全球医药产品的竞争合作转型,一大批产业先行者正在厚积薄发,在国际舞台深耕细作。亚宝药业一方面在美国成立亚宝药物研发公司,招聘海外高级人才进行药物研发,同时通过与国外药企的合作引进原始创新药,着手海外并购与专利购买。恒瑞医药2015年向美国Incyte公司有偿转让了SHR1210(PD-1)单抗大中华以外的研发及销售权。复星医药2016年7月发布公告,拟同控股子公司出资不超过12.6137亿美元收购印度制药公司Gland Pharma Linmited约86.08%股权。
除此之外,通过国际市场准入对中国药品国际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是通过FDA审评审批更具有极高的全球市场价值及学术意义,国内众多医药企业为冲击国际市场,实现制剂产品的全球销售,纷纷申报IND、ANDA甚至NDA,在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和疗效可控的基础上,高效、快速地跨越上市前的审评审批监管门槛。此前,美国FDA确认绿叶制药研发的利培酮微球注射剂(LY03004)不需进行任何临床试验即可在美提交新药(NDA)申请;近日,康弘药业重磅品种康柏西普(朗沐)直接跨入FDA Ⅲ期临床,再一次刷新了业界纪录。
与国外药物进入中国市场必须开展临床试验才能获批上市相同,美国FDA对于国外药物进入本土市场监管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南京“百家汇”首席运营官郑维义表示,药物在美国以外的市场获批上市,就已经具备了完整的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是否可以免除某一阶段的临床试验主要取决于数据质量是否符合FDA要求。“以朗沐免除Ⅰ、Ⅱ期临床为例,主要原因考虑是该药已在中国批准上市,国内外临床试验和研究结果均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再加上该药为眼部用药,比较特殊,且Ⅲ期试验的剂量和方案也比较确定。”
在美国FDA进行新药申报,可以在Pre-IND、End of Phase 2、Pre-NDA时通过沟通会议与FDA审评官员协商临床过程、试验方案、注册细节,产品的安全性和临床数据过硬可以免除特定阶段的临床试验,但考验产品能否最终上市的标尺仍然是试验数据验证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前,CFDA发布《药物研发与Ⅲ期技术审评沟通交流管理办法(试行)》,亦在学习国际药品监管经验,为创新药物在研发关键阶段搭建沟通渠道。
“在美国进行新药申报,可以在Pre-IND时通过沟通会议与FDA审评官员协商临床过程和方案,产品的安全性和临床数据过硬可以直接做Ⅲ期临床试验验证安全有效,有可能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加一些药浓度监测的元素。”美国FDA前高级评审官、美国Medpace公司临床总监魏晓雄博士进一步指出,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和最大的原料药供应商,中国医药企业探索制剂国际化,在申报IND过程中如何做临床试验的方案及证明安全性和有效性,都需要和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并由专业的法律、研发、临床人才密切合作。
中国医药国际创新临床转化方兴未艾,本土医药企业辛勤耕耘国际市场正处在播种期,在这金秋的收获时节,医药行业精英齐聚广州,与南方所、标点信息、医药经济报、米内网等一起打造产业交流的“奥斯卡”盛会,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医药国际化进程。
■编辑 徐水元
上周阅读TOP 5
回复“TOP”轻松获取上周最热门文章!,
★更多深度报道见《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