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两个中年女人在谈自己的血压高的话题。
一个忽然叹口气:你说人为啥要有血压?真麻烦!
另一个:整不明白。可是,没血压人就活不了哈。
血压涉及复杂的人体结构,因为无法直接去观察,所以在很多人眼中演变成了相对神秘的东西。
理解起来其实也很简单,把血管想像成水管,把血液想像成水管中的水就可以了。如果没有压力,水管中的水不会流动,总要有个压力迫使它流动,水泵把水输送到高层建筑的水塔里就是这个道理。
人为什么会有血压,确实是前面那位患者说的“没血压就活不了”。
我们身体内血管里的血液必须循环流动起来,循环流动的血液,可以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并将人体内的废物收集起来,排出体外。
《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当血液流出心脏时,它把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当血液流回心脏时,它又将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输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如果无法流动就无法完成这整个过程,而促进血液流动起来需要有一定的压力,所以血压的存在是必须的。
知道吗?如果把我们体内的血管全部连接,能绕地球两周!血在这么长的“管道”中流动,没有压力怎么能行!
同样,在这样一个长长的管道中流动,压力要有个范围,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也就是说正常在140/90这个范围内流动才能保证血管不会受到破坏。
如果这个“管道”中的没有血液也就不存在压力。但“管道”中的血液少了呢?前面患者说的贫血了血压会低吗?
贫血中的“贫”,贫的不是血液的容量,贫的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是血液里面的红细胞减少,表观上是用血红蛋白的含量来表示的,你可以理解为血液只是变得“稀薄”了。就好比一碗糖水,倒了半碗,这叫容量减少,相当于低血容量。而贫血呢,就好比换个大碗再往里兑点清水,总量没少但是糖水的浓度变低了。
平时我们看到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时,才叫贫血。站在患者的角度,当然会把贫理解为血容量少了,如果一个人大量失血,血液容量少了,血管处于瘪榻的状态,血压肯定急剧下降,甚至导致病人昏迷。
但贫血,不但不会导致血压下降,有时还可能导致血压的升高。
慢性贫血,心脏每次收缩射出的血液中血红蛋白减少,血红蛋白是用来携带和运输氧气的。携带的氧也如果减少,组织缺氧,此时机体会代偿性增加心输出量,缓解组织缺氧,引起周围血容量增加,比如甲亢的病人,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因此心脏也就跟着处于高运转状态,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容量增加!
之前也多次听患者这样问过“我血压这么高降不下去,是不是血太多了?你看我手上的血管胀的”。
很多高血压的患者认为,假如贫血的话,血液的活力就不够,血压也就不会升高;如果血压高了,就说明血液的营养很丰富,能力也就强大,也就不可能出现贫血。
其实贫血和高血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两者没有什么直接关联。
血管胀、血太“多”了血容量增加与血压是有相关性,但这不是唯一的原因。我们的血管虽然可想像成是一根管子,但这个管子是有生命、有活力的,当它能感觉到血容量变少时,它是会收缩的,收缩后管腔变细,用来代偿血液容量下降的损失。就好比用大杯子盛水盛不满时,杯子会自动变小来保证盛满。只有大量丢失血液超过它收缩的能力时,才会出现血压下降。这就是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对血压的影响,此外,引起高血压的原因还有很多,如: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还有前面说的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在不同的生理或病理情况下,这些因素可同时影响动脉血压。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来减少血容量解决血压高的问题呢,有人传说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献血或“放血”,有道理吗?
献血,不可能一次献很大的量;如果放血能使血压下降,这办法太血腥和恐怖了,因为放不到一定的量,血压不会受多大影响的。
我们都知道在降压过程中有一种药物能有使血容量减少的作用,那就是利尿药,利尿药通过促进排尿,使血液中的水分大量从肾脏排出,相当于是把血液浓缩了,达到降低血容量的目的,从而降压。
此外,多数利尿药还可以促进钠的排出,大家都知道高血压患者最怕吃盐,特别强调低钠饮食,这是因为血钠浓度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利尿药促进钠的排出,自然也能提供更好的降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