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药降血糖最好?”
这是n次被糖友问过的问题。多数糖友认为,用药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降糖,所以降糖力度大的就是好药,他们想了解的“最好的”,也就是心中期望的降糖力度最强的。在多数糖友心中,最强=最好。
但事实上是这样吗?
如图所示,除注射胰岛素外,所有的口服降糖药品中以促泌剂的作用最强、对A1C干预影响最大。而促泌剂中磺脲类又比同为促泌剂的格列奈类作用更强,也就是老大中的老大。
二甲双胍仅次于促泌剂的作用强度,但远比噻唑烷二酮类及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强度大。噻唑烷二酮类并没有如促泌剂一样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功能,它并不能直接达到降糖的功效,主要是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应答反应,从而增加了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肝脏源性葡萄糖的产生,所以只能说是间接的降糖,起效会比较慢,作用强度也不大,但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效果非常好。
患者血糖下降并保持平稳、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大大降低将来患高血脂和冠心病的风险,降低将来患其他慢性衰老性疾病的危险。从这点来讲,降糖力度大=“好药”。
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个百分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增加15%~18%,死亡率增加20%~30%。
当然不是。评价一种降糖药物的优劣,需要全面,不能只注重降糖效果,还要看药物的安全性、患者耐受程度、患者依从性、甚至价格因素以及是否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等等。
磺脲类降糖药疗效突出、确是口服降糖药中的老大,而且价格便宜,是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对心血管无不良影响。可是如果使用不当,容易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极个别病人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继发性失效。对肝肾功能也需要视患者具体情况做决定。
对部分缺点也有针对解决的办法,如联合二甲双胍使用减轻对体重的影响;轻度肾功能问题的可选择格列喹酮;二代磺脲类继发性失效可考虑用三代替换或格列奈类替换等。可并非所有的不良反应都有办法避免。
不只磺脲类降糖药物有缺点,各种降糖药其实都各有优缺点,我们可以在降糖力度上为他们做排比,但哪种药物最好或不好这样的说法不客观科学。
应该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于患者具体情况的药物。比如,格列喹酮和格列美脲都属于患者喜欢的、作用强的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总体的作用机制和适用人群相似,均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者,但二者也有差异,格列喹酮属于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作用时间较短,一般需要三餐前半小时服用,按起效及作用时间主要针对餐后血糖;格列美脲起效慢、作用时间长服用方便,每日只服用1次,这种特点侧重于空腹血糖。单独使用有可能使患者餐后血糖控制不佳,视患者情况需要联合短效的二甲双胍或糖苷酶抑制剂。但格列美脲除了促进胰岛素分泌外可能还有其他的胰外作用机制(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并不增加患者的胰岛素水平等)。
在磺脲类促泌剂中,格列本脲比第一代的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强250~500倍”。当仁不让的以降糖最强、作用时间最长成为作用力度最大的“霸主”,老大中的老老大!
但也正因为太霸气,“易产生低血糖反应”(说明书中提示);也因为作用时间长,“老年病人及有肾功能不全者对本类药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该品降血糖作用相对较强,不宜用该品,可用其他作用时间较短的磺酰脲类降糖药”(说明书提示)。
很多打着“根治糖尿病”小广告出售神奇降糖药的不法商家也正是掌握了“老大”的特点,悄悄把它加在中药胶囊中,为达到神奇的降糖效果,甚至超剂量的添加并冠以“纯中药”的美名,并以几十、上百倍的价格出售。
殊不知,“长期大量地服用格列本脲,最终会造成病人的低血糖和肾病,甚至导致死亡。另外,诱导患者服药时不需要控制饮食,也会导致病人死亡”(说明书提示)。
当老大被利用,当糖友把降糖最强的效果当做最好,悲剧就可能发生。糖友需要提高警惕,万万不可服用非正规渠道、无正规批号的“药品”。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