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元宵节,都怀有美好的感情,特别是元宵的灯会。“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那热闹、开放的元宵灯会,向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在封建礼教的禁锢下,唯有元宵灯会给人们一个宽松的环境,成全了许多的少男少女。自古以来,有多少关于元宵节的美丽传说和故事,那些才子佳人都是在元宵节这晚开始他们的爱情故事。“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多么美好的意境!所以元宵节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据说元宵节是从汉朝开始兴起的,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又称“上元节”。怎么又叫“元宵节”的呢?这要从那个“宵”字说起。宵字一般都理解为“晚上”。
可是你考证一下中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会发现宵字的结构上面像一只展翅的鸟,下面则是月亮。其含义是:月光明媚的晚上,连夜宿的鸟儿也飞了起来。正如曹操诗中所写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元宵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正是满月之际。大家都知道月亮的阴晴圆缺会影响海洋的潮汐,但您可能不知道,月亮对动物、植物的气血运行也有影响。
所以每当十五月圆的时候,人的心情会有莫名欢悦和喜乐,作为喜庆的节日最合适不过了。而且要知道古时没有现代这样的照明条件,天天晚上人们都得与微弱的油灯相伴。到了元宵节放灯,晚上许多彩灯齐放,一下把人们的情绪引入高潮。这种情绪我们现代人是难以感受的。
除了灯会,元宵节吃元宵就是另一个突出的文化元素了。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任何节日都少不了美食,就好像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一样,吃“元宵”就是元宵节不可缺少的内容了。元宵也叫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和圆圆满满。元宵的馅料多种多样。
一般多用甜馅,如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各地会根据本地的饮食文化进行搭配,甜、咸、荤、素皆有,品种繁多。但不管什么馅料,其外皮都是糯米粉做的。糯米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是一种温补强壮的食品。《本草纲目》中记载,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肺、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等功效,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元宵节前后的天气仍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元宵补脾胃,不失为一种应时的养生食品。
但是,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肠胃功能不佳的人、老年人、小孩子,《伤寒论》中还特别嘱咐说,当人大病初愈,或者病刚刚好的时候,不宜吃像元宵之类的粘滑食物。所以,下面小是编要讲讲元宵节吃元宵的养生之道。
一、吃元宵不宜过量
元宵无论怎么好吃,却不易消化,都得注意不能多吃,否则胃会不舒服。吃时食量应减半,比如平时能吃四两米饭的,糯米吃二两就足够了。以免糯米的黏滞性导致胸腹胀满。尤其是老人、儿童等肠胃功能本身很弱的人需要特别注意。
二、不宜当早餐吃
许多人都喜欢将元宵当早餐,这是错误的。因为元宵属于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品,却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所以元宵不适合当早餐吃,除了缺乏营养外,还因为人早起时胃肠道功能是最弱的,而元宵外皮部分的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当早餐吃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而导致泛酸、烧心等情况,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三、喝点儿汤助消化
其实元宵也并非没有一点营养,它所含的微量元素、烟酸等营养素就溶解在汤里。因此吃元宵最好同时喝元宵汤,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即民间常说的原汤化原食。喝汤一定要注意别在汤里再加糖(但在汤里加醪醩却是有益的)。如果吃的是咸汤圆,可以在汤里放些小虾米及蔬菜,补充营养,但最好不要再放油脂或调味料。
四、元宵要小口吃
面对热滚滚、香喷喷的汤圆,有人就忍不住想要大咬一口。这时要注意了,尤其是小孩和老人。吃汤圆切记缓慢、小口,避免汤圆哽住喉头或气管。何况大口吃烫口食物也不是好习惯。这样很可能烫伤口腔和食管黏膜。食道和胃粘膜被烫口食物反复灼伤,已证实是引起食管癌、胃癌的病因。
五、不要用油炸着吃
油炸元宵虽然很香,但从营养角度来看是不可取的。元宵本身已经是高脂肪、高热量食品,油炸会使油脂含量更高,成了更不健康的食品。有胆囊、胰腺疾病的患者,更不能食用,因为油炸元宵可能会促使这类疾病复发。
元宵节自然是要吃元宵的,如果害怕吃甜腻了、不消化了,不妨试试这服
山楂菊花茶:
取菊花、山楂各10克煎水代茶饮,或研末冲水饮用。
[功效] 有化淤消脂、清凉降压、减肥轻身功效。
广告:
“鸿翔中药”,始于1981,地道,厚道!
图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