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投资风口”。
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后续发展方向与节奏定下基调。《规划》提出,到2020年,生物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10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相较于2015年时3.5万亿元的规模实现倍增;具体到医药产业,要求到2020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4.5万亿元,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3.6%。
据了解,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发展早期,生物医药公司多属微小型,融资困难,导致好的项目难以为继;大型公司没有新药研发产业链,缺乏经验和实力;生物医药园区尚属初级阶段。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生物医药“十三五”规划正在制定中。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重点发展重大疾病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新疫苗、新型细胞治疗制剂等多个创新药物品类。
兴业证券研报认为,《规划》要求生物产业规模每年复合增速达到20%左右,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增速,在医药行业整体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符合创新方向的生物医药无疑将成为发展重点。
构建生物医药新体系
根据《规划》,构建生物医药新体系将成为生物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
《规划》提出,把握精准医学模式推动药物研发革命的趋势性变化,立足基因技术和细胞工程等先进技术带来的革命性转变,加快新药研发速度,提升药物品质,更好满足临床用药和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的需求。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国确定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一方面,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将进一步满足我国人民不断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另一方面,作为重要的产业,生物医药领域和化工等基础制造业部门息息相关,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对促进上下游产业、带动化工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也有着巨大促进作用。
在加速新药创制和产业化方面,《规划》提出以临床用药需求为导向,依托高通量测序、基因组编辑、微流控芯片等先进技术,促进转化医学发展,在肿瘤、重大传染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慢性病及罕见病等领域实现药物原始创新。
《规划》强调,要加快发展精准医学新模式,以临床价值为核心,在治疗适应症与新靶点验证、临床前与临床试验、产品设计优化与产业化等全程进行精准监管,提供安全有效的数据信息,实现药物精准研发。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结合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相关内环境信息,整合不同数据层面的生物学信息库,利用基因测序、影像、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在产前胎儿罕见病筛查、肿瘤、遗传性疾病等方面实现精准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对特定患者量身设计最佳诊疗方案,在正确的时间、给予正确的药物、使用正确的剂量和给药途径,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此外,基因测序技术在《规划》中一再被“点名”,以个人基因组信息等为基础的精准医疗也作为规划中准备推动的重点领域新发展之一。
华大基因CEO杨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预防比治疗疾病更加划算合理,用基因检测等新的科技防控重大疾病是更有效的解决疾病的办法。“现在的人在健康上的投入60%花在了人生最后一个月上。基因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是,受众对于基因与健康关系的认知度还不高,很多应用很难推广。”
创新药站上“风口”
据了解,我国生物医药市场空间和产业规模巨大。数据显示,截至2015 年6 月,我国生物制药企业超过900 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不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医药的自主研发仍很薄弱,药品生产以仿制为主,原创性药物较少,生物医药关键技术也和国际水平有较大的差距,科研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转化弱和产业化能力差是主要因素。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全世界创新药的市场近6000亿美元,而中国仅不足100亿美元,其中在中国首次批准上市的19个创新产品贡献不足5亿美元。
目前,我国生物制品的市场份额主要被生物药(包括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干扰素类药物、重组白细胞介素类药物等)、疫苗、血液制品等占据;作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除疫苗外,国内生物药、血液制品的市场份额主要被海外跨国医药企业所把持。
根据国务院此前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生物医药已经明确被列为七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并明确要求构建生物医药新体系,加快开发具有重大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和生物制品,加快推广绿色化、智能化制药生产技术,强化科学高效监管和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加快建设生物医药强国。
兴业证券表示,作为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创新药将会继续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在政策、资金、人才的瓶颈逐步得到解决后,诸如生物类似药、细胞免疫疗法、抗体偶联药物等创新产品和技术有望借政策东风实现快速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创新是药企发展的永恒定律,对于国内药企来说,如果一直生产利润微薄的仿制药、廉价药,而忽视对创新药的研发,也就失去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由医药控销网整理发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QQ:775202122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