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精准医疗近几年来炙手可热。
2015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疗计划”,希望精准医疗可以引领一个医学新时代。
在我国2016年发布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精准医疗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什么是精准医疗?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 对此的定义为:
“an emerging approach for diseas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genes, environment, and lifestyle for each person."
“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治疗的新方法。”
很多人认识精准医疗是在肿瘤药物的研发上。从广义上看,精准医疗在医学上应用已久。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输血:需要用匹配的血型。 血型的匹配就是针对个人特质(ABO血型和抗体)的一种精准医疗。
抗生素的应用:对同样的细菌,抗生素有不同的效果,临床上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来测量;甚至对于不同的体环境(是尿路感染,还是皮肤感染?),抗生素的作用也有差异,需要筛选出对个体感染最合适的抗生素也是一种精准治疗。
药物反应:阿巴卡韦(Abacavir)是一种极有效的抗艾滋病药物,但在给病人用之前需要测一下病人是否有HLA-B 5701 这个等位基因(allele)。因为如果病人有这个基因,就有50% 的概率产生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症状包括发烧,皮疹, 淋巴肿大,全身各器官产生炎症甚至有生命危险。而没有这个等位基因的病人就极少会有超敏反应。
这样的例子在临床上举不胜举,但精准医疗在肿瘤上的应用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包括基因检测,靶向治疗等。
比如,肿瘤靶向药物研发是精准医疗应用于肿瘤的先驱者。第一个靶向药物赫赛汀,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在1987年被研发出来,1998年通过FDA审核上市。
小八卦一下,赫赛汀的发明者Dennis Slamon 教授曾是我住院医时的带队医生。他现在主要负责肿瘤科的行政和科研, 每年就做2个礼拜的临床,让我运气好撞上了。大boss的风范就是个慈祥的老爷爷,话不多,但对小住院医们绝对和蔼可亲,还坚持每天给我们讲半小时的课。以前有听过许多科研突出但讲课差劲的科学家,他的讲课却是深入简出,幽默生动,瞬间圈粉。他发明赫赛汀的事迹还被拍成了一部电影 ,题为《Living Proof》
临床试验的创新宝宝
随机对照试验成为药物临床试验和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标准也不过过去三十几年。但随着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对随机对照试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药物临床试验一般聚焦在某一种新药物,与安慰剂或标准对照组比较,来测试其计量,毒性,有效性,和副作用等。
传统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病人的筛选要求很精细,例如“必须 18岁以上,淋巴阴性,肿瘤小于两厘米,HER2+, 早期乳腺癌,ECOG status (生活品质评估)0-1” 这样苛刻的要求,把大多数病人拒之门外。而临床上,符合这个药物试验对象的病人可能只有极少数。
临床试验一般分一期,二期,和三期 ,这里就不一一展开。缺点就是太—慢-了。三期试验做完少则三五年,多则需要十几年,让人等得望穿秋水。
最近,一个叫做ISPY-2的药物临床试验的创新宝宝横空出世 (NCT01042379),与传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很不一样。
ISPY-2 全称为Neoadjuvant and Personalized Adaptive Novel Agents to Treat Breast Cancer(别问我这脑洞大开的缩写是怎么来的),是个二期试验。这个创新宝宝有许多亮点:
亮点一: 多种试验药物同时评估,优胜劣汰
ISPY2 设计最开始有8个试验组,现在已增加到13 个,包括
Drug: AMG 386 with or without Trastuzumab
Drug: AMG 479 (Ganitumab) plus Metformin
Drug: MK-2206 with or without Trastuzumab
Drug: AMG 386 and Trastuzumab
Drug: T-DM1 and Pertuzumab
Drug: Pertuzumab and Trastuzumab
Drug: Ganetespib
Drug: ABT-888
Drug: Neratinib
Drug: PLX3397
Drug: Pembrolizumab
Drug: Talazoparib plus Irinotecan
Drug: Patritumab and Trastuzumab
如此灵活的姿态使传统随机对照试验望尘莫及。
亮点二: 应用精准医疗,却对试验病人的要求大大放宽
只要是18岁以上没有扩散的乳腺癌病人都可以参加,进入试验后再根据肿瘤分子标记物 (biomarker)的不同选择适合药物组。 ISPY2 应用了三类不同的分子标记。第一类标记物用于筛选病人,用的是MammaPrint 或 70-gene test。第二类是根据药物特性的标记物,如针对PARP抑制剂,有DNA修复路径(DNA repair pathway)的标记物。第三类是探究性的标记物,用来测试药物对有特定标记物的乳腺癌是否有效。
亮点三:灵活智能的设计
ISPY2的智能设计使它能够边进行数据收集边学习,通过先进的统计手段,根据先前进组的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对后进组的病人的药物试验设计进行调整变通。
根据贝叶斯预测成功概率 (Bayesian predictive probability of success, 一种统计学理论,这里就不展开解释),有效的药物(定义为成功概率大于85%)可以“毕业”并“升级”到三期试验,无效(成功概率低于10%)的药物会被及时剔除,同时新的药物也可以加入进组。
这样一个临床试验可以同时评估十多个不同的试验药物和临床方案。根据分子标记物和预定的假设来看每个方案的有效性和副作用,如果某个方案有效,就会从这个试验中 “毕业”并开展三期试验,如果无效,就关闭这个组。大大提高了效率。
目前ISPY2已小有成效,有两篇成果在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有兴趣的可以查看原文:
1. JW Park et al. Adaptive Randomization of Neratinib in Early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16; 375:11-22
2. H Rugo et al. Adaptive Randomization of Veliparib–Carboplatin Treatment in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16;375:23-34
医学正在飞速进步,相信会有更多精准医疗的应用和创新智能的临床试验来与之匹配。作为医生既能看病,又能关注和参与临床试验,真是两头占了便宜!
把手脚放在电流连接的水里,来促进血液循环,1938年。
HEDDA WALTHER/ULLSTEIN BILD/GETTY IMAGES
作者简介:
冰球,美国耶鲁大学临床医学博士(MD)和工商管理硕士(MBA)。现于美国排名前三的教学医院做内科医生和医院管理。分答认证号:冰球医生
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未经授权,谢绝公共平台转载。
联系邮箱:iceball19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