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国药品零售市场品类格局分析


毋庸置疑,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正在给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思维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大数据让未知变得可预测,并且将赋予医药健康企业更强的洞察力以及更精准的决策力。

基于此,2013年8月14~18日,在主题为“寻找产业发展原动力——弱增长时期的选择与突围”的第六届西普会上,中康资讯整合旗下研究机构MDC、CMH、CHD的相关研究结果,呈现了中国医药产业六大终端的用药走势。《第一药店》将对各个终端的用药状况进行深度剖析,以全方位、系统性地向读者展现医药产业大数据的魅力,同时也让读者对医药产业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期重点分析我国药品零售行业的用药走势。

 

 根据中康资讯·CMH发布的研究结果,预计2013年零售终端药品和非药品的比例仍保持在8:2,化学药和中成药份额相近,心脑血管类、糖尿病用药、降血压药、药材类和器械类成为拉动药店销售增长的重点产品,增速明显快于总体市场及其他品类。

 零售药店集中度极低且增速缓慢

2012年,中国药店总数达435969家,较2011年增长3.5%。连锁门店接近18万家,连锁药店店铺只占总数的41%,其中还有35%的加盟店,直营店占总体比例只有27%。绝大部分加盟店均为自愿加盟,而非特许加盟。不乏加盟店是因为要通过GSP认证而加盟到连锁体系,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因此,在管理模式和素质上,连锁加盟店与个体店(社会单位药店)并无二致。这样,连锁加盟店与个体店(社会单位药店)合计占所有店铺数接近73%。

在人工成本、税费等方面,单体药店与连锁药店相比有着很大的优势。如果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在销售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增长或政策的支持,近5年内行业的集中度很难有大幅度的提升。据MDC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百强直营店销售额占总体规模比例徘徊在30%上下,上升缓慢,按照此增速,预测2013年占比为33%左右,距2015年60%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对比美国,我们看到其前3强企业市场集中度达到45%,远高于中国十强企业10%的份额,同时亦远高于中国百强企业的市场集中度。

 药品和非药比例基本不变

2009~2012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药品和非药品的比例保持在8:2,预计2013年这个比例没有大的变化。

近年来,在药店销售的药品品类中,化学药和中成药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化学药占药品的份额稳定在50%左右,中成药大概占43%,药材类占7%。


从增长速度来看,化学药和中成药基本同步,但中成药略快于化学药。药材类尽管规模小,但增长速度可观,2012年的同比增幅高达33.7%,2013年在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预计依然保持20%左右的同比增速。药材类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阿胶、虫草、西洋参等名贵药材不断攀升的价格。

而在非药品品类中,保健品和器械类规模最大,两者份额合计占整个非药品的近8成。但保健品市场接近饱和,增长明显放缓。器械类2013年仍然预计将有超过20%的同比增速。


食品和日用品目前规模较小,但增长异常迅速,是驱动整个非药品增长的主要动力。鉴于薇姿、理肤泉、雅漾等主流药妆品牌逐渐淡出药店市场,化妆品在药店销售急剧下降,2012年同比降幅达33%,2013年预计有回升,但不明显。

 

慢性病用药增长突出

2012年,药品零售市场前20品类销售额份额合计近89%,与2011年基本持平。

前三品类依然是感冒药、胃肠道用药和皮肤病用药。其中,感冒药份额仍保持高于10%,与2011年相比升高了0.1%,胃肠道用药份额略有下跌,皮肤病用药无变化。


在TOP20品类中,心脑血管类、降血压类和糖尿病类份额增加明显,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总体市场及其他品类;而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抗感染药、胃肠道用药和钙制剂的份额下降明显,增长速度远低于总体水平。

 

大企业、外资企业地位稳固

2012年,TOP20厂家销售额份额合计为22%,份额保持稳定,增速与总体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前十厂家以化学药企为主,前二厂家分别是拜耳医药和大连辉瑞,仅东阿阿胶、北京同仁堂和云南白药三家中药企业进入前十厂家之列。


大企业的优势不断突显,外资企业的优势依然明显,TOP20厂家中有10家外资企业。从增长情况来看,广州百健、诺和诺德、赛诺菲、拜耳、云南白药和阿斯利康同比增长明显,杭州海王、南宁富莱欣、西安杨森和上海施贵宝同比下降。

 新朋友看过来:
①按住下面图片   ②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