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DTP药房红利将至?先看看这里面的水有多深吧!

一系列迹象表明,有利因素正向零售药店集中,DTP药房尤为耀眼,其中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北京京卫大药房、百济新特药房、国大药房及众协药店等早早布局,一心堂、老百姓及益丰也在2016年重点布局处方药,准备开展DTP业务。 


随着药品招标采购、“两票制”及分级诊疗等政策推进,近两年医院药占比正逐步下降,处方外流有望成为趋势。在此进程中,DTP药房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


“处方院外化”的起源正是DTP模式,最早是阿斯利康、辉瑞、诺华等企业向院外拓展渠道。在中国医疗支出迅猛增长的今天,日趋严厉的政策监管导致医院药占比考核越发严格,高价药、专科药进入医院的门槛提高,这些都为DTP发展提供了源动力,其承接处方外流看来有天然优势,但受限于市场规模增长乏力,似乎又难以成为主流,在几大因素制约下,它的走向显得有点扑朔迷离。


小家碧玉到大家闺秀 

DTP逐步走向大舞台


DTP突然受热捧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政策层面


这几年的医改工作重点都提出,将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医药分开,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


上游层面


招投标政策改革让制药企业压力陡增,如步长制药在浙江宁波就经历了首次全部废标,以医院为主渠道的处方药企业亟需开拓新渠道;医院层面,城市公立医院严控药占比,2017年试点医院总体指标被降至30%;


药店层面


一直觊觎处方市场,在各种成本重压下,需找到新的增长突破点,提高利润;病患层面,患者期待更深层次的医学服务及更高质量的药学服务……


一系列迹象表明,有利因素正向零售药店集中,DTP药房尤为耀眼,其中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北京京卫大药房、百济新特药房、国大药房及众协药店等早早布局,一心堂、老百姓及益丰也在2016年重点布局处方药,准备开展DTP业务。 


如果说之前DTP还默默无闻,那么现在开始慢慢走上大舞台,至少在承接处方外流层面如此。不止实体药店,医药电商也聚焦这个市场,去年9月,健客网首开DTP药房。健客网CEO谢方敏透露,首家DTP药房选址在东莞康华医院旁,即将开设的第二家DTP药房拟选址在东莞东华医院旁,并逐步拓展到广东和全国。 


德开大药房CEO夏语也表示,虽然处方药生产企业没有重点支持医药电商,但也有了接触。他认为医药电商是处方药企业更好的合作对象,顾客的依从度更高,会放大处方药的价值。据悉,德开大药房也正进行战略调整,把30个城市的50余家医院周边店改造为药械店,发展DTP模式和慢病管理。


优劣势明显

能否引领主流市场?


目前DTP药房经营可分为两类:


大型医药商业公司


比如国药一致、上海医药旗下的上海众协、华润医药旗下的医保全新、被康德乐收购的百济新特等。


医药商业巨头优势较明显,他们有丰富的工业产品资源、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且参与DTP业务的时间较早。2007年开设深圳第一家DTP药房的国药控股深圳延风有限公司也是其中之一,因招标政策的限制,新上市、特殊、稀有的药品进不了医院,但基于疗效好并且患者有需求,因此选择成立DTP药房。


连锁零售药店


以老百姓大药房、京卫大药房、德开大药房等为代表的连锁药店。


连锁零售巨头则是近两年才开始关注布局DTP,他们更多看中的是院外处方市场。国药控股深圳延风有限公司总经理牛志福坦言,受政策影响,有不少原本在医院市场的药品选择弃标流向院外市场,这些药品可通过DTP模式来销售,这也是不少连锁药店加入DTP阵营主要原因之一。


据谢方敏了解,目前DTP药房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而在广阔的二三线城市也有DTP药房品类的需求,因此健客选择地区性差异来布局这一业务。


从政策等外部环境看,DTP确有发展前景,而从内部因素考虑,DTP也自有其独特优势,相比传统药店大而全的OTC药品,DTP能够提供更具“技术含量”的专业药,药审制度的变革、创新药的崛起使药事服务能力成为流通商的核心竞争力,DTP在这方面恰恰要求更高。这是否意味着DTP迎来了出头之日?


业内人士表示,从市场规模来看,DTP未必能快速成为主流,更何况其资源需求大,市场认知度、普及率尚低。据估算,目前DTP规模在100亿左右,短时间内难有实质性突破。


在医保全新大药房CEO李庆福看来,DTP的药品价格较高,很多患者经济实力有限,无法支付高昂的费用,就会放弃用药或寻求价格更低的替代产品,这导致DTP市场规模增长有限。夏语则认为,DTP市场规模一直不大的原因除了政策外,也与产品数量较少有关。


其实,医药不分家、处方不外流才是压制DTP成长的最大因素。DTP模式高度依赖制药企业的低廉进价及医院的处方分流,但在中国医疗市场,医院对处方管理严格,绝大部分患者依然会在医院的药房购药。


从交易到服务

国内DTP准备好了吗?


撇开政策因素,药店DTP模式开展的关键在于能否获得上游工业企业的产品代理权。


新特药多为外资或合资品牌,零售药店想拿下代理权确实不易。这方面医保全新很有代表性,它通过竞标取得了杨森公司DTP业务在北京的独家代理权,并一次性通过了罗氏、诺华及杨森等三家企业的年度审核验收。


虽说目前的DTP形态已经满足了客户的基本服务要求,也实现了高端药品的销售途径,但在挖掘供应商和消费者需求方面尚未深入。李庆福认为,DTP不应只是一种交易模式,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即要从单纯的交易模式升级到专业服务理念,专业化服务水平才是厂家评估药店的重要条件。


夏语表示,GSP要求一个药店配备一名执业药师,而DTP则要求每科有多名药师,对专业人才队伍的要求更高。所以,DTP模式并不像现在一些药店仅仅是引入新特药品类卖给患者这么简单,能为患者提供全方面的药学专业服务才是持续发展之道。如24 小时服务热线、送药上门、新特药订购、用药回访、开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


在美国,成熟的DTP业务范围则包括了审核处方、协助医保报销、特殊用药指导、私人做到持续的跟踪和管理。


“DTP的这种要求,为药店营造了专业化氛围,带动了整个药店服务理念、服务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李庆福说。因此,DTP药房不仅需要政策松口,还要求高价值产品及配备高专业度人才。


牛志福认为,虽然DTP药房并无明确标准,但已通过新特药打通了处方外流的渠道,其发展会伴随处方流入社会药房同步进行。而经历新特药、自费药、处方药三个阶段,未来DTP药房必将向平台业务推进,随政策的推进,市场体量增加,在产业链的话语权也将加强。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