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早产儿的出生率逐年升高,2005年报道美国早产儿的发生率是12.7%,同年我国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的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由原来的5%上升至8.1%。
2012年WHO组织发布的《全球早产儿报告》中通过统计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全球早产儿发生率平均为10%,该报告还表明早产儿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位原因,这次报告第一次提出早产儿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2012年中国新生儿协作网统计报道:中国不同地区早产儿的发生率平均为9.9%。早产儿发生率的提高也使得各地NICU早产儿的病人越来越多,而且胎龄越来越小,体重越来越低,对医生及医疗水平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早产儿病人的增多,医生对早产儿管理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2006年中华医学会新生儿分会整理了《早产儿的管理指南》在中华儿科杂志发表,各地区对早产儿的管理也更加规范化。
不同胎龄及不同出生体重的早产儿住院时间是不同的,一般胎龄越小体重越低住院时间越长,费用越高。
下面是早产儿住院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 体温问题:早产儿由于皮下脂肪比较薄,容易出现体温低、寒冷损伤综合征,所以早产儿在NICU一般需要睡在暖箱中保暖。
● 呼吸问题:早期主要是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肺部感染等问题,后期主要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一般医生都会以最低的呼吸支持模式、尽可能低的氧浓度维持早产宝宝的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
● 心血管的问题:早产宝宝易出现动脉导管未闭、持续肺动脉高压,医生会针对宝宝的情况选择药物或机械通气支持。
● 黄疸的问题:早期主要是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治疗主要是光疗退黄;后期主要是胆汁淤积综合征,与喂养延迟和静脉营养时间长有关,治疗需个体化。
● 脑损伤:包括颅内出血和脑白质软化,脑损伤影响到早产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预后,需定期评估和随访。
● 营养问题:早产儿如果没有消化道的畸形提倡尽早肠内喂养。
首选母乳,如果母乳不能提供,可以选相对热卡高的早产儿奶,尽管肠内喂养可以逐渐建立,对于早产儿早期热卡仍不足够,需要静脉营养支持,根据宝宝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肠内和肠外营养策略。
● 感染问题:早产宝宝由于体重低、免疫力低下、需要静脉营养时间长、部分需要深静脉置管和气管插管、较长时间用抗生素等多重高危因素易引起院内感染。
而且一旦发生感染将对早产宝宝产生很大的打击,甚至前功尽弃,所以在院内预防感染及早期发现感染对早产宝宝的成功治疗至关重要。
● 眼睛和听力的损害:眼睛主要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一般生后4到6周或纠正胎龄32周初次检查,根据情况1至2周复查,直至纠正胎龄40到44周,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听力筛查一般生后1月初筛,有问题需要复查耳鼻喉科定期随诊。
尽管早产儿的住院管理越来越规范,但是出院后早产儿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营养缺乏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早产宝宝出院后没有得到专业医生的指导,家属选择普通的配方奶粉或口服母乳未添加母乳强化剂导致宝宝热卡不足,营养发育落后。
● 运动发育落后和脑瘫:早产宝宝出院后应定期进行行为评估,根据情况安排一些早期的运动训练;而且早产宝宝脑瘫的发生率比正常足月儿要高。
尤其是存在颅内出血和脑白质软化的早产儿,这些高危儿如果出现发育迟缓应咨询康复科医生是否需要进行康复训练,许多康复训练越早做效果越好,千万不要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影响宝宝的远期发育。
● 智力障碍:早产儿出院后应定期在儿童保健科随访,可进行智力评估早期发现问题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 眼睛损害:如果早产儿出现视网膜病变应定期眼科医生随诊,个体化治疗,以免对视力影响太大;
● 反复呼吸道感染:部分早产宝宝由于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易反复并发呼吸道感染,需要呼吸科医生结合早产宝宝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治疗;
● 心理和行为的异常:随着早产宝宝的长大,心理和行为的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需要向专科医生寻求帮助。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据报道世界上存活的最小早产儿为243克,但是让早产儿存活还远远不够,提高早产宝宝的生存质量才是关键,早产儿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为了让早产儿的明天更美好,我们需要不断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