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八篇文章主要是沿着历史的脉络梳理了一下中国的养生理论,从彭祖“持满”巴人“御神”到庄子“熊经鸟申”的演变过程,其理论来源上法天地阴阳下法熊罴鹰隼,古人效法天地自然运行的永恒、取象长寿动物熊鹰的动作之后,在逐渐成熟的太极八卦认知逻辑的指导下,演化成为一套成熟的东方养生医疗基础理论体系。
根据道医与中医的经络理论,人体由内而外由“中黄大脉”、“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三层脉络构成,现代科学通过特定摄像技术已经为中医理论中的人体经络学说找到了客观存在的依据。但根据笔者锻炼感受和研究发现,人体经络的分布状况不是恒定不变的,随着人体和自然的相互感应,对经络的感受程度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和调整。
去年五月莫迪对中国的访问,带来了一场太极与瑜伽的碰撞,同样是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与印度,各自同样有着历经千年考验而影响世界的养生知识体系,为什么印度瑜伽的经脉学说是“左中右”,而中国丹道太极理论是“前中后”?由于笔者对于瑜伽和太极都有十年以上的锻炼经验,所以在这里大胆提出“地理决定论”,以供实修型学者进行深入体验探索。
人体生命健康的标准其实只用八个字就可以概括“经脉通畅,气血周行”,但经脉与气血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存在着互动影响。做一个比喻,经脉是气血周行冲刷出的河道,气血是经脉河道网络涵护的河水。前几天中国奥运游泳选手傅园慧因为一句“洪荒之力”而成为网红,但拿“洪荒之力”调侃的段子手们却没有一个给出正解,其实这正是上篇文章《熊经鸟申与甲骨文五的关系(下)》里的“炸丹田”状态下,经脉与气血间相互影响的形象写照(气血像河水暴涨而冲出经脉肆意横流,经脉似河道因暂时断流变浅成荒芜之地导致突来气血如河水般溢出泛滥。《说文解字》:“洪,洚水也;洚,水不遵道"、“荒,蕪也;無,豐也”)。
人体小环境的气血与经脉关系同样受外在生活大环境的影响,而长期的外在环境影响甚至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熟悉瑜伽或者密宗的人对于“三脉七轮”这个词应该不会陌生,七轮是指在中脉上有七处影响身心的重要脉轮,三脉指影响人体最重要的“中脉、左脉和右脉”,而左右脉还有另一个名字“太阳经、月亮经”。中医奇经八脉中的壬督二脉,身前的壬脉为阴经总汇,身后的督脉为阳经总汇,中脉指连通会阴与百汇贯穿下中上三田的中黄大脉。
既然印度瑜伽与丹道太极对最重要的“中脉”有着几乎相同的认知,那为什么对次重要的两条脉在身体的位置上产生了显著的差异?印度的瑜伽看重左右,而中国的丹道太极强调前后?留意一下印度文明产生的恒河与孕育华夏文明的黄河的纬度,不难发现,黄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反差最大的是冬夏两季,冬夏在方位与人体关系中恰是前后,与壬督相合;而地处北回归线附近的恒河流域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只有干雨两季,人对季节温度的变化远没有对昼夜温差敏感,昼夜与方位东西合人体左右,所以印度的左右经名字分别是“太阳经、月亮经”。
《乂爻导引养生功》所遵循的“天人合一”理论基础,不是写在纸上的一句空谈,而是在身体上要通过锻炼实证经络的存在,在理论上将中医与瑜伽经络学说参同,在心理上使逻辑思维属性化进而去体会天生的本真感受。
下一篇将重点讲述古人对经络认知的心理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