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以来,虽然资本市场上的医药板块并没有太靓丽的表现,但行业里面的“大事儿”可谓出了不少,去年年底有央视的一系列报道、有深改组对于医改的专题讨论,年初以来先是“两票制”正式落地,再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可谓是好戏连台。
如果说大家期待的事情中,还有什么没有落地的,大概也就是新版全国医保目录的调整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个“大猜想”,聊聊医保目录的那些事儿。
猜想1:医保目录到底啥时候公布?
去年9月30日,人社部发布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的征求意见稿,这对于近年来持续受药品降价、控费等因素影响的制药企业而言不啻于“久旱逢甘霖”。毕竟从2009年以来,国家医保目录已经有7年时间没有调整了,也饱受产业界的诟病。受此利好消息的提振,“十一”结束后的首个交易日,申万医药指数大涨2.29%。
不过,大家翘首以待的新版医保目录不仅没有在去年12月底如约而至,甚至春节过完了,广大药企也没有收到医保目录的“红包”。不过,该来的总是会来的。记得上次医保目录调整从发布征求意见稿到目录正式发布中间相隔4个月时间,即使此次遴选的过程更复杂,预计也已经要接近尾声了。考虑到每年两会前后都是一些行业重磅政策公布的时间窗口(医药行业也不例外),笔者大胆揣测,这次目录调整或许也会放在今年的两会前后,应该不会让大家等的太久了。
猜想2:这次增加医保品种为什么这么难?
“筛选严格”可能是所有药企和专家对此次医保目录调整的一致看法。2009年版医保目录相较于2004年版,品种从1854个增加到2151个(+16%),中药和西药各增加了164个(+20%)和133个(+13%)。而综合各种信息,我们推测此次最终增补的品种有可能还不到200个,可谓“鸭梨山大”,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此次医保目录调整如此审慎呢?
对比2009版医保目录调整,两次医保目录出台最大的背景不同其实还是医保收支的变化。2009年起,国家开始实行“三年医改行动”,三年间累计投入超过8500亿元,,也为医药行业过去几年实现加速增长提供了增量资金,2009年医保基金的收入和支出增速分别是27.25%和38.51%。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由2007年的22%提升到2012年的30%,政府卫生支出的大幅增加也切实减轻了患者负担比例。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2009-2012年随着医保扩容、覆盖面提升以及招标和基本药物等政策的陆续出台实施,处方药和中药消费品引领了医药投资的风潮,成为一批牛股的集中营。
此后,从2011起,部分地区如上海的政府卫生职能角色从开源向节流方向逐步转变,政府卫生支出的增量也在逐步褪去。从2013年开始,医保基金已经出现收入增速低于支出增速的不利局面,医保基金面临结余逐年收窄甚至“收不抵支”的困境。而到了2015年,医保基金的收入和支出增速则分别下降到15.55%和14.48%,与此同时,招标降价、医保控费则逐步变为行业常态,医保部门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可以预计,作为医疗支出的主要“买单方”,医保部门逐步从单纯的被动支付走到台前,从对现有政策的修修补补(临川路径、处方管理、制定辅助用药目录、限抗等)成为政策制定的主导者之一(医保目录修订、医保支付标准的制定)。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掌管“钱袋子”的医保部门将逐步强化在药品价格形成和市场准入方面的话语权,深刻影响行业生态的方方面面。
因此在当前医保控费趋严的背景下,我们预计此次医保目录修订将更加注重社会公众效益和医保资金压力的平衡,对品种的遴选将更加严格。和上一次医保目录调整相比,此次增补的品种数量大概率会“瘦身”,可能会低于此前市场的预期,不排除有些前期打分遴选比较靠前的品种因为医保支出的压力而被排除在外。但也需要看到,临床价值高的新药、地方乙类调整增加较多的药品以及重大疾病治疗用药、儿童用药、急抢救用药、职业病特殊用药等仍是重点考虑的品种。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依然是加分项。
同以往不同,我们认为,此次医保目录调整并非单纯的增补品种,相关使用管理办法、限定支付范围、设立支付政策以及谈判药品的名单预计也将同步或陆续发布。
猜想3:入选者受益几何?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进入医保目录对一个潜在重磅品种而言并不是大功告成,而仅仅是一个开始。
此外按照以往的经验,预计全国版医保目录出台后,各省仍将增补一定比例的乙类品种,国家版医保目录预计在颁布半年之后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才能在各省真正落地,如果加上各地的补标或是医院HIS系统的对接,放量的效果通常要一年以后才能看到,对于价格谈判品种而言,时间可能会更长。2009年的基药目录和医保目录颁布后各省招标才陆续启动,也带来了后续相关品种的显著放量。而此次医保目录的修订是各省陆续进行招标的进程中修订的,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8个省份招标基本完成,其它各省的招标也在积极推进当中,如果新进医保目录的品种未能赶上此次招标,则放量效果也将有所折扣。
其次,无论是否是价格谈判品种,进入医保后的价格压力也是广大投资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当下的药品定价体系中,对于除药价谈判以外的多数品种而言,进入医保并不意味着直接降价。药品的价格更多的决定于省级招标的价格上限和和各地区/医疗机构“二次议价”的降幅,也不会因为该品种是否是医保品种而进行区别对待(详见《新一轮药品招标及采购深度报告:二元定价模式下的碎片化采购》等深度报告)。也就是说,后续医保支付价格的实行和“二次议价”推广的范围也将成为直接影响药品价格的“X因素”。
而对于价格谈判品种来说,情况可能更为微妙。由于此前卫计委主导的价格谈判中几个品种的降价幅度不低,无形中也会影响到未来医保部门主导的价格谈判中的降价幅度。一些企业可能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接受较大的降价幅度,以价换量;要么放弃进入医保的资格。如何抉择就看企业自己的了。我们推测,销售额不大的品种可能会更加愿意接受降价以换取市场空间,而已经达到几亿乃至十几亿销售额的大品种则不得不做出“痛苦的抉择”。
当然,最后还是不得不说,从历史经验来看,对于大多数品种来说,进医保依然是更好的选择(哪怕是降价)。
从历史经验来看,过去10年中的两轮医保目录扩容为行业增添了一批新的放量品种,而且不乏优质品种经过放量成长为过10亿甚至数十亿的重磅大品种,对行业和上市公司的成长产生深刻影响。以舒泰神的鼠神经生长因子为例,该品种在2009年纳入医保目录之后,在招标逐年落地的推动下2011年和2012年的销售收入增速与2010年相比大幅提升,同比增长分别高达65%和175%,到2015年销售规模已经突破10亿元。
无独有偶,中药领域的血栓通在2009年纳入医保之后,2011年和2012年产品销售收入同样出现了放量增长的势头。此外,同为丹参多酚类的两个产品-丹参多酚酸(天士力)和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的对比则更加明显:后者2005年获批上市,经过几年培育期后在2009年进入全国医保目录,在当时特殊的医疗环境下增长迅猛,预计仅2012年一年销售额便较上年增长约10亿左右,目前已经成长为体量30亿元的重磅品种;而后者由于2009年才上市,未能进入09版医保目录,预计目前实际销售规模约2亿左右。
在此次的医保目录调整中,我们预计新进品种“临床价值”的含金量有望较上次有显著提升。和此前的辅助用药和部分利益性品种相比,虽然在控费背景下,新进品种仍然有望保持较强的用药刚性,叠加医保放量的推动,同样有望孕育新的重磅品种。
猜想4:那些落选者咋办?
说完了“幸运儿”,再说说没能进医保的同学们,其实在医保地方增补和动态调整越来越频繁的大趋势下,这些品种也未必没有机会。
退一步讲,即使因为上市时间较短、医保控费等因素导致相关品种没有进入的医保,如果产品具备一定的临床价值+厂家具备强大的营销推广能力,依然可以推动产品的放量,典型的如此前并未进入09版医保目录的右美托咪定以及2014年上市的阿帕替尼,同样均已成长为10亿量级的品种。
另外没有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品种也可以退而求其次转而公关各省医保,在未来“三保合一”的大趋势下,像新农合等目录中的品种后续也有望进入各省的三保合一目录。由于各种众所周知的因素,省级医保的操作空间较全国医保更大。此外,随着医保报销支付政策逐步趋于多元化和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等的推行,未来即使不在医保目录中的品种也有望获得类似“医保”报销的资质,如在浙江省按病种支付的政策中即明确规定“对于超出医保支付范围,其价格和疗效具有明显优势的药品和诊疗项目,可纳入按病种支付范围”。
我们预计未来在不同的地区,不同企业的品种将面临不同的医保控费政策。例如经济发达地区医保支付标准制定相对宽容,更加注重当地医疗保障水平,若品种疗效出众,仍有望获得医保资质。在医保费用相对紧张的地区例如福建三明,价格将会是企业获得市场机会的首要考虑因素。
猜想5:新时代牛品种的新逻辑——我们该关注什么?
在药品领域,几乎每隔几年都会诞生新的“牛品种”。从投资的角度而言,不同政策环境下出现的“牛品种”并不相同,2005年前后抗生素的滥用和抗生素“新品”的定价政策导致了相关品种业绩增长的火爆,2010年前后的医保大幅扩容和独家品种强大的价格维护能力导致了中药注射剂的异军突起。2015年以后,医改进入深水区,似乎一切都变了,我们突然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品种可能变成好品种了。
笔者不是算命先生,也无法准确预知哪些品种可以成为未来的大品种,但我想现在我们更多的关注了行业的“变”,而忽略了行业的“不变”——此轮医改,变化的是控费的收紧、对药物经济学关注以及对临床路径、临床试验数据的重视;不变的则依旧是医生医院在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是企业的政策影响力和产品定价力。因此,产品线储备良好(不要有单品种依赖)、学术推广上具亮点(不一定是临床数据上最好的品种,但一定要有临床数据的支持,让医生能够“放心”的开出处方)、营销能力强大的处方药企业在新的行业环境中仍将立于不败之地。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有新的随笔与大家共同探讨,欢迎大家持续关注^_^
最后大家一定关心到底哪些品种最后能进入医保目录,市场众说纷纭,有希望的企业也都在积极争取,但是,最终结果还是要等待目录公布的那一天。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内容来源:兴证医药健康
作者:兴证医药团队(徐佳熹/项军/孙媛媛/霍燃/赵垒/张佳博/黄翰漾)
曾经有一份2017年新版医保目录的文件开始在网上小范围传播,这份文件中,西药品种1277个(以通用名计算,不区分剂型),中成药1329个。非官方,仅供参考:
中成药部分(1329个)
西药部分(1277个通用名):
作者:观沧海